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9 January 2018

1月31日 離世與盼望

經文:創世記四十九33,五十121326

雅各囑咐眾子完畢後,就把腳收在床上斷了氣,歸到他祖先那裏去了。雅各的兒子們遵照父親的吩咐去辦了,他們把他送到迦南地,葬在幔利對面的麥比拉田間的洞裡;那田是亞伯拉罕向赫人以弗崙買來作墳地的產業。約瑟死了,那時他一百一十歲。人用香料塗了他,把他收殮在棺材裡,停放在埃及。

            創世記以雅各和約瑟離世作結束。他們二人的遺言,顯示堅強的信心與盼望,選民必定出離埃及,得著應許之地。而約瑟對兄長們的保證,更充滿神學意義。

            雅各按照當時埃及的禮俗,四十天用香料塗抹,埃及人為他哀哭七十天(只比為法老哀哭少兩天)。約瑟和眾兄弟把雅各安葬在麥比拉田間的洞裡,這是亞伯拉罕向赫人買的家族墓地。亞伯拉罕與撒拉、以撒和利百加,還有雅各的妻子利亞,都安葬於此(創四十九2931)。至今當地(就是希伯崙)仍有他們的墳墓。雅各的家族及隨行的外邦人,浩浩蕩蕩歸葬雅各,好像預演後來以色列民出埃及,並帶著約瑟的骸骨同行(出十三19)。這是信心的先祖,帶來信心的後裔。

            約瑟對兄長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使許多百姓得以存活,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五十20)「害我」原意是「以惡(rā‘â)待我」,而「好的」(ṭōbâ)更顯示約瑟得神賜他智慧,得以像神那樣分辨「善惡」。他以神的眼光看萬事,且透過萬事來看神。饒恕是神性的彰顯,和好乃是基督救贖的目的。本章結束創世記,也預備好以色列十二支派,因生命更新,得享入埃及與出埃及的恩典。

            總結雅各與約瑟:約瑟是智慧人,會解夢,曉得即將發生的事,但他似乎只知道自然的秩序(按出生順序安排兄長座席,試圖糾正雅各交叉雙手祝福以法蓮與瑪拿西);雅各是先知,在夢中得異象,更有聖言的啟示,且他曉得遙遠將來必發生的事,按神的旨意為子孫祝福,又立幼子在長子之上。他們二人都是屬靈的偉人,而雅各似乎更勝一籌。


思想:

您曾在追思禮拜上為死者作見證嗎?信徒過世等候神國降臨、末日復活,乃是見證信仰和永世盼望的最佳機會。死亡不是分離,而是更加緊密的連結。雅各歸葬迦南,約瑟遺命停棺埃及,目標直指將來,也預表神的子民得應許之地,仍是「已然與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

1月30日 多果與多福

經文:創世記四十九2226

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樹枝,是泉旁多結果的枝子;他的枝條伸出牆外。弓箭手惡意攻擊他,敵對他,向他射箭。但他的弓仍舊堅硬,他的手臂靈活敏捷,這是因雅各的大能者的手,從那裡,他是以色列的牧者,以色列的磐石。你父親的上帝必幫助你;全能者必賜福給你:天上的福,深淵下面蘊藏的福,以及生育哺養的福。你父親的福,勝過我祖先的福,直到永世山嶺的極限。這些福必降在約瑟的頭上,臨到那與兄弟有分別之人的頭頂上。

            雅各對約瑟的祝福,篇幅最長(19行),愛意最深,內容最豐富,包含「應許之地,繁榮豐盛,後裔,得勝仇敵」等所有福份。可分為以下三段:

            約瑟的繁榮與外患(2223節)。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枝子」,直譯「多結果子的兒子」,而且枝條「伸出牆外」(ăšûr),卻又「在泉旁」(ălê ‘āyin),表示成功卻根基穩固。然而約瑟的成功卻招來仇敵外患,「惡意攻擊,向他射箭」。此預言不詳,或許指歷史上的諸多患難。

