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May 2016

6月1日: 耶和华的话

经文:约拿书1:1-3


在旧约圣经中,《约拿书》是12卷「小先知书」中的第五本。本书是以主角约拿命名,「约拿」这名字是「鸽子」的意思。本书没有明说作者是谁,也没有记载写作日期,但圣经列王记下1425记载了一位在耶罗波安二世作王期间(主前786-746)作先知的「约拿」,他是迦特希弗人亚米太的儿子。他曾预言北国会扩展疆界,这预言在耶罗波安作王期间应验了。假若《约拿书》的作者就是这位先知的话,本书大概是在主前八世纪中叶写成的。


本书只有四章,分成前后二大部份,每一部份又各分成三个段落。第一部份包括第一及二章,内容记载神第一次差遣先知约拿到亚述国的首都尼尼微城去宣告那城还有四十天的时间可以悔改,否则神的审判将临到那城(三3-5)。而第二部份,就是第三及四章则记载了神第二次差遣先知去尼尼微城宣告及最后的结果。


因为本书内容非常戏剧性及有一些奇特的神迹,例如约拿被大鱼所吞,在鱼腹中三天三夜,最后仍能活着及被送到干地,所以有些圣经学者怀疑其历史的真实性。但约拿书被犹太人接受为希伯来圣经小先知书中的一卷,更在新约福音书中被主耶稣引用多次(马太福音十二39-41,十六4;路加福音十一29-32),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本书的权威及可信性。


《约拿书》的写作手法是叙述文体,是以故事的体裁来传达信息。虽然用写实的笔法,但目的不在纪录历史的每一项事实或细节,而是要借故事传递教训。主角约拿是一个自以为所知比神更多的人,他听到神的呼召,也明白呼召,但却故意违背它,他为他的叛逆受了管教,他的故事警戒我们不要像他那样愚顽。这故事也讲述一个人,他知罪悔改,得了赦免,再蒙神差遣完成他起初的任务,所以这也是一个充满盼望的故事。

本书第一句「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耶和华」是以色列神的圣名(出六3,三13-15),代表神与祂子民立约的关系。「耶和华的话临到…」,这是旧约先知领受上主晓谕的范式,上主的话临到是旧约时代的人特别的恩典,也是莫大的荣誉。因为神的话只会临到蒙拣选的先知。


    亚米太的儿子约拿」(王下十四23-27)说明约拿是知名的真先知,不是假先知。他曾宣告上主拯救的应许,事实亦都应验(申十八22)。但为什么一位蒙上主的重用的先知听了上主的晓谕后,竟然会公然违命,甚至要脱逃,远走他方呢?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多个,但最主要的就是自以为是、任性和不顺服上主!这往往也是成功人士要面对的试探,因为人生的历练会叫我们自以为是,过去的成功会叫我们倚靠自己,别人的赞赏更会叫我们骄傲,结果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就自以为比上主更聪明!让先知塞缪尔提醒扫罗王的话今天也提醒我们: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思想:

亲爱的弟兄姊妹,人的骄傲和自以为是往往是以不同的面孔出现的,甚至可以是假谦卑、真骄傲!所以外表怎样并不太重要,重要的乃是我们的心是怎样看待「耶和华的话」。今天听到上主的话不再是少数先知的特殊恩典,因为新旧约圣经是圣灵启示的圣言。你是否以圣经为你人生的指南、听从当中的教导和顺服跟从呢?还是你只将圣经当作是参考材料,喜欢的就跟从,不喜欢的就不管,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Monday, 30 May 2016

第31天 : 人间有情 润物无声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五25-28

         虽然信徒本身的行为不能成为他们全然成圣的保证,但不表示人自己努力追求成圣不重要,所以保罗在第25节的邀请、第26节的提醒、以及第27节的嘱咐,都是希望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能多为别人代祷、注重圣洁的行为,就算问安亲吻这个动作,亦不存邪念诡诈,却要存心诚实真纯。

