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9 August 2017

8月31日:务要完成从主所领受的职分

经文﹕歌罗西书四16-18

16你们宣读了这书信,也要交给老底嘉的教会宣读;你们也要宣读从老底嘉转来的书信。 17你们要对亚基布说:「务要完成你从主所领受的职分。」18我—保罗亲笔问候你们。要记念我在捆锁中。愿恩惠与你们同在!

    来到最后一天,我们用少许时间作一个回顾和总结。

    这是一封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书信,保罗当时仍在捆锁之中。保罗与他们素未谋面,却从以巴弗听到有关教会的消息就起了关切之心,写下这封信。除了歌罗西书外,保罗同时也向老底嘉的教会发出了另一封信,可惜已经失传了。相信在保罗眼中,两个地方的教会都面对着相当类似的处境,以致两批信徒可以通过互相传阅书信而得到提醒、激励和安慰。当然,两个教会亦有不同的地方,否则保罗不用分别发出两封信了。我们知道,歌罗西、老底嘉其实距离相当接近。

    在书信的结束部分,保罗作出最后两个吩咐。一个吩咐是针对歌罗西教会的信徒,四18:「要记念我在捆锁中。」从上文看(2-4),我们知道保罗在这里是要求他们恳切为他祷告,祈求上帝给他开传道的门,能继续宣讲基督的奥秘。第二个吩咐是针对歌罗西教会的一个弟兄—亚基布。关于这个人的资料,我们所知的不多。整本新约圣经就只有两处提及亚基布的名字(西四17;门2)。此人或许是歌罗西教会的一个领袖,在以巴弗离开时就暂代他的位置,承担起牧养和领导教会的责任。于是,保罗相当高调地吩咐信徒提醒亚基布:「务要完成你从主所领受的职分」(17)。从保罗最后的两个吩咐,我们看出「完成从主领受的职分」是他最大的关注。他吩咐信徒要在祷告中记念他,也是希望从中得到神的开恩,能有更大的空间去宣讲基督的奥秘,完成他的使命。由此至终,「宣讲基督的奥秘」是他从主那里领受的差事。保罗为此作了福音的仆役,虽然非常劳苦,心里倒觉欢喜(24)

    假如我们要给予全书一个主题,相信这就是:「致力完成宣讲基督的奥秘」。

西一1-2 序言/问候
西一3-8 宣讲福音(即基督的奥秘)所生发的果效
西一9-12 目标/指标:能真正知道上帝的旨意
西一13-20 上帝在基督里成就的事(即奥秘的内容)
西一21-5 作福音的仆役的一般性责任
西二6-23 消极方面:揭开错误教导的真相
西三1-6 积极方面:巩固信徒的选民身份
西四7-18 最后的问候和吩咐

假如这个观察是准确的话,我们相信西一25-26就是全书的钥节:「我照神为你们所赐我的职分作了教会的仆役,要把神的道传得完备;这道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他的圣徒显明了。」


思想:

你同意这个观察和分析吗?歌罗西书的主题是什么?假如要用一、两句话总结上帝通过这卷书对你的提醒或教导,你会怎样说呢?

8月30日:为神的国一同作工的人

经文﹕歌罗西书四11-15

11称为犹士都的耶数也问候你们。奉割礼的人中,只有这三个人是为上帝的国与我作同工的,也是使我心里得安慰的。 12有一位你们那里的人,作基督耶稣仆人的以巴弗问候你们。他祷告的时候常为你们竭力祈求,愿你们能站稳而成熟,充分确信上帝一切的旨意。 13他为你们、老底嘉和希拉坡里的弟兄多多劳苦,这是我可以为他作见证的。 14亲爱的医生路加和底马问候你们。 15请问候老底嘉的弟兄以及宁法,和她家里的教会。