            約瑟的堅定與幫助(2425節上)。面對強敵,約瑟毫不懼怕,勇敢回擊。他的武器精良,戰技純熟。但是更重要的是,有祖先的神相助。神被稱作「雅各的大能者的手」(mîdê ’ābîr ya‘ăqōb),強調神的權能,乃是他得勝的保證。接下來連續四個對神的稱呼,都顯示雅各本身對神的豐富經歷,深刻體認。「牧者」(rō’eh),雅各曾見證神「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創四十八15)。是「磐石」(’eben),其實更好譯作「石頭」,指他在伯特利立作柱子的「石頭」(創二十八1822)。「上帝」(’ēl)乃是記念「伯特.利」(bêt ’ēl,創二十八19)及「伊勒.伯特.利」(’ēl bêt ’ēl,創三十五7)。而「全能者」(šadday)更是上帝直接啟示給雅各的神名,為要把給亞伯拉罕、以撒的福傳承給雅各(創三十五11,十七1)。

            約瑟的福份與尊貴(25節下~26節)。雅各為十二個兒子祝福,只有在這裡連續用到五個「福」(birkōt,複數),包括「天上的福,深淵的福」,預指以法蓮是以色列最主要的農作區。「生育哺養的福」,指以法蓮的人口最多,而瑪拿西也是牛羊繁茂之地。雅各更加上「你父親的福,勝過我祖先的福」。他更稱呼約瑟是「與兄弟有分別之人」(nāzîr),與「拿細耳人」同一個字(民六章),意思是「分別出來的人」。可以看出,雅各全部的愛,幾乎都傾倒給約瑟,超過對其他兒子的祝福。約瑟果然得著雙份,這乃是長子的名份所代表的福。


思想:

歷代志總結雅各十二個兒子的故事:「以色列的長子呂便玷污了父親的床,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以色列的兒子約瑟的後裔;因此家譜就不按出生順序登錄。雖然猶大比他兄弟強盛,君王也從他而出,然而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代上五12

1月29日 君王與讚美

經文:創世記四十九12812

雅各叫了他的兒子來,說:「你們都來聚集,讓我把你們日後要遇到的事告訴你們。雅各的兒子們,你們要聚集,要聆聽,聽你們父親以色列的話。猶大啊,你的兄弟必讚美你,你的手必掐住仇敵的頸項,你父親的兒子要向你下拜。猶大是隻小獅子;我兒啊,你捕獲了獵物就上去。他蹲伏,他躺臥,如公獅,又如母獅,誰敢惹他呢?權杖必不離猶大,統治者的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來到,萬民都要歸順他。猶大把小驢拴在葡萄樹上,把驢駒拴在佳美的葡萄樹上。他在葡萄酒中洗衣服,在葡萄汁中洗長袍。他的眼睛比酒紅潤,他的牙齒比奶潔白。」

雅各即將過世,他為十二個兒子祝福,一一述說他們「日後」要遭遇的事。其中最突出的,且是第一個得著完全祝福的乃是猶大。以下幾點更說明猶大的地位超群,遠勝過眾兄弟:

1)雅各祝福猶大,一開始就說:「猶大啊(yəhûdâ)!你的兄弟必讚美你   yôdûkā ’aḥîkā)。」「猶大」名字的原意是「讓他被讚美」(創二十九35),動詞字根「讚美」(yādâ)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原保留給耶和華,極少用於人的身上4次),其中有兩次是反諷的用法(伯四十14;詩四十九18),另外只有一次正面的用法(詩四十五17),是指將來的彌賽亞君王。

2)眾兄弟不僅要「讚美」猶大,更要向他「下拜」(yištaḥăwwû)。預指以色列所有支派,全都要像敬拜上帝那樣,敬拜尊崇猶大的後裔。

3)猶大被比作百獸之王的獅子(箴三十30),這是君王及得勝的象徵(王上十18 20;結十九19;番三3)。第9節連續用幾個不同的詞來描繪,先是猶大被比 作潛力無窮的「小獅子」(gûr ’aryēh),其次他又被描繪成像剛抓食獵物上去miṭṭerāp ‘ālîtā)、精力充沛的少壯獅子。接著雅各描繪他像成年的「公獅」kə’aryēh)和「母獅」(ûkəlābî’)躺臥。最後雅各加上反問句:「誰敢惹你呢?」

