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9 April 2015

第30日:玛拿西悔改

经文:历代志下三十三10-17

10 耶和华警戒玛拿西和他的百姓,他们却是不听。
11 所以耶和华使亚述王的将帅来攻击他们,用铙钩钩住玛拿西,用铜炼锁住他,带到巴比伦去。
12 他在急难的时候,就恳求耶和华-─他的神,且在他列祖的神面前极其自卑。
13 他祈祷耶和华,耶和华就允准他的祈求,垂听他的祷告,使他归回耶路撒冷,仍坐国位。玛拿西这才知道惟独耶和华是神。
14 此后,玛拿西在大卫城外,从谷内基训西边直到鱼门口,建筑城墙,环绕俄斐勒,这墙筑得甚高;又在犹大各坚固城内设立勇敢的军长;
15 并除掉外邦人的神像与耶和华殿中的偶像,又将他在耶和华殿的山上和耶路撒冷所筑的各坛都拆毁抛在城外;
16 重修耶和华的祭坛,在坛上献平安祭、感谢祭,吩咐犹大人事奉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17 百姓却仍在邱坛上献祭,只献给耶和华-─他们的神。

     在列王纪下的描述中(王下二十二章),玛拿西是一位不悔改的大恶人,他离弃耶和华,不遵行祂的道(王下二十二22)。但历代志作者笔下的玛拿西却是一位愿意在犯罪后自卑悔改的人,代下三十三10-11描述因为玛拿西不听耶和华的警戒,神便使亚述人把他掳到巴比伦去,在急难中,玛拿西「自卑」(12节)、「祷告」(13节),活出了代下七14的信仰,神便按照祂的应许,垂听他的祷告,使他归回耶路撒冷(13节),再次以历史说明代下七14的应许是真的。在此,我们看见大恶人也可以自卑而逆转命运,也说明巴比伦是一个回转及悔改的地方,指出被掳虽是刑罚,却是让恶人回转的机会。

     当玛拿西悔改后,他立刻除掉外邦人的神像与耶和华殿中的偶像;又将他在耶和华殿的山上和耶路撒冷所筑的各坛都拆毁,抛在城外(15节)。之后他便重启耶和华的礼祭,献上平安祭及感谢祭(16节)。同样的,我们可以看见先洁净,后献祭,再感恩的次序,这样重启礼祭的决定虽没有像希西家般的彻底,但却说明了历代志作者对代下七14神的应许,以及他对耶路撒冷礼祭的重视。

     历代志作者对神的殿满有热心,任何君王的兴衰连结于圣殿礼祭的兴衰,敬拜的态度(代下七14)决定了敬拜者的福祸。历代志作者身处第二圣殿的年代(被掳后的年代),正如尼赫迈亚与以斯拉一般,他要面对外邦人对耶路撒冷圣殿的攻击,他为了鼓励第二圣殿的以色列对圣所礼祭的信心,便透过写第一圣殿的历史,鼓励第二圣殿的人要自卑、祷告、寻求及回转。这样,再大再多的敌人也不怕,因为耶和华必按照祂的应许赐福,赦免罪恶,医治土地。

思想:在历代志的叙事中,我们处处都看见这样的信心。你也愿被历代志的神学影响,同样活出对神应许的信心吗?


Tuesday, 28 April 2015

第29日:希西家的逾越节

经文:历代志下三十6-12

6 驿卒就把王和众首领的信,遵着王命传遍以色列和犹大。信内说:「以色列人哪,你们当转向耶和华-─亚伯拉罕、艾萨克、以色列的神,好叫祂转向你们这脱离亚述王手的余民。
7 你们不要效法你们列祖和你们的弟兄;他们干犯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以致耶和华丢弃他们,使他们败亡,正如你们所见的。
8 现在不要像你们列祖硬着颈项,只要归顺耶和华,进入祂的圣所,就是永远成圣的居所;又要事奉耶和华-─你们的神,好使祂的烈怒转离你们。
9 你们若转向耶和华,你们的弟兄和儿女必在掳掠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得以归回这地,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有恩典、施怜悯。你们若转向祂,祂必不转脸不顾你们。」
10 驿卒就由这城跑到那城,传遍了以法莲、玛拿西,直到西布伦。那里的人却戏笑他们,讥诮他们。
11 然而亚设、玛拿西、西布伦中也有人自卑,来到耶路撒冷。
12 神也感动犹大人,使他们一心遵行王与众首领凭耶和华之言所发的命令。