    接续上文,保罗在最后的问安中提到几个名子。人称为犹士都(Justus)的耶数(直译是「耶稣」),他是一个犹太的基督徒(「奉割礼的人」),却为了神的国度与保罗同工。除了耶数外,同行者还有亚里达古和马可。在保罗眼中,只有这三个犹太基督徒是与他同工的,并成了他的安慰。在《使徒行传》里,我们看到一直在狙击保罗宣教队伍的人主要来自犹太基督徒,这些人要求外邦信徒也要接受割礼:「你们若不按照摩西的规矩受割礼,不能得救。 」(徒十五1)。保罗却不以为然:「我—保罗告诉你们,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对你们无益了…因为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没有功效,惟独使人发出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2-6)。我们知道,保罗并不反对犹太人接受割礼,他亲自为提摩太施行割礼(徒十六3),又在信中承认自己受了割礼(腓三5)。保罗反对的是犹太人基督徒以割礼这个要求规限得救的功效而已。保罗在这一点上没有半点退让,于是与犹太基督徒做成很大的张力、磨擦。从保罗的说话(「只有这三个人是为上帝的国与我作同工的」),我们看出保罗的宣教工作实在困难重重。他不单要面对外邦人的攻击、嘲讽(十字架的道理在外邦人眼中是愚拙的,林前一23),就是自己的同胞也不太愿意跟他合作。不过,保罗还是在耶数、亚里达古及马可三人身上得到安慰。这三个人如何使保罗得到安慰呢?或许,保罗在一少撮同行者的忠心服侍中看出自己所坚持的并没有白废,也从上帝继续在他们身上施恩而得到认同、肯定。

    除了这三个犹太基督徒,与保罗同工的人还有以巴弗、路加和底马。以巴弗是联系保罗与歌罗西教会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是歌罗西教会的创立人之一,能把教会的消息准确地告诉保罗(7-8)。作为教会的领袖,以巴弗经常在祷告中为信徒竭力祈求,但愿他们在上帝一切的旨意上站隐,并且成熟,有坚定的信念(新汉语译本)。其实,这也是保罗发出此信之目的和用意(9-10;一28-5)。作为基督忠心的仆役,保罗和以巴弗不单奋力向未信的人传福音,同时也为已信的人能真知道上帝的旨意劳苦,常常祷告守望。路加医生是保罗所亲爱的同工,他不单给予保罗在医疗方面的照顾,也把保罗的宣教过程记录下来。教会传统一直认为路加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底马是三者当中得到最少描述的一位。按照原文的句子结构,「亲爱的」只应用在路加身上。在这里,底马被列入问候者之一。保罗对他没有特别评价。后来,此人亦因为「贪爱现今的世界」而离弃了保罗(提后四9)

思想/行动:学习为上帝所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奉事人员感恩祷告。或许,人数真的不是太重要。只要两、三个真心为上帝的国与自己同工就可使我们心里得安慰。求上帝帮助教会,叫众同工能有同一的心志,真心为信徒能在确信上帝的旨意上站隐而努力、奋斗。




Monday, 28 August 2017

8月29日:善用上帝所预备的人

经文﹕歌罗西书四5-6

7推基古是我亲爱的弟兄,忠心的仆役,和我一同作主的仆人;他要把我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 8我特意打发他到你们那里去,好让你们知道我们的情况,又让他安慰你们的心。 9我又打发一位亲爱忠心的弟兄阿尼西谋同去;他也是你们那里的人。他们会把这里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 10与我一同坐牢的亚里达古问候你们。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候你们。关于他,你们已经得到指示;他若到你们那里,你们要接待他。

    保罗在书信末了的时候提到一串名字。在读经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越过它们,仿佛歌罗西书就完结在四6上。如果我们带着「对我有什么用途?」或「对教会有何帮助?」诸如此类含有实用主义倾向的问题阅读圣经,当然很难从这段最后的说话中找到什么。毫无疑问,这段说话针对的是当时的读者,即歌罗西的信徒,实在与我们无关。但是,通过阅读这段经文,我们还是发现到一些东西。

    首先,我们看到保罗并非独自一人被囚禁起来。与他一同坐牢的还有亚里达古。亚里达古是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人(徒二十七2),曾经在以弗所的暴动中与保罗及另一个马其顿人该犹一起被群众拿住(徒十九29)。暴动之后,亚里达古继续与保罗同行(徒二十4;二十七2)。在保罗眼中,亚里达古是「他的同工」、战友(24)

    此外,我们看到保罗虽然被关在牢中,但不是完全与外界断绝关系的。在四7-9里,保罗提到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推基古,另一个是阿尼西谋。保罗特意打发二人到歌罗西教会里去,为要把有关他一切的事都告诉当地的信徒,叫他们心里得安慰。这两个人都是保罗所亲爱的弟兄,在他眼中是忠心的仆役,能把他的一切事情告诉歌罗西的信徒。学者推测,这里所指的「一切事」不仅仅关于被囚禁的案件,乃是保罗在那里的一切情况,包括他的健康、生活状况、待遇及前景等。若是如此,保罗在被捆绑的时候应该还有相当的自由、空间与外人接触,情况与在罗马城被看守着类似(徒二十八30-31)。单凭打听、『收风』,推基古与阿尼西谋很难准确地把有关保罗的一切事告诉其他人。学者相信,这两个弟兄就是带信人。他们不单把这封书信带到歌罗西教会中,同时也向他们解释有关于保罗的一切事情。推基古是亚细亚人,与亚里达古一样是保罗的同行者(徒二十4)。除了带信到歌罗西,推基古也被差派到以弗所去,同样是要把有关保罗的一切事情和景况告诉当地的信徒(弗六21;提后四12)。于是有学者相信,推基古的重要性仅次于提摩太。关于亚尼西谋,我们知道他本来是一个逃走的奴隶,后来在保罗的带领下悔改归主。保罗在捆锁中也可传福音,使人相信耶稣(10)