          此意象清楚明確,猶大領袖群倫,無人匹敵。他的兄弟無人及得上他,他的仇敵 無人敢惹他。

4)猶大支派得著「應許之地、繁榮豐盛、後裔、得勝仇敵」等所有福份。

5)只有猶大及其後裔得著「君王」的應許(創十七616;三十五11)。10節,「權杖必不離猶大,統治者的杖必不離開他兩腳之間」,是說君王要從猶大的後 裔中產生。而謎一樣的片語「直等細羅來到」(‘ad kîyābō’ šîlōh),可能最好的解釋就是譯為「直到(權柄)屬他的那位來到」(結二十一27),這樣就與接下來「萬民都必歸順」作了最好的平行對應。

思想:

猶大得著神給列祖祝福的中心:「君王」要由猶大的後裔而出,他要像百獸之王的獅子那樣得勝仇敵,他的眾弟兄都要向他下拜;君王的權杖必不離開他,萬民都要歸順他;他要帶來國泰民安,物阜民豐,近悅遠來,這是彌賽亞時代來臨的具體實現。


1月28日 見證與祝福

經文:創世記四十八15162122

他就為約瑟祝福說:「願我祖父亞伯拉罕和我父親以撒所事奉的上帝,就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上帝,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位使者,賜福給這兩個孩子。願我的名,我祖父亞伯拉罕和我父親以撒的名,藉著他們得以流傳。又願他們在全地多多繁衍。」……他又對約瑟說:「看哪,我快要死了,但上帝必與你們同在,領你們回到你們祖先之地。從前我用刀用弓從亞摩利人手下奪取的那一份,我要把它賜給你,使你比你的兄弟多得一份。」

            雅各臨終祝福約瑟,其中包含他自己的見證。首先,他講到祖傳的信仰,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所事奉的神。世代相傳的信仰,乃是雅各信心穩固的根基。而不論亞伯拉罕、以撒還是雅各,往往在人生低谷,更加經歷神的賜福、靈性的躍升。這不是由於人的努力,反而在乎神的賜恩。列祖敘事裡,每一世代都是耶和華主動更新立約,向列祖顯示其恩慈。

其次,他講到本身的經歷,神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上帝」。雅各原是牧羊人,也是忠心的僕人(創三十一章)。他從自身的工作反思上帝對他無微不至的「牧養」(rō’eh),引導、供應、保護,讓他和全家一無所缺(詩二十三1)。神那愛到底的愛,不因時間而停止,更不因事情而變質(約十三1)。

第三,他講到未來的救贖。神是救贖他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救贖者」(haggō’ēl)是說上帝有身份、有能力且有意願來向他伸出援手。「患難」(ra’)原意是人的「罪惡」及所造成的「災禍」,即不論自找的或別人所造成的禍患,不論過去的還是未來的。雅各在此表達對神完全的信賴。

在此基礎上,他祝福約瑟及他的兩個兒子,包括他自己的名,他祖父亞伯拉罕和他父親以撒的名,都要藉著他們得以流傳。多年後,以賽亞先知也傳講信息:「我所造的新天新地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號也必照樣長存。這是耶和華說的。」(賽六十六22

約瑟得著比眾弟兄多一份的產業,他的兩個兒子各成為以色列一個支派。22節「使你比你的兄弟多得一份(šǝkem ’aḥad)」,或可譯作「使你擁有示劍城(šǝkem),超過你的兄弟」,暗示以法蓮支派得著該城作產業(書二十7)。

思想:


您本身的經歷可以成為信仰傳承的根據嗎?如像聖經評論雅各:「因著信,雅各臨死的時候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個別祝福,扶持拐杖敬拜上帝。」(來十一21

