Wednesday, 30 September 2015

第1日:建立健康蒙福的生命

经文:约伯记一章1-5

金句:「约伯(为)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伯一1


1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
2他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
3他的家产有七千羊,三千骆驼,五百对牛,五百母驴,并有许多仆婢。这人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
4他的儿子按着日子各在自己家里设摆筵宴,就打发人去,请了他们的三个姊妹来,与他们一同吃喝。
5筵宴的日子过了,约伯打发人去叫他们自洁。他清早起来,按着他们众人的数目献燔祭;因为他说:「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上帝。」约伯常常这样行。


     约伯记的前言和后语都属散文体,中间主体的部分(三1-四十二6)则属诗体。而前后的散文体叙事段落,为了解主体对话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种倒装平行形式的文体结构(Chiastic structure),在整卷书经常出现。

全卷约伯记的文体结构:

A 前言(一1-13)- 散文体
B 主体(三1-四十二6)- 诗体
A’ 后语(四十二7-17)- 散文体


    在前言部分里,发生的事件一幕一幕的转动,其节奏的明快,与诗体部分的缓慢节奏,成一强烈对比。前言部分,明显地是作者为主体部分的对话作适当的铺排。

乌斯地大概位于以东的东边(参一31419;四十二12;哀四21)。书中有关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和自然历史等的描绘,支持以上的看法(参耶廿五20)。所有关于乌斯地的位置的推想,都是巴勒斯坦以外的地方,这一点让我们了解到书中的信息并非主要跟以色列人有关,而是普世性的。约伯并非一个普通人,更不是一个普通的好人而已(参一8;二3)。由于他的品格和美德,他得到别人的钦佩。

健康的品格:完全、正直(1节)

健康的灵性:
1. 敬畏上帝─-远离恶事(1节)
2. 恒常亲近上帝(献祭)─-为子女建立榜样(5节)
3. 恒常为子女守望(为子女献祭,5节)

健康的家业:建立丰厚家业(表达出勤奋、智慧等美德)

健康的家庭:
1. 上帝赏赐众子女(七男三女,共十个)(2节)
2. 儿女俱各自成家(4节)
3. 子女间关系亲善(4节)

健康的人际: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反映出:与人为善,受人尊重)

     约伯的品格是重要的,因为本书要显明神与人关系的基础是神的恩典;人对神的回应只有信靠和顺服。神拣选这个完全正直的人经受试炼,乃是要让我们认识到,他与神的关系的基础,并不在于他个人的善德。若正直如约伯也经历苦难,那单凭正直公义,并不保证必定有神的保护,和免受灾难。在神眼中,并同伴眼中,约伯都是一等一的好人(一18)。明显地他是信服耶和华的,他必是像其他旧约圣徒(如麦基洗德,亚伯拉罕等)一样,听闻耶和华的名,并信靠祂。

思想:在你的生命中哪一方面最不健康,需要改善?写下一个具体的行动可以帮助自己去改善这方面的,今天就开始实行。

Tuesday, 29 September 2015

第30天:在恩典和知识上长进

经文:彼得后书三14-18


14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15 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16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
17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然预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
18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


    彼得在信末刻意提到使徒保罗(三15,16),应该是异端刻意曲解保罗写给教会的书信,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保罗自己也曾提过自己的两个观点被曲解。第一点是他的恩典观被曲解为支持不道德的生活:「为什么不说,我们可以作恶以成善呢?这是毁谤我们的人说我们有这话。这等人定罪是该当的。 」(罗马书三8)第二点是他的末世观被曲解:「他们偏离了真道,说复活的事已过,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提摩太后书二18


    曲解保罗神学的是「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前者是指异端,后者是被异端引诱离开真道的初信者。彼得说他们曲解保罗的书信,「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是彼得把保罗的书信看成圣经的一部分了。这证明在新约时期,保罗书信已经被看成信仰的权威了。彼得在信末这么慎重地提到保罗书信,一方面当然是为了防备异端利用保罗引诱人叛教;另一方面,他要确保众教会知道他和保罗在神学上是完全一致的,绝没有什么隙罅,以防止异端挑拨离间,在教会划分「保罗派」和「彼得派」。