          另外,信徒亦要时常公开宣读使徒的书信以及主的启示。圣徒全然成圣是神人一同合作才可达到的事情。与上帝相交、学效上帝圣洁和念诵上帝话语,是追求成圣的基本方法。保罗在这里嘱咐帖撒罗尼迦信徒公开宣读他的信,可能是想特别针对那些不守规矩的人(五14),就正如他跟着说要勉励灰心与扶助软弱的人一样。神的话语在我们不守规矩、灰心软弱之时是最好的提醒。

          最后第28节虽然是一句很普通的祝福,但亦可看作保罗在祝福信徒全然成圣的注脚与动力。当我们思念上帝的恩典时,我们又怎能随随便便的过日子呢?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五章1415节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神恩的同在是基督徒过圣洁生活的源起及支持。

思想行动:


当你想到人间这最伟大的情,二千年前曾从天而降,你今日怎样回应这爱,使你周围的人与事得到滋润,以等候祂再来呢?

第30天 : 灵魂身体 无可指摘

经文默想:帖撒罗尼迦前书五23-24

          很多时候,笔者在聚会结束时,会用五章23节祝福,我口中的说话虽然非常肯定,但心中对信徒全然成圣(23节)的愿景却有一点保留。我认识我的会众,我更认识自己,我们距离全然成圣似乎还很远。不过,保罗跟着在24节却给了我们全然成圣的保证与安慰。保罗在上一段(四3 ~ 22)劝勉信徒要尽力使自己在属灵质素、个人品格与道德要求上成为圣洁。这两节保罗似乎明白笔者祝福时的困惑。他肯定的告诉我们上帝是呼召者(24节),是这位全然圣洁的上帝呼召我们进入祂的圣洁,祂既是信实的,就必会作成这事。

          我们若单看自己追求成圣的表现,可能会灰心,所以我们要学习保罗的信心,他相信上帝会保守信徒在基督里完全无可指摘。因为信徒是上帝所选召的,因此我们这群从世界出来而被祂选召的人没有一个会灭亡。不单如此,信徒是按着上帝的信实被保守,而不是按照信徒本身的行为。另外,信实的上帝是用祂的大能去成就这事,因为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看一切信徒都是被称为义,迈向圣洁无瑕的儿女。

思想行动:

你有没有因神信实的保守以至你离开罪行、更加成长成为圣洁的经历?神今天怎样帮助你?


第29天 : 身体平衡 恶事不作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522

          保罗在1522节指出身体得蒙保守的其中一个方法,在消极方面就是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谨慎的原文有看见、小心和注意的意味,保罗提醒我们要小心实践主会再来的提醒。他强调任何人都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正如有人说以眼还眼就只会使世人全盲!伸冤在神,应由神施行报应,我们不应被自己的血气与怒气所胜,不能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应该情愿自己吃亏。我们要追求在道德上良善高尚的品格与事物,做对人有益的事,就是在信徒彼此相待的群体或是与众人包括非信徒的相处上,追求良善。

          在教会里,一定会出现各种的张力甚至冲突,但在任何情况下,信徒都不能用血气的方式来处理。另外,无论在教会日子多长久、社会地位多显赫、事奉范围多广泛,信徒仍要追求良善,以真理来彼此相待。面对别人的敌意,不公平的对待甚至逼迫,仍要为真理的缘故,显出爱心,禁戒不作恶事,遵从耶稣的教训。

思想行动:

你认为灵、魂、身子三者对属灵生命有何影响?有何重要性?


Friday, 27 May 2016

第28天 : 魂归安稳 喜乐不断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618


跟住保罗在这两节似乎是提到魂得蒙保守的两种方法:


         常常喜乐:在这卷书中此处喜乐已是第四次出现(一6、二19-20及三9)。保罗得到马其顿异象后,在马其顿省几个城市传道的果效不算十分显著,甚至遭遇了无理的鞭打、监禁与逼迫,但他仍然提醒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要常常喜乐,不要让事情使自己沮丧。现今社会充满太多令人抑郁忧闷的事情,但一个基督徒应该有内在的资源胜过环境、面对幽暗。我们应像雅各所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一2)试炼叫我们长大,学习未知的事情,以致可以达到雅各所提到的目标:就是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一4b)。