1月27日 交叉與祝福

經文:創世記四十八81420

以色列看見約瑟的兒子,就說:「這些是誰?」約瑟對他父親說:「這是上帝在這裡賜給我的兒子。」以色列說:「領他們到我跟前,我要為他們祝福。」以色列年紀老邁,眼睛昏花,不能看見。約瑟領他們到他跟前,他就和他們親吻,抱著他們。以色列對約瑟說:「我沒有想到能夠見你的面。看哪,上帝還讓我看見你的兒子。」約瑟把他們從以色列兩膝中間領出來,自己臉伏於地下拜。然後,約瑟牽著他們兩個,帶到父親跟前,右手牽以法蓮到以色列的左邊,左手牽瑪拿西到以色列的右邊。以色列卻伸出右手來,按在次子以法蓮的頭上,又交叉伸出左手來,按在長子瑪拿西的頭上。於是他立以法蓮在瑪拿西之上。

雅各臨終祝福約瑟的兩個兒子,立次子以法蓮在長子瑪拿西之上。文學上,這與以撒臨終祝福以掃和雅各(創二十七至二十八章)有許多相似和相異之處。相同之處包括:

(1)兩位臨終祝福者(以撒和雅各)都眼睛昏花看不見。

(2)兩位父親都問相同的問題(「你是誰?」),作同樣的要求(「你上前來」),及作同樣的動作(親嘴)。

(3)祝福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次私下,第二次公開。兩位父親在第一階段,都先(要)祝福他所偏愛的一個兒子(以撒要祝福以掃,雅各要祝福約瑟)。

(4)在第一階段父親的祝福都「被糾正」,但他們都拒絕了(以撒拒絕以掃,雅各拒絕約瑟)。

(5)第一階段的祝福都不完全,因此兩位父親都再召兒子來,作第二階段祝福。

(6)第二階段祝福補足第一階段的祝福,特別是亞伯拉罕之約的主要祝福內容,都在第二階段說出。以撒給雅各的祝福包括神給亞伯拉罕的祝福、後裔、及地的應許。雅各祝福猶大包括得勝仇敵,受弟兄們讚美,且有君王從他而出。

(7)兩位父親祝福完畢之後,另有第三者(上帝及約瑟)出面保證此祝福。
           

但二者最大不同在於動詞yāda‘「知道」。以撒說:「我不知道」(創二十七2),但當約瑟要糾正雅各時,雅各卻說:「我知道,我兒,我知道」(創四十八19)。以撒不知道利百加和雅各欺騙他,不知道神揀選幼子的屬靈原則(其實雙生子出生前神已經指示,是他自己故意不聽從神),不知道自己死期尚遠。相反的,雅各雖然也是肉眼昏花,卻是靈眼透亮,他知道自己即將離世,他知道神揀選幼子的法則,他知道末時眾子將有的遭遇,在在顯示雅各靈性出眾,其祝福亦較出色。

思想:


您經歷過帶著渴望來到神面前,得到的答覆卻非你所願?

其實神豈不知人的渴望,但祂更有權柄照祂的旨意行事。

而且我們常只有一偏之見,一時之見,只有神看到全面,

顯明祂永恆美善的定旨。






1月26日 祝福與安頓

經文:創世記四十七712

約瑟帶他父親雅各來,站在法老面前,雅各就為法老祝福。法老對雅各說:「你平生的年日是多少呢?」雅各對法老說:「我在世寄居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年,我一生的歲月又短又苦,比不上我祖先在世寄居的年日。」雅各又為法老祝福,就從法老面前退出去了。約瑟安頓他的父親和兄弟,遵照法老的命令,把埃及境內最好的地,就是蘭塞地,給他們作為產業。約瑟用糧食供給他父親和兄弟們,以及他父親全家的人,照扶養親屬的人口供給。

        創世記四十七章講約瑟的「智慧」,一方面他使全家住在全埃及最好的地區,且得著糧食度過饑荒,但又因從事埃及人所厭惡的畜牧業,以此保持分別的方式,免受異教的污染。他們住在「蘭塞」地,極可能是尼羅河三角洲的東部,後來以色列民就從那裡出發前往應許之地(出十二37)。另方面,約瑟也用他的智慧拯救了全埃及的人,以足夠的存糧,度過七年的大饑荒。他用糧食換取埃及人的銀錢、牲畜、土地,甚至所有埃及人都作了法老的奴隸,只有祭司除外,讓法老聚集了埃及所有的財富。