     当圣所被重启后,希西家便根据律法的要求(民九11),在二月举行逾越节(因为正月行了重启之礼,不能进行逾越节),他期望全以色列来耶路撒冷守逾越节,于是差派驿卒,把信传给北国的支派。

     代下三十6-9是书信的内容,以两个「转向」(又作回转)作开始(6节),以两个「转向」作结束(9节),首尾呼应地说明来耶路撒冷守节是一个回转的路程,7节鼓励北国的人不要再「干犯」(ma’al)耶和华,好使祂的烈怒转离你们(8节),再次说明了「干犯」与神的忿怒的关系,要消除忿怒,关键在于以色列民要回转,走上耶路撒冷朝圣之旅,才可以免去神的忿怒。

     不过,只有亚设、玛拿西、西布伦中的人愿意自卑,一心走上回转的路来守节,他们是专心寻求神(18-19节)的人。因此,我们看见这些人「自卑」、「寻求」、「回转」,正正是代下七14当中「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的人,这些人活出了代下七14的精神,神必会因着祂在代下七14的应许,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而事实上,他们在20节当中得着「饶恕」(原文便是医治),以经验说明在代下七14的应许是真实及可信的。

     同样地,在这欢乐的节期中,利未人和祭司以大能的乐器颂赞耶和华(21节),在全会众当中有喜乐(23, 26节),在历代志作者的心中,任何音乐的敬拜都是喜乐的敬拜,27节更说明他们音乐及祷告的声音可以达到天上的圣所,证明天与地的交接线再次打通,地上的敬拜者再次经验天上的赐福,地上的敬拜再次与天上的敬拜接轨,全以色列体会在地若天的敬拜呢!

思想:你相信代下七14的应许吗?历代志作者不是以命题的方式说明这应许的真实,而是以历史的场景说明这应许永不落空,希西家及以色列民之所以能再一次体会在地若天的敬拜,全是因为他们自卑、祷告、寻求、转向!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活出这四大敬拜态度,经验天上赐下的福气。

Monday, 27 April 2015

第28日:希西家重启圣殿礼祭

经文:历代志下二十九20-36


20 希西家王清早起来,聚集城里的首领都上耶和华的殿;
21 牵了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七只羊羔,七只公山羊,要为国、为殿、为犹大人作赎罪祭。王吩咐亚伦的子孙众祭司,献在耶和华的坛上,
22 就宰了公牛,祭司接血洒在坛上,宰了公羊,把血洒在坛上,又宰了羊羔,也把血洒在坛上;
23 把那作赎罪祭的公山羊牵到王和会众面前,他们就按手在其上。
24 祭司宰了羊,将血献在坛上作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赎罪,因为王吩咐将燔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献上。
25 王又派利未人在耶和华殿中敲钹,鼓瑟,弹琴,乃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藉先知所吩咐的。
26 利未人拿大卫的乐器,祭司拿号,一同站立。
27 希西家吩咐在坛上献燔祭,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用号,并用以色列王大卫的乐器相和。
28 会众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号的吹号,如此直到燔祭献完了。
29 献完了祭,王和一切跟随的人都俯伏敬拜。
30 希西家王与众首领又吩咐利未人用大卫和先见亚萨的诗词颂赞耶和华;他们就欢欢喜喜地颂赞耶和华,低头敬拜。
31 希西家说:「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就要前来把祭物和感谢祭奉到耶和华殿里。」会众就把祭物和感谢祭奉来,凡甘心乐意的也将燔祭奉来。
32 会众所奉的燔祭如下:公牛七十只,公羊一百只,羊羔二百只,这都是作燔祭献给耶和华的;
33 又有分别为圣之物,公牛六百只,绵羊三千只。
34 但祭司太少,不能剥尽燔祭牲的皮,所以他们的弟兄利未人帮助他们,直等燔祭的事完了,又等别的祭司自洁了;因为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
35 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并燔祭同献的奠祭甚多。这样,耶和华殿中的事务俱都齐备了。
36 这事办的甚速,希西家和众民都喜乐,是因神为众民所预备的。