    彼得最后的吩咐是要防备异端,方法是「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其实不进则退,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个道理至为显浅。彼得吩咐要在两方面长进:知识和恩典上。不少教会有规定要完成一些基本课程:福音班、栽培班、受浸班等。很多信徒完成这些课程后就不再在知识上追求了,结果俗世的知识可能已到了大学甚至研究院的程度,信仰知识上始终只有中小学生程度。终身学习至为重要,你一方面要参加成人主日学,另一方面更要书不离手,每日在灵修读经外多读属灵书籍,不少信徒每月读一本书。


    怎样在主耶稣的恩典上追求长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会竭力多作主工,在个人生活各方面活出信徒应有的见证,这样与主同行,必定在当中经历主恩的甘甜,生命大有长进。


思想:你愿意努力追求,多经历主恩,也多学习信仰的知识吗?


Monday, 28 September 2015

第29天:以殷勤对抗诱惑

经文:彼得后书三14-18


14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15 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16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
17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然预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
18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



     彼得殉道在即,这封信可以说是彼得的遗言,信末彼得再次语重心长地以一家人的态度(「亲爱的」(三14)作出四个嘱咐:

1)要在道德生活上殷勤,
2 )要明白主延迟再来的因由
3)要防备异端,
4)要长进。


    「殷勤」(三14)在第一章已经出现过两次;最传神的翻译就是:「把你所有的精神和力量都押上去」,用比较通顺的中文就是:「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异端通过宴乐引诱信徒过纵欲的生活,彼得认为最好的对抗方法就是全力以赴去爱主爱人。终日忙于传福音和服侍人,就没有时间去醉酒宴会了。百无聊赖的日子,就是道德堕落的开始,看看大卫王就知道了,他的军队在前线浴血沙场的日子,原来英勇无敌的大卫居然「一日,太阳平西,大卫从床上起来,在王宫的平顶上游行,看见一个妇人沐浴,容貌甚美(撒母耳记下十一2)……」


    道德上的努力目标就是「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三14),这跟异端刚刚相反:「他们已被玷污,又有瑕疵」(二13)。这目标是与彼得前书相呼应的:「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得前书一19


「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是要明白上主刻意忍耐寛容,迟迟未再来审判的因由,就是盼望更多人悔改得救。


思想:

最近你有没有闲散不作主工呢?在安舒的生活中有没有在

道德上被诱惑呢?

Sunday, 27 September 2015

第28天: 一切都要更新

经文:彼得后书三10-13


10 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11 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12 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
13但我们照祂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主再来之日,「旧世界」必然过去,但将会带来新天新地。严格来说在永恒中我们不是在一个「天堂」而是在「新的天及新的地」。那不是一个纯灵界的状态,而是现在物质世界的「更新版」。 「应许」(三13)应该是以下经文:「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你们当因我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因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以赛亚书六十五17- 19)」


鲁益师的名著那里亚故事集的大结局「最后之战」中这有一段:当主角们跟从狮王阿司能(比喻耶稣基督)进入新天新地后,有一个重大发现:「我们终于回家啦!这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国土!我们是属于这里的。虽然我们从前不知道,其实我们一生都在寻觅这个地方。我们从前曾经喜爱旧世界,原来只因为旧世界有一点点像这里。」新天新地是值得我们期盼的。


思想:你现在生命中有什么难以承受的伤痛、遗憾、困难?你愿意仰望那创始成终的主,相信我们最终必在新天新地中经历一切的更新吗?




