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October 2017

11月1日 掌管萬有的主

經文:但以理書一1-2

1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2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上帝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裏,放在他神的庫中。

    《但以理書》基本上可分為兩部份。第一章至第六章,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一直至瑪代王大流士的統治時期作為背景,記述一群被擄子民在充滿敵意與壓迫的環境中,如何活出忠信、有智慧的生命;第七章至十二章則以啟示文學的體裁,預言將在波斯和希臘以至末後要發生的事情。整卷書由始至終指向一個清晰的信息:無論在任何環境下,上帝仍在掌權。這個月份裡,盼望與弟兄姊妹從頭至尾把但以理書讀完一遍,一同思想其中的信息。

    但以理書第一章是一個特別的單元。第一章按照時序,概括了但以理一生的事奉:始於「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但一1),終於「塞魯士王元年」(但一21)。但以理書的開始,記載了猶大王約雅敬以至聖殿中的器皿,悉數被尼布甲尼撒擄掠。在人看來,尼布甲尼撒以武力取勝,成王敗寇,自古皆然。然而聖經作者的詮釋卻是:「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上帝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但一2)。巴比倫得勝,並非因為尼布甲尼撒的勇力,乃因為這是出於主的旨意。若主不容許,這些事就不可能發生。

    王與百姓被擄,聖殿遭踐踏,對上帝的子民而言,是無法想像和接受的現實。尤其在古代近東文化中,一國擊敗了另一國,會把對方的神像搬到自己的神廟中,象徵己方的神勝過別國的神(參撒上四至五章)。但以理書的作者卻提醒我們,一切都是出於主:是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聖殿中的器皿交付尼布甲尼撒的手。然而,耶和華怎可能容讓祂的百姓受苦受辱,國破家亡?甚至連聖殿的器皿也被掠去!難道耶和華是一位喜怒無常,任意對待自己百姓的上帝?

    答案在第九章但以理的禱告中出現。耶和華由始至終是一位公義、守約施慈愛的上帝。不義、背約的乃是以色列民自己。一切患難羞辱,源自以色列民犯罪作惡,偏離了耶和華的誡命典章,不聽從眾先知奉主名所說的話,以致律法上所寫的咒詛都臨到百姓身上。

思想:

上帝是掌管萬有的獨一主宰。歷史巨輪的軌跡,以至我們人生的種種際遇,都在上帝的手中。你是否認定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主權,並確信在任何環境下,不同的遭遇裡,都有祂的引導和旨意在其中?也許很多事情我們當下無法明白,也許有些苦難是源自結構性的罪惡,有些是因為我們得罪了主,但無論如何,願我們在上帝面前常存謙卑和省察的心,全心信靠這位既公義,又守約施慈愛的主。

Friday, 27 October 2017

10月31日 赞赏低米丢

经文:约翰叁书11 - 15

11亲爱的兄弟啊,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属乎上帝;行恶的未曾见过上帝。 12低米丢行善,有众人给他作见证,又有真理给他作见证,就是我们也给他作见证。你也知道我们的见证是真的。 13我原有许多事要写给你,却不愿意用笔墨写给你,14但盼望快快地见你,我们就当面谈论。 15愿你平安。众位朋友都问你安。请你替我按着姓名问众位朋友安。

约翰在11节用了交错相对的结构表达出善恶的分别,将善放在中间是为了强调善的重要性。虽然这里没有清楚交代恶行和善行的内容,但透过上文内容,应该是指接待宣教士的事情。约翰提出三方面的见证人,肯定低米丢所作的善行是真的。这些见证人包括众人真理、约翰和其他信徒。约翰引用三方面的见证是要加强低米丢所做的善行是真的。 真理如何作见证呢?真理是指圣经的教导,耶稣基督的训诲。真理表示神的心意,真理给他作见证表示低米丢所行的符合真理的要求,也就是说低米丢是在真理里面,这是一个又客观又有力的见证。关于约翰和信徒的见证,他说:你也知道我们的见证是真的,这也表示该犹认识约翰和信徒的为人——见证不是单凭口里所说的话,也在乎作见证者的为人和可信程度。