思想:保罗在捆锁中仍处处经历上帝的恩典。保罗有同伴与他一起被囚禁。在囚禁期间,他仍享有相当的自由与弟兄姊妹接触、沟通,从中知道歌罗西教会的情况(8),也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有关他的一切事,然后借着祷告彼此守望、互相代求(39;四2-3)。在落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习在祷告中警醒感恩,不单看到失去的东西,更要看到上帝为我们保留的一些空间。我们要善用这些仅有的机会,继续为完成福音的使命努力。保罗一直为此劳苦。他不会因为被捆绑就灰心失意,乃是好好地使用上帝为他预备的人去延续他的工作。



Friday, 25 August 2017

8月28日:要用智慧与外人交往

经文﹕歌罗西书四5-6

5你们要把握时机,用智慧与外人来往。 6你们的言谈要时常带着温和,好像用盐调味,让你们知道该怎样应对每一个人。

    保罗在书信差不多结束的时候作了一个提醒,是关于怎样与外人来往的。 「外人」是指到「教外的人」(林前五12-13),即是未接受主耶稣基督的一般人。 「外人」与书信中提到「用花言巧语迷惑信徒的人」不同,因那些人声称是「教内的人」,却用了人间的传统和空洞的学说把人从纯正的福音掳去(西二8)。对于这些「教内的人」,保罗的斥责是相当严厉的。保罗使用的言词亦有强烈要求信徒与他们割断关系的含意(「与基督一同埋葬」、「跟他一同复活」、「在凯旋的行列中」、「脱离」、「治死」、「弃绝」及「既是神的选民」等)。但是对于未信基督的一般人,保罗却吩咐歌罗西信徒要用智慧与他们来往。在原文,「在智慧里」(in wisdom)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显示出这才是吩咐的重点所在(并不是「爱惜光阴」)

    信徒要用智慧/在智慧里与「外人」来往。怎样做才叫「有智慧」呢?有时候,我们会用行为的后果去断定,譬如保罗在帖前四12就吩咐信徒的行为要得外人的尊敬。那里,「有智慧的来往」就是行事为人能得教外人士的尊敬。于是,基督徒不单要遵守圣经的教导,也得留心外在世界的风俗与社会文化。基督徒虽然不属世界(「既是神的选民」,西三12),但仍要活在世上,作良好的市民(good citizen),为主的缘故顺服人的一切制度(彼前二12- 13)。面对外人,基督徒不单要有「正确」(right)的行为(即符合上帝的旨意,西一9-10),也要有「恰当」(appropriate)的行为(即符合社会的风俗、文化与规范)。当然,在两者之中,「正确」比「恰当」更重要。

    除了用后果去断定一个行为有没有智慧外,保罗在西四5下半节加插了一个分词短语—「把握时机」(making the most of the opportunity)。这短语在原文有「赎回时间」(redeeming the time)的意思,仿佛我们的时间曾落入别人手中,现在需要把它赎回来。保罗在弗五16-17讲得清楚一点:「要把握时机,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何在。」过去我们曾经活在败坏中,看似善用自己的时间,其实只不过是为邪恶的世代效力。如今,我们既已和基督一同复活过来,就应当借着追求和思考上面的事把时间「赎回」,从此不再以服侍自己及邪恶的世代为目标(西三1-4)。在这个意义下,基督徒也是从原则方面去断定一个行为有没有智慧—究竟那个行为与上帝的旨意符合吗?