第27天:不负所托

经文:彼得后书三10-13

10 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11 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12 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
13但我们照祂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末日在旧约一般叫「主的那一日」,是特定的某一日,「主的日子」(三10)就是用这个专用名词。 「上帝的日子」(三12)是比较少见的用法。无论异端怎样否认,主必再来审判世人,也将彻底销毁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旧世界」。


    「切切仰望」(三12),新译本是「等候并催促……」;「仰望或等候」的意思都不够清晰,原文是:「期待一件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催促」指加快主再来。我们怎样可以加快主再来呢?上主希望更多人悔改归向他,我们努力传福音使多人信主,便可「加快」主再来。从彼得后书到今天虽然又过了二千年,但我们不应该怀疑,必须凭信心确认主必再来。


     在主再来的亮光中我们要「敬虔」(三11),正确的翻译是我们要尽忠职守。这包括上帝在今世托付我们的人与事。既然旧世界都要过去,为什么我们还要忠于今世的托付呢?以下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明白:


托尔金有一段日子终日思绪不宁,担心有生之年无法完成魔戒这巨著。有一天上帝针对他这种心情给他一个灵感,让他写成一个寓言:「挑剔」画叶。一个名字叫「挑剔」的画家一直想画一幅完美的巨画,是他心中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一个寒冷的晚上这画家替邻居去找医生时在路上染了风寒,不久去世,那棵树他只画了一片完美的叶子。后来在新天新地里上主带「挑剔」到郊外去,在那里他看见了原来在他心中构想的那棵完美的树,使他心中激动不已。


托尔金后来深受自己这个寓言感动,加上鲁益师这至交好友的鼓励,终于完成了魔戒这不朽的魔幻巨著。


思想:在主再来的亮光中,你更要忠于今世主所交付你的。你有不负所托吗?

Friday, 25 September 2015

第26天:让这天作奉献

经文:彼得后书三8-10


8 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10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彼得后书三10


     彼得强调主再来是十分突然之事,必定人人大吃一惊,像遇见盗贼一般。耶稣自己也强调无法预测他再​​来的日子:「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太廿四42-44)耶稣甚至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何时再来:「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太廿四36)连主耶稣都承认不知道自已何时再回来,近年有些牧师居然宣称可以准确预测末日之期,可谓荒谬之极。


     「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意思是「天必定在一声巨响中过去」,即在一声巨响后就没有了天。这是十分突然,在上帝震撼性的力量下「天」将被废去。 「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新译本译作「所有元素」都因烈火而融解,意即世界上一切一切都会毁灭。


    「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意思是「地和在其上所作一切的工作,将会被试验、敞开显露出来」。保罗也有相近的末日观:「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哥林多前书三13


      圣经强调主必再来审判世界,不是鼓励我们预测祂何时再来,而是要求我们调校每天做人的态度。我们应该以警醒的态度面对每一天,准备好把自己每一天献呈给再来之主。早前一位香港的年轻女导演接受访问,谈到她执导首部电影时,事事不如意,她沮丧之余去找她读大学时的教授,亦是一位资深的导演。那位教授说:「你拍每一部电影都要假设这是你拍的最后一部,要排除万难,破釜沉舟,全力以赴。我拍过十多二十部电影,每次都面对大小不同困难,只有这种全力以赴的态度才能完成任何一部电影。」我们作主的门徒也一样,做每件事都假设是主再来之前我们做最后的一件事,所以警醒慬慎,全力以赴,准备把这件事献给再来之主。


请默想「献上今天」这首诗歌:

掌握今天,让这天作奉献,为那永活国度快将再临这地面,
要珍贵这一天,尽心思意志,努力承担主所告知。
将身心相献,态度纯一真挚,应坚守信心爱心不敷衍,
天天皆相献,困倦毫不抱怨,要竭尽全力付上永不变。

Thursday, 24 September 2015

第25天:上主的心肠

经文:彼得后书三8-9


8 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

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异端以为上帝耽误再来审判之日,代表祂懦弱、优柔寡断。其实上帝是创造及统领宇宙万物之主宰,是真正的强者;祂迟迟未到,是祂对人的怜悯。旧约有多处先知预言提到这一点,例如:「耶和华在他军旅前发声,他的队伍甚大;成就他命的是强盛者。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耶和华说:虽然如此,你们应当禁食、哭泣、悲哀,一心归向我。你们要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