          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为什么要感恩?因为试炼是给予我们荣耀上帝的机会,使别人能看见那支持我们经受试炼的力量来源。请留心使徒保罗​​继续说:「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上帝的旨意不是要我们为吸引人而显露能力,而是要我们在每天所面对的环境或试炼中显示上帝安静的回应。保罗分别在这里及四章3节提及上帝的旨意,包括了身体及灵两方面──上帝的旨意是要我们保持道德的纯洁以及不断的感恩。 


    「凡事」即在任何环境与情况中,就算在极度不如意什至像保罗与同工在遭遇逼迫时,仍然对上帝的旨意作出适当、自然和合宜的回应──就是感恩。因为祂的旨意不会带领我们到一个地步是祂的恩典不够支持的,在一切困难中,祂会为我们开一条出路叫我们忍受得住甚至得胜有余。



思想行动:

什么拦阻你常常喜乐与凡事谢恩?怎样去胜过?


Thursday, 26 May 2016

第27天 : 灵里复苏 祷告不住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719-20


保罗在这三节似乎是首先提出灵得蒙保守的三种方法:


          不住的祷告:是支取上帝供应的内在能力,保罗提醒我们要以倚靠主的态度来面对一切的困难,过每一日的生活。若我们与神有亲密的相交,时常祷告可能非常容易,不住祷告亦自然不过。当然「不住」不一定指每一刻,不住亦可以解作常常甚至恒切的意思,表示我们不能亦不应忽略轻视祷告。


          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圣灵的感动会提醒信徒停止做「错」的事,以及开始做「对」的事。基督徒很多时内心都会感受上帝的呼召及引导,保罗就是要我们遵从这些引导,做上帝要我们做的事情。圣灵亦有解作圣灵的恩赐,这里保罗亦有可能是提醒我们不要抑制圣灵的恩赐,特别与下面第20节是平衡,提醒我们要说出从圣灵所感的说话。


          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先知是倚靠圣灵的能力去表达上帝的心意。先知的讲论可以视为今天的释经讲道及教导,是基于上帝的启示去表达上帝今天对信徒的心意。保罗告诉我们不要藐视和轻忽接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因这是上帝借着祂仆人,教导我们如何行动、如何思想,以及如何处理生命。如果我们跟从指示的话,就可以在灵里面得蒙保守。


思想行动:

在你属灵的生命中,祷告、神的感动、讲道抑或是教导对你帮助最大?如何帮助你?




Wednesday, 25 May 2016

第26天: 和人共事 内方外圆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2-14


          很多基督徒惯常在教会出入,自称相信圣经,但却经常与世界「同流合污」,做出不合圣经的事情。他们说谎、不付账、瞒税、忽略有需要的人、上网非法下载、随意批评、甚至抛弃配偶。如果保罗活在今天,他一定十分关注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基督徒信仰的标记影响生命每一范畴中言行的改变、知情意的更新。保罗的书信中,清楚说明基督徒的言行应与信主前大不相同。本章1214节就论及生命的三个范畴中我们如何活出基督的样式。


上向的态度──敬重与尊重(五12-13上)


         保罗在这里提醒信徒,对待教会的领袖,首先是要敬重他们。敬重原文有「认识」的意思:肯定他们、留心他们、不要轻忽他们。接着,信徒要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意思是看重他们。或许他们各人都有缺点,但仍要因着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而格外尊重他们。保罗提出应该这样对待领袖的三个原因:首先,他们是主差遣的领袖,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不能有所改变或到另一处事奉,而是因他们站在领导的位置上,被视为主差派他们到信徒中间的仆人。其次,他们劝戒我们;劝戒意为「记念」。领袖们教导我们真理,以至我们不会忘记。最后,他们在我们中间劳苦勤恳,又花时间处理困难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敬重他们。


横面的关系──和睦与忍耐(五13下、14下)