    具体地,基督徒应该怎样用智慧与外人来往呢?保罗在西四6特别提及言谈方面:「你们的言谈要时常带着温和,好像用盐调和。」在原文,「温和」直译是「在恩典中」(in grace)或「带着恩典」 (with grace)的意思。与非基督徒来往的时候,基督徒在言谈之间要带着的不仅仅是社会意义上的「温文有礼」、「优雅」或「和蔼可亲」等。在这些基本的态度上,基督徒更需要穿上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即「带着恩典」),叫自己的一言一行能与上帝的选民身份配合(即「在恩典中」)。总言之,基督徒要让「基督的和平」作主(西三15)。不单在信徒群体内如是,在与外人来往的时候就更需要如此。

思想:怎样的行为是「有智慧」? 「智慧的行为」与「基督的奥秘/和平」有何关系?在言谈里,我的说话是否经常反映自己「在恩典中」并「带着恩典」呢?


8月27日:也要为牧者祷告

经文﹕歌罗西书四3-4

3同时,也要为我们祷告,求上帝给我们开传道的门,能宣讲基督的奥秘,4使我能按着所该说的话将这奥秘显明出来,我为此而被捆锁。

    这里,保罗吩咐歌罗西的信徒也要为他们祷告。原文有「同时」(at the same time)这个副词,表示信徒在警醒和感恩中祷告的同时,也要为保罗和提摩太祷告。从保罗的身上,我们看到牧者要求信徒为自己祷告并不是一件可耻、令人尴尬的事。保罗不断为弟兄姊妹祷告(39),同时也要求弟兄姊妹为他祷告。祷告是有来有往的,并不是单方向地由属灵长辈为有需要的肢体祷告。彼此祷告、互相祷告的行动正是体现、见证各人都在基督里连成一体的关系(24,二19,三15)。祷告的行动(act)与我们是(being)基督的身体,两者是分割不开的。在一个身体内,肢体各有不同的功能、长短。眼睛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而雅观的肢体也不能轻看不体面的肢体。身体若要健康、正常地运作,各部份都需要彼此协调,互相珍重。于是,众肢体无论如何总要彼此照顾。假如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假如一个肢体得光荣,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十二25-26)。彼此祷告是体现众人在基督里连成一体的时刻、行动。假如一个牧者只为别人祷告,从来不容让弟兄姊妹为自己代求,他/她其实是窒碍肢体之间的流通、互动,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当然,牧者该如何向弟兄姊妹表达自己的需要,也是需要一点智慧和心思的。

    保罗吩咐歌罗西的信徒要为他们祷告,求上帝给他们开传道的门,能宣讲基督的奥秘。我们再次看到,「宣讲基督的奥秘」是保罗最为看重的一个职务。作为福音的仆役,保罗一直为此劳苦(24-29)。为什么要特别祈求上帝给他们「开传道的门」呢?或许与保罗正在狱中受捆绑有关(418)。保罗希望获得释放,不是因为害怕死亡或失去自由,乃是更正面地为了继续宣讲基督的奥秘,能把这个奥秘清楚阐明出来。保罗在另一处也请众信徒为他祈求,使他有口才,能放胆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弗六19)。在众多教会事工当中,「能宣讲基督的奥秘」是保罗最关心、最著紧的一个。 「基督的奥秘」不单是全书的中心,更可说是保罗书信的中心信息。

实践:想想每天牧者有何需要,现在为一、两件事情专心地祷告。











8月26日:要恒切祷告

经文﹕歌罗西书四2

你们要恒切祷告,在祷告中警醒感恩。

    今天我们用一些时间祷告。祷告是发自个人内心的,因此属自愿性质;同时间,祷告也是上帝对人的一个吩咐,并没有可做可不做的选择。保罗在四2用了一个命令语气的动词,吩咐歌罗西教会的信徒要恒切祷告。 《新汉语译本》把这个命令句翻译为:「你们要专心致志地祷告」。为什么要吩咐信徒去祷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不是恒常地、专心地祷告。我们很容易被许多世事烦忧或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我们也会因为肉体软弱、懒惰而停止祷告。祷告原来不是信徒自然会做的事。于是,保罗吩咐信徒要恒切、专心一意地祷告。保罗进一步提醒他们,祷告的时候要保持警醒(keeping alert),并存着感恩的心。

    现在,我们尝试借助歌罗西书的内容学习为以下事情祷告:

就一、两件事情为教会的弟兄姊妹感谢上帝(3-5)。为牧者的劳苦感恩,同时也为他们有诸般的智慧,能把上帝的道传得完备祷告(24-29)。为自己、众弟兄姊妹能更多、更准确知道上帝的旨意祷告(9-10)。为自己、众弟兄姊妹的信心坚固祷告(4-7)。为自己成为上帝的选民感恩,也要为自己有更多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祷告(12)

最后为众教会祷告,让我们同心谨守基督的教训,把基督的和平落实在我们中间(15)