     圣殿被洁净(代下二十九15-19)之后,希西家清早起来,聚集城里的首领都上耶和华的殿(20节),为要重启(re-inaugurate)圣殿的礼祭,这重启礼包括了三个献祭的程序:(1)洁净祭(又名赎罪祭,代下二十九21-24);(2)燔祭(代下二十九25-30);(3)感谢祭(代下二十九31)。洁净祭(purification offering)主要洁净的对象不是人而是圣所(利四),祭司把血洒在燔祭坛上(21节),目的是洁净祭坛(利八15),为之后的燔祭作预备,因为祭坛是天与地的接触点,如果天是圣洁的地方(赛六3),那么地上的祭坛也必须成圣,才可建立天与地的接触,因此,祭司必须先献洁净祭,才献上燔祭。

     希西家献燔祭时有特别的安排,他照大卫及先见迦得所吩咐(25节),也用了先见亚萨的诗词(30节,代上十六8-36),在献上燔祭时加上音乐的元素。27-28节说明: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如此直到燔祭献完了。多数学者同意此处描述了音乐及献祭的同步(the synchronization of song and sacrifice),与列王纪的描述不同,历代志作者深信燔祭(‘olah,字根的意思是向上going up)必须与音乐一起向上升,升到天上的圣所,因此,圣乐有向上的元素,象征以歌声奉上向上的祭。

     在燔祭之后,犹大人便要进行感恩祭(31节)。基本上,感恩祭是平安祭的一种,主要说明向耶和华的感恩,在感恩祭当中也会献燔祭(34节),当中利未人帮助人数较少的祭司办理献祭的事,当中也相信有音乐的元素,成为一个喜乐的庆典(36节),成功地重启耶路撒冷圣殿的献祭及音乐敬拜。

思想:先洁净,后奉献,再感恩,这是希西家年代三个重启的程序,也是我们生命重启向耶和华敬拜的程序!面对眼前的罪恶及不安,请不要因此放弃灰心,学习希西家的决心,把圣所洁净,全然的奉献,不断的感恩,这样,我们也可如希西家一样,经历满有喜乐的生命,你愿意吗?

Sunday, 26 April 2015

第27日: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

经文:历代志下二十九1-11


1 希西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亚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儿。
2 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
3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
4他召众祭司和利未人来,聚集在东边的宽阔处,
5对他们说:「利未人哪,当听我说:现在你们要洁净自己,又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神的殿,从圣所中除去污秽之物。
6 我们列祖犯了罪,行耶和华-─我们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离弃他,转脸背向他的居所,
7封锁廊门,吹灭灯火,不在圣所中向以色列神烧香,或献燔祭。
8因此,耶和华的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令人惊骇、嗤笑,正如你们亲眼所见的。
9所以我们的祖宗倒在刀下,我们的妻子儿女也被掳掠。
10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立约,好使祂的烈怒转离我们。
11我的众子啊,现在不要懈怠;因为耶和华拣选你们站在祂面前事奉祂,与祂烧香。」


    希西家登基,是犹大国最黑暗的时候,他的父亲亚哈斯停止了任何圣殿的敬拜礼祭,甚至连殿的门都关了,代表犹大国再不能与天上的神接触,神的赐福也因此停止,整个国家活在神的震怒当中。

    希西家登基第一件所做的事是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代下二十九3),他视重新启动圣殿的敬拜为首要任务,就算圣殿何等的污秽,都不能因此难阻他重启圣殿礼祭的决心;他不愿以军事的建立、政治的改革,或大兴土木来开始他的王朝,而是以重启礼祭为第一优先。因此,历代志作者以很长的篇幅(代下二十九章,这一段在列王纪没有)描述祭司及利未人如何帮助希西家重启圣殿的敬拜。

    希西家于代下二十九5-11进行一个演说,清楚地说明了历代志作者的神学,重点有三:(1)要重启圣殿的礼祭,利未人必须先洁净神的殿(5节),「洁净」(purification)主要是除污,把不洁之物清除,成为「成圣」(sanctification,亦即是进入神的领域的意思)的先决条件;

2)希西家为之前所做的「干犯」(ma’al作神学诠释,这样的诠释根据了祭司传统的理解,说明「干犯」带来神的忿怒(8节),而神的忿怒具体的表现便是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令人惊骇、嗤笑……倒在刀下……被掳掠等等(8-9节),此处采用了杰里迈亚书描述被掳之民的用字(耶十五4;二十九18;三十四17),说明被掳的神学,引导我们相信被掳是显出神的忿怒最终极的刑罚;