在结语中,约翰亳无保留表达自己迫切的心,但愿快快与该犹见面,当面谈论这一切有关的事情,不单是为了接待的事,还有其他许多事。这句说话尽显长老与信徒密切的关系——两人可以无所不言,言无不尽。

长老最后的祝福,就是新约书信中经常的祝福语,也是耶稣在地上留给门徒最大的祝福:愿你平安!他不单挂念该犹,更托付他按着姓名问众朋友的安。不要轻看这一句说话,它代表了约翰是一个何等亲切的长老,不是只作出客套、形式化、或礼仪性的问候,而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位他所记挂的儿女。让我们学习如何在主里建立亲切和真诚的肢体关系。

思想:

约翰一二三书虽不是什么神学上的大著作,却肯定是信徒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成长指南。约翰苦口婆心地劝勉信徒,就是要我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约壹五13)。得救的确据不是来自会籍或洗礼的证书,而是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在十架上为我们钉身流血,为我们死和复活。因着我们凭信的接受耶稣,圣灵按应许居住在我们心中,并在生活中过着彼此相爱的生活。让我们再次为着神所赐丰厚的救恩献上感恩,也常常为着我们在生活中的软弱求主赦免我们!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约壹一9)


10月30日 责备丢特腓

经文:约翰叁书9 - 10

9我曾略略地写信给教会,但那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 10所以我若去,必要提说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恶言妄论我们。还不以此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止,并且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

除了在约翰三书,所有新约经卷中都没有出现过丢特腓这个名字,从短短的经文中,可以推想他可能与该犹住在同一个城市或是住在邻近的城镇,两人虽参与不同的教会,但应该彼此认识。丢特腓可能是教会的领袖和有影响力的人,甚至有他的跟随者,所以他可以将弟兄赶出教会。

约翰在信中指出丢特腓的四方面恶行,就是恶言妄论我们不接待弟兄、「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上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 10)。这接待的对象应该是接着上文所指的宣教同工,他们为主四处奔波,努力传福音。该犹因接待他们而受到赞赏,相对地,丢特腓不单不接待,甚至高调地反对别人对同工的接待。信中没有说明丢特腓这样做的原因,相信他不满长老是其中原因之一,所以才会恶言批评长老和他所差派的人。从他将接待同工的人赶出教会,就知道他是挑起纷争的人。 接待是一件议题,但攻击属灵领袖和挑动纷争却是生命的问题。约翰将会到教会当面处理这件事,相信他绝不是因为受到批评和不受尊敬,而是要防杜那些在教会中好为首的领袖,后者不是为了服侍别人,而只为了个人的喜恶及权力的角力,以致教会最终出现分裂。

今天教会也常常为了对事情不同的见解而出现纷争。 有人被教会赶出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少基督徒面对这些情景,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或假以爱心包容,甚至选择远离是非,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约翰宁愿去到他们中间,面对面去题说事情的原委。这些都是成熟和负责任的基督徒所应该有的行动。

思想:

自从教会在地上建立至今二千多年以来,似乎纷争和攻击从不间断,除了因教会都是一班被救赎的罪人一同生活的地方,明显地,教会也是撒但魔鬼所攻击的对象。约翰在这三封书信中,从不避讳地指出教会中的问题,包括有不信者散播谬论,也有为个人私欲争夺权力,和没有基督的爱心。我们有没有像约翰一样,以刚强的心和基督的爱,为主发声,让教会在地上继续为主发光,让世人看见神的荣耀?