          你们也要彼此和睦、也要向众人忍耐,这似乎与上面对待教会领袖的教导有关。保罗可能提醒帖撒罗尼迦信徒要锐意拒绝围绕着某一个领袖而分门结派,不要因偏爱而攻击其他人。在提摩太前书,保罗认为除非有两、三个见证人的证实,否则无一人应控告长老(提前五19)。另外,保罗亦要求帖撒罗尼迦信徒向众人忍耐。


下向的行动──警戒与勉扶(五14上)


          保罗说:「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在帖撒罗尼迦,可能是指那些因为期望主随时再来而停止工作的人,他们靠别人的供养维生,不愿工作。保罗说「警戒他们」,叫他们改变这种不被接纳且脱离正常轨迹的行为。保罗跟着提出要勉励灰心的人,他们觉得自己不配及没有恩赐,性格可能比较消极。保罗提醒帖撒罗尼迦信徒要帮助这些人找到自己的岗位。


思想行动:


保罗在这里所说的三点:上向的态度、横面的关系及下向的行动,对你有什么适切的提醒?

Tuesday, 24 May 2016

第25天 : 不用受刑 借主得救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五9-11


         在这个将上帝放在一边,要追上时尚享受的世界中,叫人往往以为能趋吉避凶,生活舒适,甚至奢华度日,就是人生的目标。我们很容易像世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一样,会问:「为什么要选中我?」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彼此鼓励及互相建立(11节)。任何帮助别人的行动都富有意义,因为上帝不会忘记我们爱心的劳苦。在加拉太书六章9节,保罗告诉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很久前在六十分钟时事杂志(60 Minutes)的新闻节目中,看到一个特辑名为「三次出局」(Three Strikes)。在美式棒球的规则里,三个好球投出之后,击球手若仍不能打到,他​​便要出局。同样在加州通过的一条法案,只要犯了三次案,就算比较轻微的犯法行为──就如那辑报导,一个三次偷单车的窃贼,会被判最少十五年监禁。治乱世或需用重典,我们可以不同意刑罚的宽紧程度,甚至我们现在犯错,或者能够逃避法律而免受惩罚;不过,将来非信徒在见主面时肯定要面对审判与刑罚,但信徒却因信基督而得救,纵使面对死亡,心中仍享有平安。


思想行动:

我们将来见主面时,不用受罚,是因为我们接受了主在十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救恩除在这方面有所应许外,还有什么劝勉值得我们向神感恩吗?




Monday, 23 May 2016

第24天 : 警醒生活 迎接主临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五6-8

    既然主的日子来时像夜间的贼一样,那么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又应如何?保罗给予我们两个很实际的建议:

第一,不要睡觉。保罗在这里是叫我们不要像世俗一般的想法,不要以为生命的目的只在乎赢取财富及名誉,而是利用上帝赐予的能力及时间去完成祂的旨意。睡了表示放松、提不起劲、象征闲散、懒惰。另外,保罗亦间接提醒我们不要醉酒,醉了表示贪爱世界,沉迷享乐。我们在灵里不要沉睡和醉酒,我们要活在真理的亮光中。

第二,警醒谨守。保罗不是要我们过分严肃,没有幽默感或什至不作任何娱乐。他是叫我们正视生命,不要经常为了自娱而浪费时间,就像保罗对以弗所信徒说:「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弗五16)我们反要帮助人,要彼此相爱、支持、鼓励及服侍。保罗更提醒我们谨守的方法是用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头盔戴上。胸可以代表心意;头可以代表思想。用信和爱遮胸可作为意念及情感上坚定地朝向上帝;戴上得救盼望的头盔提醒我们的思想当以上帝国度的事为念。

思想行动:

保罗劝勉我们「不要睡觉」,但若果你现在真的在属灵的事上「睡着了」的话,你应否检视你「睡着」的原因,并在神面前悔改,重新振作「醒过来」?