3)希西家以重新立约面对神的忿怒,因为「干犯」的本质是违背了神的约,现在希西家的立约正正抵消了之前背约的情况,他也吩咐利未人不要懈怠,因为神拣选他们服侍神,说明了利未人被拣选的独特性,只有他们才可以为希西家完成洁净的事,再没有别人能承担了。

思想:希西家不但有正确的被掳的神学,更有决定立约,定意逆转他父亲为圣殿所带来的污秽,为了神的殿,为了犹大人的敬拜生活,他首先奉上自己,鼓励利未人勇敢地承担只有他们才能承担的任命──洁净圣所。当我们面对生命的黑暗,道德的下滑时,我们能否像希西家一样,视敬拜为生命的第一优先?求主帮助我们,就算自己的生命满有罪恶,仍决心重启心中的敬拜!

Saturday, 25 April 2015

第26日:大大干犯耶和华

经文:历代志下二十八1-419-25


1 亚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2 却行以色列诸王的道,又铸造巴力的像,
3 并且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驱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
4 并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
19 因为以色列王亚哈斯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
20 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上来,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
21 亚哈斯从耶和华殿里和王宫中,并首领家内所取的财宝给了亚述王,这也无济于事。
22 这亚哈斯王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
23 他祭祀攻击他的大马士革之神,说:「因为亚兰王的神帮助他们,我也献祭与他,他好帮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众人败亡了。
24 亚哈斯将神殿里的器皿都聚了来,毁坏了,且封锁耶和华殿的门;在耶路撒冷各处的拐角建筑祭坛,
25 又在犹大各城建立邱坛,与别神烧香,惹动耶和华-─他列祖神的怒气。


    亚哈斯王是历代志当中数一数二的恶王,经文指出他大大干犯耶和华(19节),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22节),当中的「干犯」及「得罪」在原文都是ma’al,亦即是亵渎神的意思,也有违反盟约的誓言的意思(利二十六15, 40;结十七18-20),在祭司传统中,任何行「干犯」的人都会惹动耶和华他列祖神的怒气(25节),可见历代志作者是祭司传统的支持者,把当中的神学活现在亚哈斯的「干犯」当中。

    到底亚哈斯如何「干犯」神?他铸造巴力的像(2节),行外邦人那可憎的事(3节),并且行了把儿女献给摩洛的礼祭(3节,利二十2),祭祀别国的神(22-25节),以污秽之物(filth)及不洁(uncleanness)污染了圣所(代下二十九5, 16)。在此,我们看见亚哈斯实践了很多申命记及利未记所禁止的东西,并且是历代志历任君王当中第一位行可憎的事(abomination)的王,也是第一位把污秽之物及不洁带进圣所的王,因此,在历代志作者的心中,亚哈斯是第一位改变了圣所正常秩序的人,也是破坏了正常敬拜及礼祭的恶人。

23节说明了亚哈斯王祭祀大马士革之神的原因:
因为亚兰王的神帮助他们,我也献祭与他,他好帮助我
对亚哈斯来说,他的敬拜是功利的,他可以因为利益及得帮助的缘故而轻易放弃信仰,若果神不能为他找到利益,他随时可以改变去拜别神呢!

思想:你的信仰是功利吗?你的祈祷只求益处吗?你爱礼物本身或是爱赐礼物的神呢?求主帮助我们,不愿我们与神的关系只有利益关系,而是忠于信仰,单单拜独一的耶和华,离开任何「干犯」主的事。