10月29日 劝勉该犹


经文:约翰叁书1 - 8

1作长老的写信给亲爱的该犹,就是我诚心所爱的。 2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 3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什喜乐。 4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5亲爱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 6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你若配得过上帝,帮助他们往前行,这就好了。 7因他们是为主的名出外,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 8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做工。

约翰三书是使徒约翰写给主内该犹的信函,信中清楚交代了写信的人是长老,与二书的作者同一人,透过书信的内容、 用词、和语调,让我们相当肯定这长老就是使徒约翰。收信人该犹,是当时一个颇普通的名字。在新约圣经中就曾经记载了三位该犹,一位来自哥林多(罗廾六23;林前一4),一位来自马其顿省(徒十九29),一位来自特庇(徒二十4) 。虽然圣经学者都难以确定收信人是以上三位中的哪一位,或是另有其人,但都不影响本书信的价值。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牧者 (长老)与信徒(该犹)密切的关系。在他们中间所传递的信息,无论是问安、祷愿、赞赏、鼓励、甚至是责备,都是如此的真诚和积极,甚至被其他人观看的时候,也没有半点谄媚或论断别人的感觉。虽然我们不是收信的人,但约翰的牧者心肠和在真理上的坚持,依然成为我们今天非常重要的提醒。

约翰对该犹的祷愿是凡事兴盛,身体健壮,这不是一句客套说话,在祷愿中约翰指出凡事兴盛来自灵魂兴盛,而灵魂兴盛的基础就是对真理的忠诚 (《和合本修订版》)按真理而行。原来生命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我们与神的关系,在生活中有否实行真理的教导。
约翰接着举出一个实际生活的例子,就是有弟兄为该犹作见证,表彰他如何接待作客旅的弟兄,以致他爱神爱人的心被证明出来了。约翰在本书信用了证明这个字四次,其中有两次是用在该犹身上。可见约翰对弟兄的赞赏不是虚浮的客套语,而是按弟兄美好的见证加以赞赏。

该犹所接待的客旅不是一般的客旅,而是出外为主的名和为真理作工的弟兄,在这里甚至称这些弟兄为同工(synergos),是约翰五本著作中唯一一次使用这个字。这些同工由于没有接受外邦人的支持,该犹的接待就显得更宝贵和重要。约翰进一步鼓励该犹,若配得过神帮助这些传道者继续前行就非常好了。 若配得过神原意是以对得起神的方式(《和合本修订版》)去帮助这些传道者,隐意就是指以这种接待报答神的爱,也能表彰神的爱。

思想:

耶稣基督的教会在地上以不同形式存在,也在不同地方被建立起来,目的是让基督的众教会更有效地在不同地方传播真理,领人归主。然而不要忘记,在众教会中有好些传道人,或称宣教士被差派在不同地方为主作见证,他们一切需要都是凭信心仰望主的供应。我们作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理当互相支持,特别是供给在我们当中劳苦服侍的宣教士。但愿该犹的善行直至今天仍然成为我们的榜样。






10月28日 不接待假教师

经文:约翰贰书10 - 13

10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11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 12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 13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都问你安。

约翰在前一段经文劝告信徒要小心面对那些不认耶稣基督是神儿子和那迷惑人的,这段经文则进一步具体提出要小心的一些实际行动——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行动。约翰教导信徒对那些不是传这教训的,不要接待他们到家里,也不要问他们的安。这里所提的那些人是众数,表明约翰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指一班人。 这教训从上下文是指认耶稣基督成了肉身来到世间,而从其他相关经文知道,这教训也是指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总言之,这教训是关乎正确的基​​督论和救恩论。约翰用这么决绝的态度去面对传异端的人,因为这是关乎信仰中重大的议题。

这里用的(Oikia房子)在希腊文经常用来指聚会地方(罗十六5;林前十六19;西四15),所以有圣经学者认为约翰不是禁止信徒私下接待那些人,而是不要让他们进入信徒聚会的地方,以致他们有机会宣传不信的谚论,也可能导致信徒间的争议。在约翰写此信的时代,交通网络完善,旅客和传谬论的人很多都是穿州过省,往返城镇。 接待客人就包括住宿、食物和保护,而非只是会面闲聊而已。信徒也不要问假教师的安,免得在他的恶行上有分,这不代表你同意他们所传的谬论,却很容易被误为与他们是一伙的,更可能被扭曲为你同意,甚至支持他们所传讲的。