Sunday, 22 May 2016

第23天: 超越生死 祈盼主临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5

          在第四章最后数节经文中说到基督的再来。基督徒不是等待着上帝的愤怒及审判,而是在他们死亡时得以见上帝;或在四章16节所记载的事情发生时迎接上帝儿子的再来。使徒保罗在第五章继续这课题。

           保罗与帖撒罗尼迦的信徒都不知道主再来的实在日期,所以保罗说:「论到时候、日期,不用写信给你们。」第二节里,保罗在本书第一次用「主的日子」这字眼,这日子不是指二十四小时的一天,而是指基督再来与信徒同在的期间,当中包括的几件事。当然,主的日子亦可以指上帝直接地介入人类当中的任何一段时间,如五旬节圣灵降临的那日,以及当中带来的祝福或审判。

           这里提到主的日子有三种特质。第一,这个日子的来到像夜间的贼,一般的贼都会是无声无色地进入人家的房子。新约圣经最少有五次提到主再来好像贼一样。每次都对信徒有深刻的提醒。既然主再来的时候像贼一样,我们就要有:

(a) 属灵坚固的工程(太二十四42-43
(b) 赶快传道的心志(彼后三8-10
(c) 名实相符的行为(启三1-3
(d) 光明圣洁的表现(启十六15
(e) 经常警醒的预备(帖前五4-6

           保罗说在人以为平安稳妥的时候,主就会来;主耶稣说在人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中,耶稣更加说:「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太二十四40-41)路加福音亦这样写:「我对你们说,当那一夜,两个人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路十七34)两个人睡觉表示在晚上,而两个女人推磨则表示在早上。这里似乎显示出,同一时间在世界各处同时进行的一种有选择性的被「带走」。地球上某些地方是日间,同时另一些地方会是晚上。一些人会被提,另一些会被留下。

           主的日子第二个特质是灾祸忽然临到,审判亦会发生。旧约中已提出了不少警告,如约珥的预言(珥一15,二210-11)、以赛亚的预言(赛二1220-22)以及西番雅的预言(番一14-15)。耶稣在橄榄山上综合了旧约的预言,说:「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太二十四21)很多人不喜欢讲和读这些经文,但它们却是事实,我们一定要面对!

          第三,主的日子来到时,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3节)。若要逃避上帝的审判,只有透过主基督耶稣的救恩,成为光明之子(5节),他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西一13)。这个应许使我们可以在千变万化的世局中,心里仍然满有平安。另外,上帝的说话已告诉我们将会发生何事。这叫我联想起上帝在启示录第三章中给予非拉铁非教会的宝贵应许说:「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启三10)。

思想行动:

圣经对信徒「主再来的时候像贼一样」的五种提醒中:属灵坚固的工程、赶快传道的心志、名实相符的行为、光明圣洁的表现、经常警醒的预备,你在哪一方面最需要继续追求?


第22天 : 相遇在云 伴主永恒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7-18


          在基督里已死的人在主再来时一定会复活,但那些还活着的信徒又如何?他们将会被提:「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17节)。被提原文有「突然」的意味。保罗对哥林多的信徒保证──每个基督徒死后都会拥有不朽坏、非人手所造的复活的身体。 (林前十五52


         为什么只有基督徒被提,而非信徒却被留下?我们要认识复活的基督的能力是大有功效的,是上帝使基督徒从死里复活,基督复活的身体实行了更高层次的定律。试想像一架停在跑道的飞机,虽有以吨计的重量,也因着地心吸力而牢固停在地上,似乎没有可能起飞!但只要飞机的各种机器开动,飞行定律便足以证实可以胜过地心吸力。这正与主耶稣相似,就是死亡与坟墓不能拘禁祂,因为上帝给祂荣耀的身体,叫祂从死里复活。当祂应该回到父上帝旁边时,地球也不能拦阻祂。将来当全球基督徒听到天使长的声音及上帝的号吹响时,在他们里面会有一种吸引力,对基督的再来发出回应。


           保罗继续说到基督徒会在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云里、空中是什么意思?圣经上很多的记载都说及「云」──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西乃山上,上帝都在云中显现自己;耶稣登山变像及升天等。空中通常是指撒但的居所。基督选择在空中与圣徒相遇表示祂完全控制撒但。无可置疑经文所说的一定会成为事实,耶稣基督将会再次显现于人前,祂也会聚集存留或已死的子民。