Thursday, 24 August 2017

8月25日:像是为主做的

经文﹕歌罗西书三22 - 1

22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服事,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心存诚实,因为你们敬畏主。 23你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为主做的,不是为人做的;24因为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作为赏赐。你们要服侍的是主基督。 25行不义的人必受不义的报应;主并不偏待人。四1你们作主人的,待仆人要公正,因为知道,你们也有一位主在天上。

    承接上文,这几节经文把焦点转到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上。在原文,「仆人」的意思是「奴隶」(slaves)。同样,保罗并没有用基督的道理废除整个奴隶制度。奴隶在当时的社会里是相当普遍的,譬如在罗马城里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奴隶身份。奴隶只是主人的财产,并没有个人权利。在应用这段经文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两件事情:

    (1)保罗虽然没有斥责或要求废除奴隶制度,但不表示他认同这个制度。在经文里,我们看不到保罗有任何合理化奴隶制度的尝试。保罗没有论证奴隶制度是合符基督信仰精神的。

    (2)保罗并不是抽离、独立地处理主人和仆人的关系。这段经文其实是探讨基督徒生活整个大段落里(12-1)的一部份。即是说,保罗把基督徒当有的肢体关系套在主人和奴隶的关系上。保罗可以这样做,原因在于收信人已经接受了耶稣基督。于是,无论作主人的或奴隶的,都要存感谢的心,奉主耶稣的名行事(17)。保罗针对的并不是一般的主仆关系,不一定可直接应用到任何的雇佣关系去。

    保罗吩咐作奴仆的基督徒,要凡事听从他们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服事,像是讨人喜欢。明显地,这是个一般性的吩咐。在一般的情况下,作奴仆的总要事事听从肉身的主人,可是当主人的吩咐违反了基督的道理时,那就另作别论了。奴仆当敬畏的是主基督,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为主做的(23)。这个吩咐可作两面解释:一方面,奴仆要为基督的缘故事事听从肉身的主人,像是做给主基督的;另一方面,奴仆也要为基督的缘故拒绝去做一切不能讨主喜悦的事。当然,奴仆要为拒绝的行为付上代价,但是也当知道,他们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24)。主耶稣基督是使万有与自己和好的上帝,同时也是赏善罚恶的上帝。行不义的人必受不义的报应(25)。故此,当奴仆以服侍主基督的心态听从肉身的主人,他们必在基督里得赏赐。同样,当奴仆以敬畏主的理由拒绝听从肉身的主人时,虽然他们受亏损,还是会得着基业为赏赐,而那些行不义的主人也必受报应。当然,作恶的奴仆也​​会受到报应。主并不偏待人。

    于是,作主人的基督徒也要效法基督,以公平公正待他们的奴仆。

思想:

在职场里,人事变动是经常发生的事。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领导总会为自己组织班底,有些人会进入核心的内围,有些人却无论如何都不被看中。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心腹、爱将,这是很自然的事,也是很现实的事。有许多事情并不是个人可以控制到的,也不能在一时之间就改变过来。面对不同的领导和下属时,试试换上另一个角度看事情吧—像是给主作的!


Wednesday, 23 August 2017

8月24日:凡事都要奉主的名

经文﹕歌罗西书三17-21

17你们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上帝。 18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在主里面是合宜的。 19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虐待她们。 20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 21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生气,恐怕他们会灰心。

    由三18到四1,保罗的目光转到更具体的家庭关系上面,或许这是因为昔日的教会聚会一般都在家里进行。在当时的社会里,家庭成员可包括父母、夫妻和儿女,还有在家中服侍的仆人。于是,当保罗转入家庭关系这个话题时,很自然也关注到主人和仆人的相处。三17是一个大原则:「你们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上帝。」这里,保罗特别提到「奉主耶稣的名」(in the name of the Lord Jesus),其含意可表示一种身份认同(即「你们都是接受了主基督耶稣的人」,如西二6)、以主耶稣为本的作事方式(即「你们既已穿上了新人,就应当照着主的形像不断更新」,如三8-10)、承认主耶稣在万有中居首位(如一18)或向万有的主支取能力(如一16-17)等等。如此看来,信徒与耶稣基督所建立的多方面关系就在一句简单的说话上(「奉主耶稣的名」)结合起来。保罗提醒所有跟随主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与基督徒的身份相称、按照主基督的形像、服从基督的权柄及倚靠基督的能力。这个大原则同时适用在家庭关系上面。