最后,约翰向教会各人问安,并表示还有更多事要与他们分享,只是希望能与他们当面谈论,目的是叫各人都得着满足的喜乐,这不单指收信的教会,也包括写信的约翰也得着满足的喜乐。约翰不是因工作或责任去关怀主里面的信徒,而是为了灵里肢体的关系,所以他也不忘记代表他的教会向他们问安,就是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这是何等亲切和温馨的信徒关系。

思想:

对于如何面对异端的态度,各人或许有所不同。有些基督徒希望多以接触、谈道、引经据典地向他们传递纯正的真道,让他们回转归向主;也有基督徒以不接触表明与他们不同道。留心这些人在信仰上不单是个人的错误选择,误入异端,他们也是属魔鬼和敌挡基督的人。为福音的缘故,任何人都是我们关怀和传福音的对象;但在属灵争战方面,则必须留心撒但的诡计,因他们可能借着友好拜会而建立关系,在神家中偷羊,并以相熟关系蒙蔽信众。





Thursday, 26 October 2017

10月27日 当提防假教训

经文:约翰贰书7 - 9

7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 8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注所做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 9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上帝;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

约翰以因为开始这段落,就是指出第二个要求信徒要遵行真理和按主的命令彼此相爱的原因,是为要抵挡那些迷惑人和敌挡基督的。这句说话与约翰一书四章1节的因为世上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几乎完全相同,都是指信徒被迷惑人的假先知所宣讲的谬误道理蒙骗。 敌基督一词并不是指魔鬼本身,而是指那些到处散播谬论、破坏教会的分离份子。他们所散播的谬论的焦点就是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

原来遵守真理是要保障我们在基督里,信心不致动摇,而神的儿女们彼此相爱,就是最好的明证。约翰更语重心长地提醒信徒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所做的工。他的语气带着迫切的劝勉,也是严重的提醒,因为信徒若受了迷惑而离弃真道,便会失去他们所做的工。 所做的工代表什么呢?圣经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但经文的内容并不足以支持某一个观点,相信约翰主要是勉励信徒留心那些迷惑人和敌挡基督的假教师,保持警醒,并且在真道上站稳,就能得着将来满足的赏赐

    凡守着基督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无论是基督自己的教导,或所有关于基督的教导,重心就是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祂被神差派到世间,以人的身分完成救赎,这就是基督神人二性的重要教导,就是约翰写此信时最被混乱的真道,信徒必须谨慎守着基督的教训。

常守着在字面上给予人努力的成分,原文直译的意思是常在基督的教训里,《和合本修订版》译作持守。文中并没有强调是人的努力可以叫自己不被迷惑,加上新约圣经中其他的教导,就更加清楚是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和圣灵的保守,我们才不致失脚。正如耶稣在世上的时候,为祂的门徒向父神祷告时所说的:求袮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十七15)

思想:

今天基督徒的信仰受着很多不同的冲击和考验,弟兄姊妹间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琐碎事而争论不休,更严重的是圣经真理常被边缘化,基督的教训似乎不再成为惟一的生活原则和指引。弟兄姊妹必须谨慎,思考在一切信仰冲击的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慎防那恶者在神的儿女中播下不信和猜疑的种籽。让我们谨慎自守,仰望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直至祂的再临!