         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有关基督的再来、已死信徒的复活及存留基督徒的被提等教导,是这件大事的基础,细则的课题如:「灾难──何时及何人会遭遇到?」「敌基督──他是谁?」「千禧年──事实抑或喻意?在主再来之前抑或之后?」「最后审判──怎样论功行赏?」等。这些在其他经文都有提及,但却次于主的再来、复活及被提这些基础课题,所以保罗转而描述一种期待重聚的喜乐: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17节)。这实在是基督徒盼望的高峰──降临的主与上升的圣徒将会联合一起。我们通常只看见分离,但对基督徒来说,分离将永不会再发生。在那里,因有主的同在,我们不再被罪恶、痛苦所困扰。 「各族、各方、各民、各国」的人都会在天上进行最大型的重聚。这实在是将来荣耀的一幕,虽然我们不知道会在何时发生。


思想行动:

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肯定主再来的信息以及信徒的预备。圣经的信息不会因我们不再寻找而成为历史陈迹,被人遗忘。我们是否已成为「悲观者」,「好信息」已不再那么令人兴奋?我们是否已失去了方向?除上帝以外,无人知道主会否在我们有生之年再来,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无论主何时回来,都要为上帝的国度努力工作。我们也应常常如约翰在启示录中对主说:「主耶稣,我愿你来!」


第21天: 死非结束 复活在即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4-16


           保罗在处理主再来这课题之后,继续说到主再来之前已死信徒的复活──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16节)。基督教基本上是复活的宗教,一个基督徒之死并非生命完结的时候。不错,身体被埋在坟墓中,但灵魂却继续活着。那个与耶稣同钉及悔改的贼肯定在生命结束时立刻与主同在,因耶稣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十三43)死亡是进到上帝同在的门槛。保罗自己见证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一21)对于他来说,经过死亡后他会有一种与基督更亲密、更丰富的经验。这是基督徒的盼望,与外邦人没有盼望刚好相反。


          对于那些基督徒还在生的亲友,真正的安慰是他们知晓他们已离世基督徒,在主再来这事上获优先处理。使徒保罗已经告诉他的读者因再来的基督是「死而复活」的,故此,在祂里面,已死的人会与祂一同复活。保罗告诉我们:「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帖前四14)基督与属祂的人永远彼此相属。他们的灵会连于他们复活的身体,不再有在地上生存的痛苦。


          没有人知道究竟主再来时,我们在地上的生命是否已经完结,但如果情况真的如此,我们就有如保罗写给哥林多信徒的奇妙保证一样: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林前十五52-53)。


          我们怎能肯定这是真的?我们看见复活在自然界中的体现。很多植物在冬天都会死去,但当春天再来时,它们又再萌芽,充满生机。神更将基督徒复活的最好理由,就是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展现出来(林前十五20),祂是复活的首要果子。死亡是百分百的肯定,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但假如​​我们是基督徒,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十五22)。



思想行动:

将来复活的确据如何影响你现在的生活及事奉?


Thursday, 19 May 2016

第20天: 忧伤不再 心有盼望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3


          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3节保罗说:「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在耶稣基督复活的能力彰显之前,死亡在外邦世界中被视为可悲的完结。一个墓碑上这样写:「我不能成为我所想望的,我亦不再介意。」这种观念对仍存留在世上的人实在完全没有安慰。当时的人对「究竟生命有何目的?」这问题也没法提供适当的答案。当然,死亡会带来忧伤,连主耶稣也曾经在祂即将复活的朋友拉撒路墓前哭泣;不过保罗在这里肯定基督徒即使遭遇伤痛,也不是没有盼望的。


          基督徒的死亡与非信徒的死亡完全不同,因我们在基督胜过死亡这事上有分。德国神学家潘霍华牧师在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前,因信仰的缘故,被纳粹党所杀。他在行刑前这样写:「在我来说,这是生命的开始。」死亡是进到上帝同在的通道。基督徒因在「主耶稣基督里的盼望」而得着安慰(帖前一3)。我们会为自己失去亲友而伤痛,但我们不需要为在基督里死亡的人过分伤心。