            但其中最引人注意是,他引見父親雅各來為法老祝福。雅各向法老見證自己的世界觀(在世寄居),也表達對屬天的渴慕(一生的歲月又短又苦)。雅各不僅來到埃及是寄居,在哈蘭舅父拉班家是寄居,就連在迦南地也是寄居。如同新約作者說:「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回去的機會。其實他們所羨慕的是一個更美的、就是在天上的家鄉。」(來十一1516

            雅各說他在世的年日是「又短又苦」(mǝ‘aṭ wǝrā‘îm),說明他經歷的悲慘歲月。這是雅各一生的真切描述,但聽在他的眾兒子耳中,必定很不是滋味。當然其中還有許多苦難是雅各咎由自取。然而上帝賜福給雅各,到埃及之後,還過了十七年榮華安泰的日子,直到一百四十七歲才安然離世。

            雅各在向法老作見證之前及之後,兩次為法老祝福(wayǝbārek ya‘āqōb ’et par‘ōh,創四十七710)。聖經的原則:「向來是位份大的為位份小的祝福」(來七7),此次見面按理應由當時最有權勢的法老來為雅各祝福,哪知卻是來埃及避難的雅各為法老祝福,可見雅各身份地位何等尊貴。這也連結起初耶和華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創十二3),到此真正開始實現。

思想:

您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歲月?是又少又苦,還是成為萬民的祝福?經過改變的雅各,他的豐盛生命成為眾人的祝福。願你我也照樣成為眾人的祝福。


1月25日 停駐與前行

經文:創世記四十六14

以色列帶著一切所有的,起程到別是巴去,獻祭給他父親以撒的上帝。夜間,上帝在異象中對以色列說:「雅各!雅各!」他說:「我在這裡。」上帝說:「我是上帝,你父親的上帝。不要害怕下埃及去,因為我必使你在那裡成為大國。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也必定帶你上來;約瑟要親手合上你的眼睛。」

            雅各帶領全家下埃及,與約瑟團圓,使他和約瑟的故事達到完美的結局。而最中心則是在別是巴,上帝在夜間異象中對他的啟示。

(1)敘事記載他是「以色列」。自從他在雅博渡口被改名以來,敘事中仍多稱呼他「雅各」,惟有當他知道約瑟仍活著,要接他去埃及團圓,故事才多用「以色列」。這是一個全新的「以色列」。

(2)「以色列人」下埃及的名單。「以色列人」(和修)直譯是「以色列的眾子」(bǝnê yiśrā’ēl,創四十六8),經文解釋是「雅各和他的眾兒子」(ya‘ăqōb ûbānāyw)。這名單與出一15相同,那裡也說是「共七十人」。「七十」是上帝選民家庭成員的完全數字,對應創世記代表列國的七十個民族(創十章)。文學上,這名單也連結了創世記雅各的敘事和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敘事。

(3)雅各為何停駐在別是巴?歷史上,「別是巴」(bǝ’ēr šeba‘)原意是「起誓之井」,以記念以撒在這裡與亞比米勒起誓立約(創二十六2633)。

神學上,以撒曾在這裡挖井,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把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轉賜給他,他就在這裡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二十六2325)。雅各在此的經歷也類似,他「獻祭給他父親以撒的上帝」,上帝也對他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顯示屬靈的傳承。

地理上,別是巴是應許之地與埃及的邊界。在此看到雅各的靈性表現,超越亞伯拉罕及以撒。三位先祖都曾因遭遇饑荒而想離開應許之地,但惟有雅各在離境前停下腳步,直到上帝給他指示,才有進一步的行動。其實雅各有很好的理由下埃及,包括事實的需要(那地大遭饑荒),親情的召喚(約瑟仍活著),環境的印證(法老熱烈歡迎),但這些都抵不過神的親自保證:「不要害怕」,可見雅各那時很害怕。他怕甚麼呢?可能最害怕行在上帝旨意的外面,像亞伯拉罕和以撒一樣。但更重要的是,神應許與他同在,一起下埃及,並保證約瑟要為他送終,歸葬應許之地。