Thursday, 23 April 2015

第24日:信祂的先知,就必亨通

经文:历代志下二十14-22


14 那时,耶和华的灵在会中临到利未人亚萨的后裔-─玛探雅的玄孙,耶利的曾孙,比拿雅的孙子,撒迦利雅的儿子雅哈悉。
15 他说:「犹大众人、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约沙法王,你们请听。耶和华对你们如此说:『不要因这大军恐惧惊惶;因为胜败不在乎你们,乃在乎神。
16 明日你们要下去迎敌,他们是从洗斯坡上来,你们必在耶鲁伊勒旷野前的谷口遇见他们。
17 犹大和耶路撒冷人哪,这次你们不要争战,要摆阵站着,看耶和华为你们施行拯救。不要恐惧,也不要惊惶。明日当出去迎敌,因为耶和华与你们同在。』」
18 约沙法就面伏于地,犹大众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也俯伏在耶和华面前,叩拜耶和华。
19 哥辖族和可拉族的利未人都起来,用极大的声音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20 次日清早,众人起来往提哥亚的旷野去。出去的时候,约沙法站着说:「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要听我说:信耶和华-─你们的神就必立稳;信祂的先知就必亨通。」
21 约沙法既与民商议了,就设立歌唱的人,颂赞耶和华,使他们穿上圣洁的礼服,走在军前赞美耶和华说:「当称谢耶和华,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22 众人方唱歌赞美的时候,耶和华就派伏兵击杀那来攻击犹大人的亚扪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他们就被打败了。

  约沙法王按照代下七14的态度来呼求神,神必按照祂的应许回应。那时,耶和华的灵在会中临到利未人亚萨的后裔…雅哈悉(14节),经文用五代的父子关系介绍雅哈悉,在整本历代志中,先知的介绍通常都只有一代,甚至没有交代父亲的名字,现在却特别地以五代来介绍雅哈悉,相信要说明雅哈悉是利未歌颂者亚萨的后代,代表他接受了利未歌颂者的师徒制度(代上二十五8),学习他先祖如何遵大卫王的命令说预言,因此,雅哈悉的先知讲论不是偶然的灵感,而是承继古老的先人传统而说预言,是一种对传统的默示性诠释(inspired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s)。
 
  事实上,我们可以由雅哈悉的先知讲论内容看见他如何运用古老的传统:第一,经文多次出现不要恐惧,也不要惊惶等字句(15, 17节),也有耶和华与你们同在(17节),这引用了摩西对乔舒亚的鼓励(书一6-9)来鼓励约沙法王,指出神的同在是约沙法不用惧怕的主因;第二,这次你们不要争战,要摆阵站立,看耶和华为你们施行拯救(17节),学者们认为这句取自摩西鼓励以色列人过红海的说话(出十四13-14),让当时的约沙法再次经历过红海的信仰;第三,因为胜败不在乎你们,乃在乎神(15节),这是旧约圣战的传统,把属地的争战看成是属神的争战。因此,历代志的利未歌颂者是一种承继先祖传统而说预言的先知。

  约沙法以信心回应雅哈悉的说话:信(amen)耶和华你们的神,就必立稳(amen;信(amen)他的先知,就必亨通(20节),三次的amen,说明「相信」是响应先知讲论的最合适态度。之后约沙法安排利未歌颂者走在军队之前唱诗,以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21节)宣告耶和华对大卫之约的信实及应许的不变,在唱诗时,神便攻击敌人,证明先知的真实性,以及应许的可信性。这样,约沙法的国得享太平,因为神赐他四境平安(30节)。

思想:约沙法的叙事以平安作结束,这平安是神赐他的,也是他寻求神及相信先知的结果。当我们面对困难不安时,请相信神是最终赐平安的那一位,只要我们能学习约沙法王寻求神,神的平安必要临到。


Wednesday, 22 April 2015

第23日:定意寻求耶和华

经文:历代志下二十1-13

1 此后,摩押人和亚扪人,又有米乌尼人,一同来攻击约沙法。
2 有人来报告约沙法说:「从海外亚兰那边有大军来攻击你,如今他们在哈洗逊他玛,就是隐基底。」
3 约沙法便惧怕,定意寻求耶和华,在犹大全地宣告禁食。
4 于是犹大人聚会,求耶和华帮助。犹大各城都有人出来寻求耶和华。
5 约沙法就在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会中,站在耶和华殿的新院前,
6 说:「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啊,你不是天上的神吗?你不是万邦万国的主宰吗?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无人能抵挡你。
7 我们的神啊,你不是曾在你民以色列人面前驱逐这地的居民,将这地赐给你朋友亚伯拉罕的后裔永远为业吗?
8 他们住在这地,又为你的名建造圣所,说:
9 『倘有祸患临到我们,或刀兵灾殃,或瘟疫饥荒,我们在急难的时候,站在这殿前向你呼求,你必垂听而拯救,因为你的名在这殿里。』
10 从前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时候,你不容以色列人侵犯亚扪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以色列人就离开他们,不灭绝他们。
11 看哪,他们怎样报复我们,要来驱逐我们出离你的地,就是你赐给我们为业之地。
12 我们的神啊,你不惩罚他们吗?因为我们无力抵挡这来攻击我们的大军,我们也不知道怎样行,我们的眼目单仰望你。」
13 犹大众人和他们的婴孩、妻子、儿女都站在耶和华面前。