10月26日 当遵行主命令

经文:约翰贰书4 - 6

4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什欢喜。 5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 6我们若照他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

这里称呼太太你的儿女是与上文一样,指到某间约翰认识的教会和她的信徒。为何不直接称呼为教会信徒,而以太太儿女作为称呼呢?相信这是代表了约翰与这教会和弟兄姊妹密切的关系。新约圣经也有以女性化的比喻来形容教会,就如保罗在以弗所书以基督的新妇来形容教会(弗五22-23)。以新妇形容教会,除了亲密关系,也有独一、蒙爱和等候基督再来迎接的意义。这些都是教会被称被拣选的太太的宝贵意义。

约翰再次将遵行真理命令彼此相爱放在一起,这也是在约翰一书中所强调的信息。 彼此相爱本来是一种情意的表达,存着甘心、情愿和个人的选择,为何却要加上遵守真理顺服命令呢?约翰指出神的儿女可以和应该彼此相爱的秘诀,就是当我们相信、接受、和遵行真理的时候,彼此相爱的生活就定必自然流露。约翰更强调彼此相爱的命令不是由他加诸信徒身上,而是从起初所受的命令。 从起初在约翰一书出现了八次,约翰二书出现了两次,都是指信徒在接受福音的时候已领受的命令。 命令不代表僵化或强制,而是表明它的一贯性和重要性,而且是由那位以爱为我们舍身的耶稣所吩咐的,就更表明这命令的权威性。

约翰在信中特别赞赏教会中的信徒在生活中遵守了真理,他用甚欢喜来形容他心中的喜悦。相信这也是今天教会所必须有,和众人都渴望得着的基督徒生活,作为传道人就更不能忽略这个牧养目标,并且因看见群羊遵行主道而得着最大的喜乐。

思想:

有人对政府为清洁运动加上罚则而不满,强调这是民生教育工作,应鼓励市民以爱香港作为清洁的动力,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清洁家园。当众人在争论不已的时候,对于活在该清洁环境中的市民,完全不在乎是罚则的要求或爱的动力,反正他们正享受最舒适的家。对于在这样一个国家成长的人,就更从不问因由,反正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今天基督徒彼此相爱的生活不仅是神对他儿女的要求,更是以彼此相爱去证明我们是神的儿女。这不是靠你我的努力,而是神赋予我们新生命的特质。









10月25日 蒙拣选的太太

经文:约翰贰书1 - 3

1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和她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 2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 3恩惠、怜悯、平安从父上帝和他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

学者多以为这信是使徒约翰以自己在信徒中备受尊重的身份而自称为长老,加上约翰二书内容与约翰一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就更能引证这个可能性。

    相对约翰一书没有指明收信人是谁,约翰二书清楚表明是写给蒙拣选的太太和他的儿女们。按圣经原文多以众数形容受信人(56812),以及在圣经其他地方也有用蒙拣选形容基督徒(罗八33、十六13;西三12;彼前一1),甚至彼得也同样称信徒为同蒙拣选的教会」(彼前五13)。所以我们当将这封书信视为约翰以一位被尊重的属灵长辈身份,写信给某一间特定的教会会众,向他们作出劝勉。

     从书信的内容和字里行间,让我们看见一位牧者与信徒美丽的关系。

约翰毫不隐藏心中对教会和信徒的爱意。在短短十三节经文中,有四次公开表达他们,而且是诚心的爱他们。这种真摰的爱正是羊群期待从牧者身上所得的,也是大牧人耶稣基督留下给我们的榜样。就如彼得提醒每一位牧者一样,要出于甘心和乐意,不是辖制所托付的羊群,而是要作群羊的榜样(彼前五2-3) 。约翰表明他爱信徒是为了真理。 真理这个字也出现了五次,将真理紧扣在一起。 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也可以译作在真理中所爱的(《新译本》),而真理也是带着诚心甘心的意思(《和合修订版》 )

很明显,约翰展示了作为牧者,爱群羊不是因为他们的表现,而是因为他们都在真理里头,都是神的儿女。所以不但牧者爱群羊,连其他一切知道真理的人也爱他们,这就是基督徒彼此相爱的根基和动力。
约翰给收信的人送上祝福,愿父神和耶稣基督的恩惠、怜悯、和平安,常与他们同在。约翰在祝福中也不忘提醒信徒,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父神与耶稣基督是一起的赐予,神给我们的福气是因为爱我们,因为我们都在真理里成为神的儿女。

思想:

今天社会、教会、甚至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常因环境的转变或个人的喜恶而受到影响。最主要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标准去量度别人而作出喜恶的行动,若教会里的弟兄姊妹也是如此,我们就不是在真理中建立爱的关系。让我们抚心自问,若今天仍有弟兄姊妹是你不能爱的,是否因为达不到你的标准和要求呢?让我们在真理和爱心上同被建造。


10月24日 蒙保守的应许

经文:约翰壹书五18~21

18我们知道凡从上帝生的,必不犯罪,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 19我们知道,我们是属上帝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 20我们也知道,上帝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神,也是永生。 21小子们哪,你们要自守,远避偶像!