思想:

您最近經歷生命哪些改變?我們有幸連續三章看到以色列家族被改變的新生命,高貴的情操,特別是猶大、約瑟及雅各。這是全新的「以色列」,全新的「以色列人」。



1月24日 相認與和好

經文:創世記四十五48

我是被你們賣到埃及的兄弟約瑟。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而憂傷,對自己生氣,因為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性命。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沒有收成。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在世上存留餘種,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性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而是上帝。祂又使我如同法老之父,作他全家之主,和埃及全地掌權的人。

            約瑟和兄長們相認與和好,讓創世記三十七章開始的故事,到此劃下完美的句點。約瑟確定兄長已經真誠悔改,強忍的情緒終於爆發出來。他對兄長們的真情剖白,情詞懇切,媲美前一章猶大自願代罪受罰的懇求。而他對兄長們的講論中心,則是高舉上帝的主權。因他三次講到,差他到埃及來的,不是哥哥們,而是上帝(578節)。這是聖經中饒恕與和好的最佳典範,表露人心最高貴的情操。

            敘事先是兩次提到「不能」:約瑟「情不自禁」(1節,和修),直譯「他不能」克制自己(lō’ yākōl,新漢語)。對應哥哥們因驚惶而「不敢」回答他(3節,和修),直譯他們「不能」回答他(lō’ yākǝlû,新漢語)。

            約瑟三次講到是上帝差他來到埃及,5節: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šǝlāḥanî ’ĕlōhîm lipnêkem),7節: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wayyišlāḥēnî ’ĕlōhîm lipnêkem),8節:「差我到這裡的不是你們,而是上帝」(lō’ ’attem šǝlaḥtem’ōtî hennâ kî hā’ĕlōhîm),或直譯「不是你們派我來這裡,是神」(新漢語)。最後一個字hā’ĕlōhîm有定冠詞,也可譯作「真神」。

約瑟沒有否認兄長們出賣他的事實,但經歷二十多年的椎心痛苦,他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因他「透過一切來看上帝,也透過上帝來看一切」。他看出在這一切事情的背後,是上帝在主導,上帝甚至透過兄長們的惡行,來成就祂的美善旨意。不僅如此,約瑟更反過來安慰兄長們,要他們「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而憂傷,對自己生氣。」(5節)許多時候,被傷害者,倒要反過來安慰傷害者呢!

思想:

您曾饒恕人,並與人和好嗎?饒恕是神性的彰顯,如同耶穌在十架上呼求「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路二十三34)「饒恕」是受害者單方面就可做到,只要內心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而「和好」則更要雙方都有真誠的意願,尤其是加害者要真誠的悔改,尋求饒恕。這是約瑟要先「考驗」兄長們的原因,也是約瑟與兄長們的和好,有別於雅各與以掃的地方。

1月23日 查出與代替

經文:創世記四十四3034

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這年輕人和我們同去,我父親的命是與這年輕人的命相連的。當我們的父親看見沒有了這年輕人,他就會死。這樣,我們就害你僕人,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下陰間去了。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年輕人擔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就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當這罪。」現在,求你把僕人留下,代替這年輕人作我主的奴隸,讓這年輕人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若這年輕人不和我一起,我怎能上到我父親那裡呢?恐怕我要看到災禍臨到我父親了。

            約瑟用計留下便雅憫,以此試驗哥哥們對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否像當年對他那樣因妒生恨,必欲除之而後快。但是這回哥哥們的表現,顯示他們已全然悔改,為下一章兄弟相認作好思想預備。而猶大一番感人肺腑的懇求,為救便雅憫捨身為奴,更令古今多少讀者為之動容,不得不想到基督為我們代罪受罰。

            猶大是眾兄弟們的領袖,這在14節的主詞「猶大和他兄弟們」就可看出端倪。而約瑟造成的僵局,要由猶大來化解。全篇的中心是猶大說:「上帝已經查出你僕人的罪孽了。」(16節)這句話在直接上下文中顯得突兀,但是不論約瑟、猶大和他的眾兄弟,還有讀者們都知道,這其實是猶大代表眾兄弟們,承認他們二十二年前對約瑟所犯的罪。