  就算约沙法设立利未审判官,期望免去耶和华的忿怒(代下十九4-11),但耶和华的忿怒还未转消,因此,摩押人和亚扪人,又有米乌尼人,一同来攻击约沙法(代下二十1)。

  面对大军,约沙法便惧怕,定意寻求耶和华,在犹大全地宣告禁食……犹大各城都有人出来寻求耶和华(3-4节)。学者们同意3-5节的经文的用字采用了代下七14的用字:「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当中禁食便是自卑,约沙法的「寻求」便是「寻求我的面」中的「寻求」,而约沙法在圣殿前「祷告」(6-12节),处处显明约沙法王正履行代下七14的精神,他是实践大卫之约的典范。

  6-12节是约沙法的祈祷,有几点值得留意:第一,约沙法称呼耶和华是「天上的神」(6节),相似的称呼也在代下三十六22-23找到,学者认同「天上的神」的称呼属于被掳后的时期,说明神是天地的王,祂的管治不分地界;第二,约沙法的祷告主要关注「地业」的问题,宣称神为亚伯拉罕后裔赐下他们的地业,而这些外族的入侵,正正挑战耶和华在地业上的分界,也挑战祂的管治;第三,约沙法指明所罗门祷告中赋予圣殿的角色(9节),亦即是圣殿是耶和华听祷告的地方,祂必会听祷告而拯救,带出大卫之约中的应许;最后,约沙法说明只有耶和华是唯一的拯救(12节),他不倚靠自己的军队及实力,而是有一种单单寻求仰望主的信心。

    种种描述显示,约沙法活出了代下七14的精神,也深信只有相信大卫之约在圣殿当中的应许时,犹大才可以得着拯救呢!

思想:你正面对不能克服的困难吗?你人生正在低谷吗?很多时,我们对自己的实力、智力、财力等太有信心,当面对困难时,我们会立刻以自己所拥有的条件去响应。约沙法王及犹大国不是没有条件攻打外敌,但他们却把寻求耶和华成为他们的优先,在人看来,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但在神看来,这是人经验上主应许成就的好机会,求主帮助我们放下自高,愿意自卑来到上主面前,单单寻求祂!

Tuesday, 21 April 2015

第22日:神同在的利未审判官

经文:历代志下十九4-11

4 约沙法住在耶路撒冷,以后又出巡民间,从别是巴直到以法莲山地,引导民归向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5 又在犹大国中遍地的坚固城里设立审判官,
6 对他们说:「你们办事应当谨慎;因为你们判断不是为人,乃是为耶和华。判断的时候,祂必与你们同在。
7 现在你们应当敬畏耶和华,谨慎办事;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没有不义,不偏待人,也不受贿赂。」
8 约沙法从利未人和祭司,并以色列族长中派定人,在耶路撒冷为耶和华判断,听民间的争讼,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9 约沙法嘱咐他们说:「你们当敬畏耶和华,忠心诚实办事。
10 住在各城里你们的弟兄,若有争讼的事来到你们这里,或为流血,或犯律法、诫命、律例、典章,你们要警戒他们,免得他们得罪耶和华,以致他的忿怒临到你们和你们的弟兄;这样行,你们就没有罪了。
11 凡属耶和华的事,有大祭司亚玛利雅管理你们;凡属王的事,有犹大支派的族长以实玛利的儿子西巴第雅管理你们;在你们面前有利未人作官长。你们应当壮胆办事,愿耶和华与善人同在。」

  耶户预言有耶和华的忿怒临到约沙法(代下十九2),因此,约沙法打算在各地方设立审判官,具体地实践律法、诫命、律例、典章(代下十九10,亦即是摩西律法)在地方的法庭中,活出律法的公平公义,期望可藉此免去耶和华的忿怒(代下十九10)。学者们认为历代志作者采用了出十八13-27;申一9-19;十六18-20;十七8-20的法庭审理传统,把审判的权力赋予利未人,带出约沙法王的审判改革是根据摩西律法的传统而履行,这样传统的运用反映历代志作者十分重视摩西律法。