 归向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因为他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约珥书二11-13)」约珥书二12「虽然如此」应该译为「即使到了那时」,意思是即使上帝已经发动大军,兵临城下,转眼就要审判叛逆者,上帝在那一刻,心中仍然充满怜悯,极盼望他们马上悔改回转,祂就「后悔」不降祸。

     这绝非「普救论」,即人人最后都得救;上帝虽然希望人人得救,但条件仍然是每个人都先要悔改(三9)。悔改并非是单单改变自己的意见,也不是先要为所犯的罪作补偿,而是真心改变,放弃从前罪恶之路,回转跟从上帝。



这段经文写得最明白不过,描写上帝的心情,也令人印象深刻:上主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我们自称主的门徒,学效主的榜样,首先是要体会上主的心肠,以主心为我心。美国马鞍峰教会的华里克牧师一生热心为主布道,神学毕业后跑去加州开荒创立马鞍峰教会,立志只欢迎未返教会的人,教会从零增长到超过三万人。为什么华里克牧师那么热心布道呢?原来是受他的父亲影响。


他父亲在一个小镇当牧师,临终前进入昏睡状态,于是

华里克跑回老家与妈妈终日守在父亲床边。他爸爸老华

里克牧师在昏睡中不停记起每年暑假与弟兄姊妹去短

宣,亲力亲为在远方搭建不同的教堂。昏睡中的梦话全

部都是关于搭建教堂中的喜悦与辛酸。最后一天老华理

克牧师回光返照,清醒了一段短时间,他不理会家人的

劝阻,坚持要下床离家,口中只不断重复一句话:「我

要为耶稣多救一个人!我要为耶稣多救一个人!」这句

话老牧师重复了一百次,也成为他儿子一生的主题。


思想:请你在心内列出五个未信主(或信主但未返教会)
的亲友:同学/旧同学?同事?家人?请马上在心内逐一为他们祈祷。最后自己默想,上主不愿他们五个中有任何一个沉沦,乃愿人人得救。你体会上主的心肠吗?你愿意为他们五个人的得救付出什么代价呢?

Wednesday, 23 September 2015

第24天:上帝的时间

经文:彼得后书三8-9


8 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9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异端说主不停延误推后再来的日子,证明祂根本不打算再来。彼得提出三点反驳:

1)上帝看时间跟我们不一样(三8),
2)上帝其实是宽容,希望我们悔改(三9),
3)主再来的日子是无法预测的(三10)。


     彼得突然提到「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表面上是引用诗篇九十3-6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 你们世人要归回。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诗篇这里的重点是上帝的永恒,凸显人的生命的短暂性和过渡性。彼得的意思比较哲学一点:上帝看「时间」的概念跟我们不同。


     物理学大师霍金写「时间简史」,当中有一段:「时间这概念在宇宙开始前是没有意义的。」圣奥古斯丁是第一个人指出这点。有人问奥古斯丁:「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在做什么事情?」奥古斯丁并没有回答,虽然他知道曾有人这样回答:「为发问这条问题的人预备地狱。」在物理学上,时间是除了空间三个维度以外的第四维度。当然所有维度都是上帝所创造的,一个维度是物理上的一种限制:空间上你存在于某地方,就不能同时存在于其他地方。时间上你只存在于某时某刻的「现在」,你已不能改变你的「过去」,而你对「未来」仍一无所知。上帝作为时间的创造者,却不受时间这维度的限制。有些神学家说所有「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对上帝来说都是「现在」,可以说上帝存在于「永恒的现在」。祂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这节经文是要我们学习从上帝「永恒」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时间。什么是「永恒」的角度呢?就是要专注于在永恒中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有一位老师努力带领自己的学生信主,十多年来在自己教会建立了几百位青少年。