在书信的最后,约翰用了三个知道作为总结或重点的提醒:

知道凡从神生的,必不犯罪。这节是重温了三章69节有关神的儿女不犯罪和不可能犯罪。一般学者都认为这是指末日来临后,在神的国度里没有罪的存在,表明了神与罪是不能并存的,所以信徒今天在世上也应该远离罪。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必会保守我们,就是世界的王魔鬼也不能伤害我们。正如耶稣在世上的时候保守了祂的门徒(约十七12),这是约翰亲身经历的。第二个知道是将属神的人与不属神的人清楚划分。

在基督里成为神儿女的都是属神的,其他不属神的人都是被那恶者,就是魔鬼的操控。换言之,基督徒应该按神的旨意生活,讨神的喜悦,而不应该随从世界的风俗。最后的知道是信仰的确认,就是要信徒持守真理的教义,也是当时信徒群体受到的冲击。约翰再将父神、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并列在信徒面前,就是要他们确认和持守对耶稣基督的身份,特别是指到耶稣基督有神、人二性的真理。这不单是一条要持守的教义,更是关乎我们永生盼望的信仰。

最后的叮嘱:要自守,远离偶像。约翰称呼他们像自己的儿女一样,和合本修订版译作孩子们哪,是带着亲切的提醒和祝福。这里所说的偶像应该是上文真神相对,也是指到一切拦阻人认识真神的事物和学说。

思想:

今天基督徒最大的软弱和教会最大的失败,不一定是在世界的罪上有份,却是对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赎没有正确和深入的认识,也没有对基督论和救恩论的教义坚持,以致不少异端邪说轻易地翻动基督徒的信仰。我们除了迫切的祷告,是否也当在神的话语上多下工夫,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并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









10月23日 祈求的应许

经文:约翰壹书五14 - 17

14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 15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
16人若看见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上帝必将生命赐给他;有至于死的罪,我不说当为这罪祈求。 17凡不义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于死的罪。

约翰一书用了四次坦然无惧(28,三21,四17,五14),有两次讲关于信徒在末日迎见主的情况,另外两次都是与祷告有关的。神应许听我们祷告,叫我们所求的无不得着。这里带着三个条件:

按上文所言,必须是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三章21节更清楚说是信祂儿子耶稣基督之名的人。惟有耶稣基督的救赎,让我们的罪得赦,有权柄作神的儿女,我们就能因着耶稣基督向父神祷告 (约一12) 。照祂的旨意求的。虽然这里没有清楚指出什么是神的旨意,但在上文约翰已经说是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悦的事,包括信徒间的彼此相爱(22-23)。不是至于死的罪。这里特别指到为别人祷告的事上,就算是弟兄犯了罪,也当为他祈求,神也会将生命给他,因为那罪是不至于死的。但至于死的罪就不当为这罪祈求。

关键问题是,什么是至于死的罪和不至于死的罪?首先要明白这是指灵魂的死,而非肉体上的死亡。学者对这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包括指是旧约对罪的二分法,就是无意误犯蓄意干犯两种情况,前者可透过献赎罪祭得赦免,后者必须被处死。也有学者将至于死的罪连系到亵渎圣灵的事上,因马太说: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十二31-32)。若按约翰写这书信的背境而言,加上上文所论及的内容,也有学者认为是指那班假教师,就是因谬妄的道理离开信徒群体,不信神,不属神,说谎话,且是属魔鬼的(22,三8)。约翰没有为至于死的罪多加解释,是因为收信的人都知道他所指的是什么事。他主要是提醒信徒为神的儿女祷告,他们可能偶然信心软弱,被过犯所胜,但神仍给我们为他们祷告的权利,神必将生命给他们