動詞「查出」(māṣā’),在本章出現8次,中譯按上下文又作「發現、找到、查出、臨到」(89101216[2]1734節)。此外,關鍵詞還有「就叫他死」或「他就會死」(動詞môt92231節),把雅各和便雅憫的「性命」緊密連結。介詞「代替」(taḥat)及名詞「惡/災禍」(ra‘),用在約瑟的管家責備他們「以惡報善」,而猶大自願「代替」便雅憫作奴隸,及猶大擔心「災禍」臨到他父親。

而本段出現次數最多的字是「父親」,除了一次以外(17節),均出現在猶大情詞迫切的懇求當中(1920[2]22[2]242527303132[3]34[2]節,共15次),是創世記中「父親」這個詞出現最密集的一章。而他兩次引用雅各的話,怕他「白髮蒼蒼、悲悲慘慘下陰間」(2931節,見創三十七35),說明猶大和眾弟兄真實關切父親雅各的安危,與當年他們出賣約瑟時對父親的冷酷無情,成鮮明的對照。

思想:

您最近曾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嗎?請記得大衛曾說:「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



Monday, 15 January 2018

1月22日 失去與得回

經文:創世記四十三1115

父親以色列對他們說:「如果必須如此,你們要這樣做:把本地土產中最好的乳香、蜂蜜、香料、沒藥、堅果、杏仁各取一點,放在器皿裡,帶下去送給那人作禮物。手裡要帶雙倍的銀子,把退還在你們袋口的銀子親手帶回去;或許那是個失誤。帶著你們的弟弟,動身再去見那人,願全能的上帝使你們在那人面前蒙憐憫,放你們另一個兄弟和便雅憫回來。我若要失喪兒子,就喪了吧!」於是,他們拿著那些禮物,手裡也帶雙倍的銀子,並且帶著便雅憫,動身下到埃及,站在約瑟面前。

創世記四十三章先講到猶大勸雅各,讓哥哥們把便雅憫帶去埃及,「好叫我們和你,以及我們的孩子都得存活,不致於死。」連結本章與前一章的主題。

雅各雖然百般不願,仍得答應,說:「願全能的上帝使你們在那人面前蒙憐憫,放你們另一個兄弟(即西緬)和便雅憫回來。」接著他講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我若要失喪兒子,就喪了吧!」(wa’ănî ka’ăšer šākōltî šākōltî)雅各一生都以「抓取」為特色,抓取長子名分與福份,抓取眾多妻妾與兒女,抓取牛羊與財富。這是他人生第一次「放開」雙手,且是「放開」他最鍾愛的兒子。他在以為「失喪」時卻重新「得回」,「放開」雙手卻真正永遠「抓住」。

雅各其他兒子們也是,他們帶著雙倍的銀子來到埃及,心情忐忑,不料約瑟管家的話卻句句打動他們的心。第一句:「願你們平安!」(šālôm lākem)正好呼應雅各打發約瑟去看望他「哥哥們是否平安」?(創三十七14)第二句:「不要害怕」,因為他們被領到約瑟的屋裡,「就害怕」遭害。後來雅各過世後,約瑟也是用同樣的話來讓哥哥們放心(創五十1921)。第三句:「是你們的上帝和你們父親的上帝把財寶放在你們的袋裡。你們的銀子,我已經收了。」更是令他們感到驚異,原來竟是上帝的手在其中引導。特別是其中的罕見字「財寶」(maṭmôn,動詞字根māṭan意思是「隱藏」),可譯作「隱藏的珍寶」(23節;參伯三21;箴二4;賽四十五3;耶四十一8)。原本他們以為失去的,現在上帝卻賜還給他們;原本他們害怕遭害,現在卻得享身心的平安。

思想:

您曾失去人生的珍寶嗎?雅各和他的兒子們,曾以為失去了「約瑟、西緬、便雅憫」,甚至失去了平安。但當他們真誠悔改,心對準神,上帝卻把這些都賜還給他們。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自此有了「平安」以及「誠信正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