     后来他决定去海外当宣教士,临走时送了一首英文歌“Thank you for giving to the Lord” 给这几百位青少年。诗歌大意如下:


有天你在梦中到了新天新地,来到主耶稣的跟前,
有很多人一个一个走到你身旁,告诉主耶稣:
因着你曾与他同行,今天他才能来到主前。
主耶稣对你说:「我儿,你看看你身旁无数的生命,你的奖赏是何等的大!」


思想:在永恒中你最大的奖赏就是你在今世曾经关爱的生命。用永恒的角度看今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努力去关心人,帮助别人成长,带​​领人来到主耶稣的跟前。

Tuesday, 22 September 2015

第23天:展翅洪水之上

经文:彼得后书三3-7

3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
4 「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5 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上帝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借水而成的地。
6 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
7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彼得吊诡地指出,出现否认末世审判的异端,反而是末日将临的徴兆(三3)。异端否认主将再来审判这个世界,其中一个论据是:自创世以来,每天世界如常运作,哪里有什么上帝的干扰,将来更没有什么审判。彼得认为异端是彻底错误的,其实上帝今天仍每时每刻参与这世界的运作。 「从太古,凭上帝的命有了天」:是上帝的命,就是上帝的说话创造了世界,而「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7),即今日的世界仍然是靠上帝的说话维持。神学上这是上帝的「护理」或「摄理」。这是上帝的积极行动,而非仅消极不予毁灭世界;这也是上帝自由的行动,而非不得不然。


    「……并从水而出、借水而成的地。」(三5)应该译作「并从水而出借水而成、仍靠上帝维护的世界」。和合本只提到上帝创世时把水和地分开,形成海洋与陆地两个生态系统;经文原来指出创世后上帝仍积极「维持、维护」这世界。 「维护」这个字,也见于歌罗西书一17「万有也靠祂而立」,即宇宙万物彼此协调的状态,也是靠上帝维护的。只要上帝在某一刻不再积极「维护」这协调的状态,世界就马上混乱不堪,陷入毁灭性的灾难。挪亚时代洪水灭世(三6)就是祂选择暂时不再维护世界中水和地分开的状态。将来上帝在末世的审判(三7),就是祂不再维护世界现有协调状态的另外一个例子。


思想:诗歌《安静》的副歌:「当大海翻腾波涛汹涌,我与你展翅暴风上空。父,你仍作王在洪水中,我要安静知你是神。」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上主手中,在洪水中我们的确可以与上帝一起展翅飞翔。你现在生命中有没有经历风暴呢?你信任创造并维护这个世界的上帝吗?你愿意让祂拖着你手、与你展翅暴风之上吗?

Monday, 21 September 2015

第22天:信仰的传承

经文:彼得后书三1-2


1 亲爱的弟兄啊,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
2 叫你们记念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彼得前书的收信人是寄居、分散在小亚细亚北部一带的人:「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寄居的,(彼得前书一1)」彼得后书是「写给你们的第二封信」(三1),所以收信人与彼得前书应该差不多。彼得强调这是第二封信,意思是事态严重,所以他要再写一封信,是强调以下说话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亲爱的弟兄啊」原文只是「亲爱的」,在彼得后书第三章出现了四次(三1,8,14,17),定下了这一章的语调。 「亲爱的」一般只用于对孩童的昵称,彼得用四次「亲爱的」称呼收信人,就是当他们是一家人,是自己人,语调由第二章对异端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嘲讽,一百八十度转变为对自家人的亲切关顾。


    「激发你们诚实的心」,更好的译法是「真诚的心」或「纯洁的心态」,即仍对使徒忠诚,未受异端的学说污染。彼得要他们回想福音怎样传给他们,信仰一脉相承伟大的道统,旧约先知的预言,然后是耶稣借使徒传来的命令。原文彼得强调这是借「你们的」使徒,就是把福音传到当地教会的使徒。 「命令」(三2)与二21的神圣「命令」是同一个字,而这命令是必须遵守的,因为出于主救主(祂不单单拯救,亦是我们的主)。