思想:

做神的儿女是何等宝贵,因父神应许垂听和应允我们的祷告。但切勿忘记要在基督里,并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祷告不单单为自己的需要,也是为弟兄姊妹作守望,为他们生命的中的各种需要祈求,这也是实行彼此相爱不可缺少的内容。







10月22日 神的见证

经文:约翰壹书五6 - 13

6这借着水和血而来的,就是耶稣基督;不是单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7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 8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 9我们既领受人的见证,上帝的见证更该领受注了,因上帝的见证是为他儿子作的。 10信上帝儿子的,就有这见证在他心里;不信上帝的,就是将上帝当作说谎的,因不信上帝为他儿子作的见证。 11这见证就是上帝赐给我们永生;这永生也是在他儿子里面。 12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上帝的儿子就没有生命。 13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上帝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约翰一书用作见证(martyreo)这个字有六次,其中四次是在这段经文,还有六次用见证相关的名词。约翰主要论及为神儿子耶稣基督作见证的真理。见证的主题就是耶稣基督的身份,祂是神的儿子,又是完全的人,也是奉差遣的基督。约翰在这里特别用了耶稣基督这复合称号,加上神儿子的称呼,指出了历史中的耶稣不仅是一个降生在马槽里的人,耶稣同时拥有基督和神儿子的尊贵身分。约翰提出为这事作见证的包括:

水和血,在两者中约翰刻意强调了血的见证。一般圣经学者都相信是见证基督的人性,是指耶稣接受水礼,是指耶稣基督在十架上所受的痛苦,有些学者则以水和血代表耶稣在十架上死亡后,罗马士兵拿枪扎祂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约十九34),这些都是约翰亲眼看见的。无论如何,约翰是要以水和血见证耶稣基督以完全的人性来到世间为我们钉身十架,流血洗净我们的罪污。圣灵为圣子作见证,而圣灵就是真理(7)。在耶稣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后,圣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耶稣身上,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三16-17)

圣灵在父神的宣告中作了现场的见证。在约翰福音还有多处经文记载了圣灵在世的职事就是给基督作见证(参约十四17,十五26,十六13)。约翰更强调圣灵、水、与血为基督所作的见证都归于一,意思就是一致的(和合本修订版)。圣父也给圣子作见证。除了在耶稣水礼中从天上来的声音,就是父神宣告耶稣是祂的爱子外(太三16),在耶稣登山变像的经历中,彼得、雅各和约翰,也听见父神在云彩中宣告: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十七5)。耶稣也多次公开宣告说:差我来的父也为我作见证(约五7)

约翰刻意将三方面为基督作的见证,由轻至重的排列,以致他强而有力的说:我们既领受人的见证,神的见证更该领受了 (9)。这人的见证应该是广泛地指一般的见证,当然这也包括约翰自己在内,因他是亲眼看见、听见、和摸过的。约翰强调如果这些见证都不能叫我们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又是完全的人,也是奉差遣的基督,我们就是不信神的人,将神当作说谎的。我们对耶稣基督身分的认识和相信是绝不能有偏差的,因为神将赐给我们的永生放在耶稣基督里面,祂能成就救恩除了因为祂是神的儿子,也因为祂是完全的人,站在人的位置上为世人的罪付上赎价。约翰除了教导信徒要对耶稣基督有全面正确认识,以致得着永生的确据,更暗指那些假教师、假先知得不着永生。因为他们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永生。

思想:

今天基督徒常以救恩为神白白赐给我们的恩典,只要作个认罪的祷告就可以得救。这确是神在基督里应许我们的;但我们绝不能轻率面对耶稣基督的身分。作为传福音给别人的,更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将整全的福音述说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