    保罗提醒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同时提醒作丈夫的要爱妻子,不可虐待、苦待她们。若「顺服」表达了一个垂直的层级关系,那么保罗便没有用脱去旧人的观点把整个以丈夫、父亲为首的家庭制度推翻。在一些宣扬女权主义的人士眼中,保罗的教导明显是不够彻底的。或许在当时基督徒只属少数的形势下,保罗不认为推翻整个父权制度是合乎现实的做法。或许在保罗的观念里,只要各人都奉主耶稣的名行事为人,父权制度根本就不存在问题。无论如何,在既定的家庭制度里,妻子要顺服丈夫,丈夫也要爱妻子,这是圣经一贯的教导(弗五22-33;彼前三1-7)

    这个看法也延伸到父母子女的关系上。保罗提醒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同时提醒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生气,恐怕他们会灰心。此处为何不提母亲呢?明显地,在昔日的父权主义社会里,父亲乃是一家之主,当妻子顺服丈夫的时候,父亲的意见就等同母亲的意见,并不存在两把声音。当保罗提醒父亲的时候,同时也间接地提醒了作为母亲的人。当然,「凡事听从父母」的吩咐必须在三17这个大前提下遵行。即是说,只有当父母无论做什么事都奉主耶稣的名时,这样作儿女的就应当凡事听从父母了。

思想:

基督徒要彻底地改变各种社会制度吗?我们是否在作任何事情前都想想「奉主耶稣的名」有何意义呢?我们作儿女的,有没有凡事听从父母?作父母的,怎样做才不惹儿女生气?夫妻之间亦要如何彼此相待呢?



Tuesday, 22 August 2017

8月23日:要把基督的道存在心里

 经文﹕歌罗西书三16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篇、赞美诗、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以感恩的心歌颂上帝。

    保罗在三12-16一共提出五个吩咐,说明作上帝的选民需要:(1)要穿上怜悯、恩慈、谦卑;温柔和忍耐;(2)要穿上爱心;(3)要让基督的和平在心里作主;(4)要存感谢的心及记载在今天经文上的(5)要把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

    歌罗西书再三提醒我们,基督的道/话语(the word of Christ)是十分重要的。保罗看自己是一个福音的仆役,有责任把上帝在基督里所启示的奥秘传得圆满(25-26)。在传讲的过程中,保罗需要用诸般的智慧去劝戒、教导各人,实在劳心劳力。保罗从不隐瞒传道工作是辛苦的,不过他为自己能够补满基督未尽的苦难倒觉快乐(2429)。保罗努力传讲基督的道,是为了坚固信徒,让他们在智慧和悟性上能真正知道上帝的旨意,从而在生命中结出一切善事上的果子(9)。三16的吩咐基本上把上文讲过的东西作一个总结。在一切的吩咐里,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

    如何把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呢?保罗再次提到「当用各样的智慧」(16,一28)。保罗有何具体的建议呢?保罗跟着用了三个分词进一步说明「当用各样的智慧」包括:教导(teaching)、劝戒(admonishing)及歌颂(singing),而三个行动都与赞美上帝关连起来。在保罗眼中,教导和劝戒并不局限在讲道、主日学或信徒培训的时候。其实,诗篇(psalms)、颂词/圣诗(hymns)及灵歌(spiritual songs)也有教导和劝戒的作用,只要有智慧地使用就可以帮助弟兄姊姊把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究竟「灵歌」是指到什么呢?这是「方言」或「在特殊经历下说出天使的语言」(林前十三1)吗?保罗并没有解释。诗篇、圣诗与灵歌之间或许有区别,但三者的重点都在于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五19)。弟兄姊妹要赞美主,常常以感恩的心歌颂上帝(西三16)。在同心歌颂的时候,弟兄姊妹同时也被诗篇、圣诗及灵歌的内容教导和劝戒。如此看来,「灵歌」应该是人用悟性可以明白的,不需要有翻方言恩赐的人把它的意思说明出来。

思想:我们可以怎样有智慧地使用诗篇、圣诗及灵歌呢?在崇拜、小组唱诗的时候,我们应该挑选什么诗歌?或许,要判断一首诗歌「好」与「不好」是个很主观的事情,不容易有一个客观、公认的准则。不过,我们在撰写诗歌或挑选诗歌的时候是否过于侧重某一方面(如挑起情绪和主观投入),忽略了基督的道的丰富性呢?教会如何通过敬拜赞美帮助弟兄姊姊把基督的道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省的问题。



Monday, 21 August 2017

8月22日:要让基督的和平作主

经文﹕歌罗西书三14-15

14除此以外,还要穿上爱心,因为爱是贯通全德的。 15你们要让基督所赐的和平在你们心里作主,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你们还要存感谢的心。