          接下来,保罗继续延伸「主基督再来」的基本真理。当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门徒以为那是最后见到他的时候,但见证到耶稣复活及升天的他们却知道「还有下文」。他们记得主耶稣有关祂国度的教导,十分肯定上帝会行的下一件大事,就是主耶稣在大荣耀中再来。天使在耶稣升天时已预告:「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一11)虽然这是尚未实现的事实,但这「有福的盼望」引领保罗经过生命中很多的试炼。他为基督徒在主再来这大事上发出正面的肯定──主必亲自从天降临。降临这字原意表示一个高位的人,例如皇帝或长官,到一个省份的探望。意即:主自己再来,如同君临天下,是个人的、戏剧性的、众所周知及完全没有瑕疵的。祂第一次谦卑及软弱的临到,似乎在十字架上结束了。然而,祂第二次的莅临却是胜过死亡及罪恶,满有荣耀的。


         只有耶稣的福音充满救恩的信息,以及能够完成主再来的预言。耶稣何时再来?只有父上帝知道。不少人仍尝试作出预测,但日子一一过去,预测未能实现,那些人更羞愧莫名!保罗写给同一群受众时这样说:「弟兄们,论到时候、日期,不用写信给你们。」(帖前五1)保罗是在回应耶稣的说话,就是没有人知道耶稣再来的日子,连主耶稣──上帝的儿子自己也不知道(太二十四36)。所以信徒不应、亦不用作无谓的猜测,只需要警醒等候祂的再临。


思想行动:

你的生命如何活出「主再来」带给你的「盼望」?


Wednesday, 18 May 2016

第19天 : 彼此相爱 自己作工

经文默想:帖撒罗尼迦前书四9-12


          保罗继续勉励帖撒罗尼迦信徒要对别人流露爱心的实际行动,正如他们过往一样,但在过程中不用张扬,只要安静。这个提醒不是新的,在三章12节亦曾提及;不过跟着的两个对比中的劝勉,却是崭新的提醒。保罗要他们自己办事及亲手作工,以至向外人可以行事端正;自己也没有缺乏。


         总括此段有三个对比──彼此相爱()个别安静(9-11上);自己办事()向人端正(11中-12);亲手作工()没什缺乏(11下- 12)。极可能在帖撒罗尼迦教会里,有一些信徒因为等候主耶稣基督回来,以致误以为在期间不用甚至不肯工作,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也受到当时的社会因素所影响。


         犹太人对工作有一种俗务的看法,认为世上的工作都是一些无可避免的俗世缠扰,只有二等人才做工,宗教事务才是圣洁尊贵。另外,当时受罗马统治,以希腊文化为主流,而希腊文化看工作是一种​​卑贱的活动,有身分及地位的人是不用工作的,从事劳动工作的人则会被蔑视。罗马三分一的人口是奴仆,大部分的工作,都由这班奴仆承受代劳。当保罗告诉他们主耶稣再来的真理,他们就想既然主耶稣回来,为什么还要工作呢?于是有些人只等候耶稣回来。当然,亦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帖撒罗尼迦的一班基督徒成为信徒后失去原有工作,甚至社会身分被贬低,以致失去工作。


          这三个因素令他们觉得自己不用工作。设若他们成为信徒后换了新岗位,如全心祈祷、安静等候、视读经祈祷为新工作,也没影响或连累其他基督徒的话,这样不工作或许可以接受。但实情似乎又不是如此。他们需要别人的供养,甚至多管闲事,且自以为比别人超越,任意批评,自己却不工作。工作是上帝的一个命令,上帝自己在圣经篇首已说明,工作是应有次序、按部就班地完成。六日工作完毕,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一31)。透过工作,我们可以用上帝给我们的力量、智慧、恩赐和才干,使生命更充实有意义而不致懒散过活。


思想行动:


我们应如何看工作的意义?不想做,但不可以不做?需要

做,又没多大意思?为薪金,借以养生及改善生活?抑或

透过工作服侍别人、改善别人的生活素质?看工作为服侍

上帝、荣耀主、运用恩赐的职分?