     进入第三章,彼得不断的动之以情,希望信徒记得透过使徒传承的道统,抱着大家是主家里的人的忠诚,坚持正统信仰。其实今日的华人教会仍然是这个伟大传承的一部分,经过先知、使徒、历代先贤、百多年来华的宣教士、还有华人教会上一代的牧者。

    

     建道神学院从广西搬到香港时,院长是一位美国来的西教士刘福群牧师。当时大量的中国大陆难民涌到香港,建道毕业生就怀着火热的心到处布道,开荒建立教会,其中一间是宣道会北角堂。后来在滕近辉牧师的带领下,北角堂人数增长,需要购置房产,但当时会友都是难民,没有能力支付按揭的首期,于是刘福群牧师就拿出自己的积蓄作为首期,往后几十年北角堂发展成为几千人的堂会。


    几年前在一个建道神学院纪念刘福群牧师的聚会上,滕牧师说起自己曾在他离世前去美国探望他,按照地址找到刘福群牧师退休后的居所,却居然只是一个用铁皮建成的拖车屋。刘福群牧师是建道精神「开荒、吃苦、火热」最好的代表。 「开荒、吃苦、火热」不是自虐狂,而是体会上主面对当时到处都是未信主的难民,心急如焚的心肠,以主心为我心。


思想:我们这一代人有没有承传历代使徒和宣教士对信仰的热诚?

Sunday, 20 September 2015

第21天:人生的路是自己选择的

经文:彼得后书二20-22


20 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 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
21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
22 俗语说得真不错: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这话在他们身上正合式。


     这三节经文描述的叛教者,是指异端呢?还是被他们引诱离开主的初信者呢?应该是指异端,因为彼得在二19和二20两节用同一个字「制伏」,指出异端自己被罪恶的生活制伏。 「缠住」(二20)是以色列旷野常见的事,好像羊被荆棘和蒺藜缠住。他们从前不单单是相信一些教义,更曾晓得义路(二21)。昔日施洗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太廿一32),彼得时代的异端是曾经跟从义路,后来却背叛了。他们背弃的是上帝借使徒传给教会的「圣命」,即神圣的命令。彼得提醒我们信仰不只是上帝一个善意的邀约,而是上帝清晰的要求。


     「倒不如不晓得为妙」(二21)是典型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智慧文学的句式。 「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二20)令人想起耶稣提到的污鬼:「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于是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空闲,打扫干净,修饰好了, 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太十二43-45)尝过主恩的滋味,走过义路,还是要回到不道德的人生,就是背弃主耶稣,刻意选择放纵的道路,景况十分可怜。


     彼得后书二章前后三次以畜牲来比喻异端,第三次(二22)更直接骂他们是猪是狗。现代人当狗是人类的朋友,古代人却鄙视犬只,用希腊文骂人是狗更是极大的侮辱。而犹太人视猪为世界上最污秽之动物,骂人是猪是犹太人的终极臭骂,勉强等同于广东话的「卑鄙下流贱格」。用这种粗俗的词汇,我也担心你接受不了;但彼得用猪来骂人,在当时恐怕是更严厉的说话。异端曾经试过主恩的美善,却放弃了这些好日子,刻意回到污秽不堪的生活方式,吃自己呕吐出来的,更终日在混合着猪粪的泥桨中打滚。这节上半句引用旧约:「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箴言廿六11


     彼得用这么直接、粗鄙、难堪的说话,就是要当头棒喝,确保信徒明白背弃主的人生的真相,在万劫不复前及早回头,选择跟从主那真正丰盛有意义的人生。一个中学生对信仰和对学业本来都是得过且过的,后来他的公开试成绩不理想,要转校重读,准备重考公开试。但他发现新校大部分的同学(和老师!)完全没有人生方向,终日只顾吃喝玩乐,更公然欺凌校内弱势的同学。他猛然醒悟自己若不改变,也会这样子荒唐渡过一生,所以他在上帝面前立志自己不再走愚妄的路。后来他发奋读书入了大学,也一直活跃于大学的基督徒团契。


思想:你怎样选择你自己人生的路呢?你想要充满主恩、充满爱的人生呢?还是愚妄污秽不堪的人生?