    除了要穿上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上帝的子民也要穿上爱心。这里,保罗特别提到「除此以外」(epi pasin toutois)。究竟这个介词片语应作「在这一切之外」(即在五种性情之外再多一种),还是「在这一切之上」(即「爱」这个性情是最高的,可统合其余五个)呢?从下文看,相信「在这一切之上」这个理解比较合适,因为在保罗眼中「爱是贯通全德的」,或译「爱把这一切完美无瑕地连结在一起」(新汉语译本)。是以,保罗吩咐哥罗西教会的信徒要有爱心,因为爱能把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等各样属灵的美德连合起来。这不是说他们没有爱,所以保罗才有这样的吩咐。保罗在书信开首已肯定他们有爱心,并且为此常常感谢父上帝(3-4)。相信保罗不是在讲门面、客套的话。虽然收信人有从圣灵而来的爱心(8),保罗还是要吩咐他们穿上爱心。

    保罗作为福音的仆役不仅仅针对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提出教导、劝勉,这是需要的,但不是教导职事的全部。教导乃是针对上帝在基督里启示的奥秘,通过诸般的方法让众人在基督里得以完全(25-29)。基督徒既借着受洗与基督一同埋葬和复活(12-13),就已经与脱去旧人和穿上新人,这是肯定的(9-10)。然而,基督徒尚未到达完全的地步,需要有人不断提醒、劝勉,否则有机会被过犯所胜(加六1)。教导是为了矫正错误,同时也是为了防患未然。这是上帝为何在信徒中设立教导职事的原因。

    保罗进一步吩咐收信人要让基督所赐的和平(peace)在他们心里作主。 「作主」也有裁判(judge)、「掌管」(control)的含意。再一次,我们看到保罗十分看重「和平」,因为「和平」、「和好」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要促成的事(20)。可以说,「促成和平」构成了基督的奥秘的核心。基督徒要让基督的和平掌管自己的心,一方面因为我们已经借着耶稣基督与父上帝和好了(21-22)。既已和好了,就应该有上帝一般的心肠。有怎样的身份地位,就应该有相对应的心态。另一方面,我们要让基督的和平作主,因为只有这样教会才可成为一体(one body)。 「一体」毫无疑问在基督里经已成就,还是要通过众人以和平作主在世上体现出来。基督徒正是为此蒙召的(15)。有牧者说,教会是目标导向的。某个意义上,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相对于其他目标,「基督徒在主里成为一体」这个目标拥有压倒性的位置。

思想:

上帝的爱如何借着基督彰显出来?爱与和平有何关连?基督徒如何在爱中把基督的和平实践出来?要注意,保罗的意思不仅仅是让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里作主。 「平安」可以相当个人性和主观性。似乎只要在我心里有「平安」,凡事都可做。 「和平」却是看重关系性和整体性。虽然在我心里有「平安」,但如果作了某件事会破坏合一,我就为基督的缘故不作了。这才是让「基督的和平」在我们心里作主的意思哩。




Friday, 18 August 2017

8月21日: 总要彼此饶恕

经文﹕歌罗西书三12-13

12所以,你们既是上帝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要穿上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 13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容忍,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

    保罗一直强调,接受耶稣基督的人已在他里面成为一个新人,并且按着上帝的形像在知识上不断更新。这些人不单在认知上更深入知道有关上帝的事情(1-4),更加引伸到个人的品性和行为上因有着基督的形像,生命越来越像上帝(5-9)。人在哪方面与上帝相似呢?就在喜欢分享与和平上面(19-20)。当基督徒越来越认识上帝时,他/她应该像上帝那样更懂得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也愿意看到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维持和好的关系。是以,保罗吩咐歌罗西信徒要「穿上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12)。这几个素质可综合在「彼此饶恕」的行动上。上帝是一个有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的神,从哪里看到呢?答案就在耶稣基督的饶恕上。

     耶稣基督是那看不见的上帝的形像(15)。通过基督的创造,我们看见上帝满有权能的一面;通过基督的十架,我们更看出上帝满有恩慈的另一面。从前我们与上帝为敌,行为邪恶,如今上帝却借着耶稣基督的死使我们与祂和好,并且成为圣洁,没有瑕疵(21-22)。既是圣洁、蒙爱的人,我们就应当穿上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学习互相包容,彼此饶恕。饶恕确实可以缔造和平的关系,更加重要是可以体现上帝的属性。当我们像主耶稣一样饶恕别人的过犯时,我们就在这个饶恕的行动上证明、反映自己真是上帝的选民,有着上帝的形像,与上帝的性情相似。