  在约沙法对利未人的吩咐中(代下十九6-7, 9-10),我们发现利未人应如何实践摩西律法的审判。第一,你们判断不是为人,乃是为耶和华。判断的时候,他必与你们同在(6节),这说明判断是为上帝(for God)及与上帝同在(with God),经文刻意对比「为人」及「为耶和华」,目的要实践主的审判而不是人治的判断。

  第二,你们应当敬畏耶和华……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没有不义,不偏待人,也不受贿赂(7节),这说明审判官一定要公义,不会受贿,这样的公义也不是因为人治,而是来自敬畏主的心态,而事实上,敬畏耶和华出现了两次(7, 9节),说明这是成为公义的审判官最基本的心态。

  第三,公义的审判的目的是免得他们得罪耶和华,以致他的忿怒临到你们和你们的弟兄(10节),这是一个神学性的目的,根据律法的审判不是为了实践公义,也不是为了帮助受害的人,而是为了免去耶和华的忿怒。

  
    能够为耶和华而判决,能够不受贿赂而秉行公义,能够免去耶和华的忿怒,不是因为利未人个人的敬虔,而是因为主的同在(6, 11节)。主的同在是审判官敬畏神(7, 9节)及壮胆办事(11节)的理由,也是公义实践的动力。

思想:审判官要有好的判断,最大的敌人便是看人的情面,只有人治不能法治,主因是惧怕人过于惧怕神,求主叫我们多多惧怕神,经历神的同在,好让我们面对人时可以活出公平公义的判断。


Monday, 20 April 2015

第21日:不要与恶人结盟

经文:历代志下十八1、十九1-3

第十八章
1 约沙法大有尊荣资财,就与亚哈结亲。

第十九章
1 犹大王约沙法平平安安地回耶路撒冷,到宫里去了。
2 先见哈拿尼的儿子耶户出来迎接约沙法王,对他说:「你岂当帮助恶人,爱那恨恶耶和华的人呢?因此耶和华的忿怒临到你。
3 然而你还有善行,因你从国中除掉木偶,立定心意寻求神。」

    代下十八章的对观经文是王上二十二章,历代志作者把整个叙事抄了一遍,内容主要描述亚哈与约沙法王商讨要攻打基列的拉末,后来米该亚先知警告亚哈,说明这次上去是耶和华期望引诱亚哈阵亡。在列王纪看来,这段叙事主要说明真假先知的对比,鼓励人不要相信那四百个先知,而要相信耶和华的先知米该亚,但同样的叙事却在历代志的叙事结构中有不同的角色,重点不再是分辨真假先知,而是说明与谁结盟及平安与否的因果关系。

    代下十八1是历代志作者独有的引言:约沙法大有尊荣资财,就与亚哈结亲。学者们相信「结亲」是两国用来结盟的方法;约沙法王在顺利之时,便忘记了耶和华不容许有别的寻求对象,更不容许有别的结盟对象,这样看来,约沙法在尊荣资财之日,便是他自把自为之时了。

    亚哈王死后,约沙法王平平安安地回耶路撒冷(代下十九1),先知耶户便出来责备约沙法:「你岂当帮助恶人,爱那恨恶耶和华的人呢?因此,耶和华的忿怒临到你。然而,你还有善行,因你从国中除掉木偶,立定心意寻求神。」先知说的「帮助」及「爱」与「结盟」的观念有关,直接指出约沙法的问题是与恨恶耶和华的人亚哈结盟,因此便有神的忿怒。然而约沙法王的善行却在神的忿怒当中被记念,耶和华差派耶户,主要提醒约沙法要回想自己昔日的寻求神──就算在神的忿怒当中也要寻求神呢!

思想:过去的善行不能确保当下的信心,我们的生命永远是活在当下;互动地与神连结起来,约沙法王不能因为之前的善行而免去神的忿怒,只要他心存异心,与恨耶和华的人结盟,神便一定要赐下忿怒而不是平安!求主坚定我们寻求神的心,不要因为寻求神而得到平安时便沾沾自喜,反而在平顺的日子更要寻求神,确保自己不被罪恶所胜,你愿意吗?