Saturday, 19 September 2015

第20天:「自由」的陷阱

经文:彼得后书二17-19


17 这些人是无水的井,是狂风催逼的雾气,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存留。
18 他们说虚妄矜夸的大话,用肉身的情欲和邪淫的事引诱那些刚才脱离妄行的人。
19 他们应许人得以自由,自己却作败坏的奴仆,因为人被谁制伏就是谁的奴仆。


    彼得后书的异端应许跟从的信徒可以过一个所谓自由的人生。彼得用了三个不同的事物比喻异端。第一,他们是无水的泉源(「泉源」比「井」翻译得更准确)。以色列到处都是旷野,路上的人往往步行几里路去寻找一个熟悉的泉源补充食水,倘若去到发现已经干涸没有水,心中的失望和怨气可想而知。异端就是这个模样:应许信徒丰盛自由的人生,但跟从者最后必定大失所望。第二,他们是「狂风催逼的雾气」;雾气只是在特定季节、特定时刻才出现,出现时若隐若现,还要给狂风催逼,就更快消散。这是形容异端的暂时性、过渡性。第三,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存留」,那里就是地底深渊捆绑堕落的天使的地方。彼得是说上帝必重重惩罚他们。


     彼得再次用钓鱼的比喻,说异端用鱼饵引人上当。什么人呢?刚信主离开罪恶生活的人,特别容易怀恋从前的生活,马上又堕网罗。什么鱼饵呢?情欲的生活和自由的人生。 「自由」是所有希腊哲学家都应许的理想人生,异端以此作饵就是想为不道德的生活提供一个冠冕堂皇的哲学基础。可能他们所谓的「自由」就是不用惧怕审判,因为他们认为根本没有末日。彼得用嘲讽的语气指出异端的矛盾:他们应许给人自由,自己却是败坏生活的奴隶(二19)。 「制伏」异端的就是他们沉溺不能自拔的纵欲生活。


    鱼在水中,才能自由自在的畅泳;如果一条鱼刻意追求脱离水的「束缚」,很快就会死在陆地上。上帝造人是按着祂形像造的,只有在上帝的爱中,我们才懂得怎样去爱,才有真正的自由。例如中学生从前生活节奏严谨,一进入所谓「自由自在」的大学,他们的时间管理有时迅速崩溃,自以为自由,实际上是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思想:你向往鱼儿在水中畅泳、飞鸟在天上飞翔那种真正的自由吗?你愿意脱离假自由的放纵生活,学习活在上帝的大爱中吗?

Friday, 18 September 2015

第19日: 荒谬绝伦的信仰

经文:彼得后书二15-16


15 他们离弃正路,就走差了,随从比珥之子巴兰的路。巴兰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
16 他却为自己的过犯受了责备;那不能说话的驴以人言

拦阻先知的狂妄。

    
    彼后二12以畜牲比喻异端,二15更进一步斥责异端连畜牲都比他们强,俗语中的「猪狗不如」。之前指责他们做事任意妄为,这里加重了语气,说他们「狂妄」,即完全违反常理、荒谬绝伦。


     巴兰出现在旧约民数记廿二章,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路线经过摩押地,摩押王见以色列人数众多,比自己强盛,就十分惧怕。于是摩押王两次派遣使臣重金礼聘,终于打动先知巴兰,不理会上帝的警告「你不可与他们同去、也不可咒诅那民」,竟然答应替他咒诅以色列人。你可以想像比这更荒谬的事吗?本来是上帝的先知,为了金钱居然答应去咒诅上帝的选民!上帝派使者在路上必经之处,手中拿着刀,准备击杀巴兰。