思想:

表面的饶恕是相对上比较容易的。有时为了「客客气气」、「相安无事」,我们可以做一些门面的功夫,好使大家容易面对对方,能继续一起工作和生活。但这是不足够的。按照圣经的吩咐,饶恕是从心里作的,局中人必须「穿上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在人性败坏以前,一个人按恩慈对待别人是自然而然的事;人性败坏以后,这就变得相当不自然了。人要为自己讨回公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主耶稣却吩咐门徒去爱仇敌,为逼迫他们的人祷告,如此就像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3-48)。爱仇敌首先要从心底里饶恕开始。没有饶恕的爱是虚假的,只不过是为了维持社交活动或保障自己的利益。真正的爱必须能够反映上帝的性情出来,然而这又是人『按自然』所做不到的。惟有顺着圣灵的人,才可以结出圣灵的果子(加五22-26)








8月20日:惟独耶稣基督是一切

经文﹕歌罗西书三11


在这事上并不分希腊人和犹太人,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

未开化的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独基督是一

切,又在一切之内。


    上文提到,接受耶稣基督的人已经脱去旧人,穿上了新

人。这个转换率先反映在价值观及思考方向的改变上,进而

到情欲和言语的控制。保罗指出,这个新人「照着造他的主

的形像在知识上不断地更新」(10),原文的重点放在「知

识的更新」上:当一个人穿上了新人后,他的知识也会不断

被更新,而这个知识的更新是按着创造他的主的形像。 「形

像」(image)这个词语在一15出现过,那里指到爱子(即耶稣

基督)是那看不见之上帝的形像。跟着的一16-17就提出万有

是「在他里面」、「借着他」和「为了他」而被创造出来。

换言之,新人在知识上的更新是按着这那位与万有存在有着

千丝万缕的关系的爱子耶稣基督。通过耶稣基督这个「形

像」,人可以知道有关上帝些什么呢?一18-20立刻指出,通

过耶稣基督的救赎,人可以看到上帝喜欢使万有与自己和

好,从而向人分享在基督里一切的丰盛。从基督的创造和救

赎,我们知道上帝愿意与他者建立和好的关系,又乐意跟他

者分享在自己里面一切的丰盛,包括智慧和知识(3)。上帝

不仅仅活在自己里面,单单是为自己的一个神。耶稣基督这

个「形像」向人展示出,上帝是一个为世人、为世界及为宇

宙万物的上帝。



    于是,这个新人的转换并不局限在某些人上面:「在这

事上并不分希腊人和犹太人,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未开

化的人、西提古人、为奴的、自主的」(11) 在保罗眼中,

种族的分别、宗教礼仪的分别、文化水平的分别及社会阶级

的分别通通都不可以成为脱去旧人、成为新人的条件。这句

话也间接提醒收信人,既知道教会是新造的人,就不应继续

按世界的标准把人分门别类。耶稣基督已把我们造成一个新

人,促成了和平,从此各人不分彼此,都是上帝家里的人了

(14-19)



   「惟独基督是一切,又在一切之内」(Christ is all 

and in all)这个宣认突显了福音的包容性

(inclusiveness)。耶稣基督的福音当然有排他性的一面

(exclusiveness),如此才可指责某些人间的学说是花言巧

语、虚空的废话。但是当人接受了福音之后,基督的奥秘就

把人的视野带到天上去,学习从万有与基督的关系看世上一

切的事(1-2)。假如万有都离不开基督而存在,而基督亦已

借着自己的血促成了和平,那么我们就要奋力拆去各样拦阻

人与神、人与人、人与世界建立和平关系的墙。福音的包容

性就在这个拆墙的行动里彰显出来。



思想:

虽然这节经文没有直接提到人与上帝的形像的关系,不过从

中我们也可得到一点启迪。圣经告诉我们,人是上帝按着自

己的形像、样式创造出来的(创一26-27)。可惜因着人的败

坏,我们已无法在人的身上看到上帝的形像了。现在惟有通

过耶稣基督这一位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我们才能真实地看

到上帝的形像。不单如此,耶稣基督要把信他的人改换一

新,叫我们无论思想或行动上都可以具备和体现创造主的形

像。基督的救赎就是帮助人恢复上帝的形像。这个形像重新

把我们与上帝、世界和万有连接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呢? 

[弟兄姊妹可重读西一9-23一至两次,看看圣灵借着这段经文

对我们有何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