Tuesday, 17 May 2016

第18天 : 靠主励勉 讨神喜悦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8

          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318节,记载保罗回应导致新信徒忧伤的误会。他指出当主耶稣再来时,会招聚祂的子民及祂的教会,永远与祂同在。这真理给予这群生活在险恶世代中的新信徒格外的安慰。 

          保罗要离开帖撒罗尼迦到雅典,再去希腊南部的哥林多时,有关「耶稣再来」教义上的误会令一些信徒觉得忧伤。当时教会中有一些肢体离开了世界,死亡使其他信徒产生焦虑,认为死者死得太早,会错失主再来的时刻;还担心不知其已逝的亲属将会如何。

          明显地,他们误会了保罗叫他们随时预备好迎接「主再来」的教导,并担心已死的人的命运。如果主在这时候再来,他们会否失去永远的生命?提摩太将这些忧虑告诉保罗,于是他便写了这段经文,希望帖撒罗尼迦信徒知道「主再来」的完整真理。其实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整篇都是保罗在「主再来」的亮光下对信徒的勉励劝慰,全章可分为三大段落,每段亦最少有三个小分段:生命圣洁的三个勉励(1-8)、生活行动的三个对比(9-12)、生死课题的三个劝慰(13-18)。今日先看1-8节的三个勉励──求人与讨上帝的喜悦(1-2)、守身兼避淫(3-5)、沾秽即弃上帝(6-8)。保罗在这里好像自贬身分,但却满有牧者心肠的求帖撒罗尼迦信徒能按主的命令行事为人;更勉励他们继续讨上帝的喜悦。

          这个社会的趋势与上帝在圣经的价值观念往往存着很大的分歧。一位牧师把社会的趋势与圣经的观点作一比较,很值得我们参考。

社会趋势
圣经观点
成功才有价值   
重生乃真资源(多三4-7)
决心+坚毅+知识+资源+时间=成功       
离了上帝我们便不能成功(约十五5)
知与行非常重要  
在基督里最重要(林后三18)
教育培训是成功的秘诀    
信而顺服是属灵的成功(启二10)
重身分看地位
基督里分工(林前十二12-30)
人权平等最重要    
上帝个别带领人(太二十五15)
金钱带来地位接纳与快乐
连于元首建立关系真开心(约十五1-11)
迈向目标追求进步  
上帝要求良善忠心(太二十四24)
个人至上       
求同存异(弗四11-16)

思想行动:
我们是否愿意逆流而上抗衡社会,以讨神喜悦作为我们生活的目标,进而勉励别人讨上帝喜悦?



Monday, 16 May 2016

第17天:行的突破 以爱向前

经文:帖撒罗尼迦前书三11-13


          最后,保罗在本章1113节中鼓励信徒不但要知道患难的必然性,谨记上帝同在的恩情,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在意志上靠主站稳外,更要在爱心的行动上有所长进,因为只有行动才能把内心的知、情、意表露无遗。


         曾经在报章上看到一份为针对自杀率激增而编制的《珍惜生命约章──我们自己的承诺》。内容包括:

1 对自己宽容一点
2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以笑容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4 以冷静情绪面对各种困难
5 多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
6 与别人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7 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潜能与兴趣
8 每天称赞自己,亦愿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赞赏


         生命的约章或者可以帮助我们面对苦难困境,但保罗在这里更提醒帖撒罗尼迦信徒要用爱的行动去胜过顾影自怜的心境。在四面楚歌、前路迷茫之际,我们不单要提醒自己,既身处患难的世代,便要为始终会临到的困苦而作好心理上和意志上的准备。此外,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要用爱心彼此相待,将基督的爱延伸至教会以外的「众人」,以至我们可以坚固、圣洁、无可责备地迎见再来的主。


思想行动:


请检视自己有否实践《珍惜生命约章──我们自己的承诺》。

我们自己的承诺  
没有
对自己宽容一点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以笑容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以冷静情绪面对各种困难


多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


与别人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潜能与兴趣


每天称赞自己,亦愿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