     巴兰骑的驴努力避开,看不见使者的巴兰发怒用杖打了驴三次,还说希望自己手上有刀可以把驴杀了,所以上帝叫驴开口自辩。民数记主要描述那驴如何保护巴兰,彼得后书则强调连畜牲都比巴兰强,因为畜牲都知道巴兰要做的事是何等荒唐。


     时代改变了,今天认真跟从主、热心事奉的信徒,很少会学巴兰,为了自己的名与利而去做荒唐的事,至少应该不会公开高调地做。但现代信徒同样会做荒唐的事:有青少年信徒做学校团契职员,自己居然没有返教会;有人在教会热心事奉,但在职场是一个懒散的雇员,或是无良的老板;有些执事居然叫自己孩子每逢考试就不要返教会,留在家中温习,又或者每周只返主日学就可以了,不用返团契(因为要去学琴或补习)。

思想:你是否表里一致的基督徒,无论在教会、学校、家庭、社会上都活出基督的样式?

Thursday, 17 September 2015

第18天:习惯的力量

经文:彼得后书二14


14 他们满眼是淫色,止不住犯罪,引诱那心不坚固的人,心中习惯了贪婪,正是被咒诅的种类。


    彼得对异端有一个奇怪的指责,说他们「习惯了」贪婪。 「习惯了」,原文应作「素常有操练」,在希腊文化中这词语令人想起当时的体育学校如何每天操练青少年的体格、技巧及心理质素。这种「操练」一般只是引伸作正面的品格操练,例如以下保罗对提摩太的提醒:「只是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摩太前书四7-8)彼得却说异端在贪婪这事上「素有操练」,即他们生活在贪婪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也每日不停作种种贪婪的事情,慢慢习惯成自然,「唔贪唔舒服」,想不贪也不行,「止不住犯罪」。


    因为他们是惯性地贪婪犯罪,所以变成了一个「族类」,意思指一个群体、一个阶层整体受到上帝的咒诅。这里提到咒诅,是一个引子,带出下面经文将要出现的巴兰。他们自己止不住犯罪,又去引诱人犯罪。 「引诱」原文是一个钓鱼的比喻,即用鱼饵引诱鱼儿上当。异端引诱的对象是「心不坚固的人」,即信仰上不稳定的信徒。诱饵是什么呢?是一个活色生香的淫妇! 「满眼是淫色」是某些抄本的写法,最可靠的抄本直译就是「眼里只有那个淫妇」。异端中有个大淫妇以妩媚的姿态公然出现在教会的饮宴聚会,信徒忍不住不停望向这淫妇。古罗马有文学作品记载,在饮宴派对中,淫荡的女人会偷偷地触摸男人,勾引他们。


    "Power of Habit”「习惯的力量」一书指出习惯是

相当强烈的,「唔做唔舒服」,甚至令我们忽视常理和其

他责任。原来无论好习惯或坏习惯都会受身体和心理不同

因素影响,直接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要确保我们不会养成

彼得所描绘的「犯罪」的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先养成良好

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亦对你一生的成就至为关键。

有研究指出,在需要熟练技巧的领域──例如音乐、体

育、语言、编写电脑程式──你如果要出类拔萃,除了天

分以外,还需要在学生时期已经有超过一万小时的操练。

这等于持续十年、每天操练三小时。



    我们跟从主的人当然要努力养成爱主爱人的习惯。爱心不单要行动,还要变成习惯,每周(甚至每日)都做同一件事,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做。开始时你会觉得辛苦,但当习惯成为自然,你就会反过来「唔做唔舒服」。一个好例子就是每周透过电话或见面去关心弟兄姊妹。


思想:你愿意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吗?你有每周关心人的习惯吗?有每日练习音乐、语言或运动的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