Sunday, 19 April 2015

第20日:利未人教训百姓

经文:历代志下十七7-11

7 他作王第三年,就差遣臣子便亥伊勒、俄巴底、撒迦利雅、拿坦业、米该亚往犹大各城去教训百姓。
8 同着他们有利未人示玛雅、尼探雅、西巴第雅、亚撒黑、示米拉末、乔纳单、亚多尼雅、多比雅、驼巴多尼雅,又有祭司伊莱沙玛、约兰同着他们。
9 他们带着耶和华的律法书,走遍犹大各城教训百姓。
10 耶和华使犹大四围的列国都甚恐惧,不敢与约沙法争战。
11 有些非利士人与约沙法送礼物,纳贡银。阿拉伯人也送他公绵羊七千七百只,公山羊七千七百只。

  约沙法作王三年差遣臣子及利未人带着耶和华的律法书教训百姓,这是历代志作者独有的描述,为利未人赋予教训的角色。这不但符合了历代志作者对利未人的重视,也说明利未人是约沙法王实践寻求神时必需采用的事奉人员。

  历代志作者笔下约沙法王的叙事共有四章(代下十七至二十章),这四章的开始及结尾部分都有一句相似的描述(在原文看来,头一句是一样的):
代下十七10:「耶和华使犹大四围的列国都甚恐怕,不敢与约沙法争战。」
代下二十29:「列邦诸国听见耶和华战败以色列的仇敌,就甚惧怕。」

  学者们认为这是历代志作者对四境平安的神学,这样的平安必须要有利未人的参与:利未人必须教导百姓(代下十七7-9)才可带来列国惧怕,利未歌颂者也必须作先知讲论及歌唱(代下二十14-21)才可战败以色列的仇敌,这说明利未人在帮助约沙法王得到平安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代下十七7-10有一个希伯来文字出现了两次,分别在第9节的「走遍」及第10节的「四围」,在原文看来是同一个字根,意义是「环绕」。当利未人把耶和华的律法书的教训「环绕」犹大各城时,耶和华便使恐惧临在于「环绕」犹大的列国,这是历代志作者精心设计的文字运用,说明约沙法王的平安不是倚靠人的军队或建立更高更大的城邑,而是因为神的子民努力学习藉利未人所教训的律法,因此,平安不是军事的成就,而是寻求神遵守律法的礼物;不是人的成就,而是神的礼物。

思想:你近来平安吗?神所赐的平安不像人所争取的平安,人所争取的平安主要来自个人的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及方法来平定黑暗与不安,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却容易把平安看成自己的伟业,忘记神的介入参与。在历代志看来,真正的平安是礼物,人无法用自己的智慧而获得,只有一心寻求神,遵行律法要求,把自己成为里外一致的敬虔人,才有坦荡的生命面对神及面对人,世界不能夺去这样的平安,因为神的礼物是不轻易被世界所夺去的。

Saturday, 18 April 2015

第19日:约沙法寻求耶和华

经文:历代志下十七1-6

1 亚撒的儿子约沙法接续他作王,奋勇自强,防备以色列人,
2 安置军兵在犹大一切坚固城里,又安置防兵在犹大地和他父亚撒所得以法莲的城邑中。
3 耶和华与约沙法同在;因为他行他祖大卫初行的道,不寻求巴力,
4 只寻求他父亲的神,遵行他的诫命,不效法以色列人的行为。
5 所以耶和华坚定他的国,犹大众人给他进贡;约沙法大有尊荣资财。
6 他高兴遵行耶和华的道,并且从犹大除掉一切邱坛和木偶。

  亚撒王死后,他的儿子约沙法接续他作王。历代志作者把本来列王纪对约沙法王的描述延长,并加插了一些列王纪没有的记载,包括利未人的教导使命(代下十七7-9)、利未人的审判角色(代下十九4-11)、与摩押和亚扪人的争战(代下二十章),并且在争战当中强调了利未歌颂者的先知职事(代下二十14-17)及歌唱者(代下二十21),以及强调了寻求神的重要性(代下十七3-6)。这些历代志加插的片面,突显了历代志作者对利未人的重视,以及对寻求神这种神学的兴趣。

  经文说明耶和华与约沙法同在,因为他行他祖大卫初行的道,不寻求巴力,只寻求他父亲的神,遵行他的诫命,不效法以色列人的行为。所以耶和华坚固他的国……(代下十七3-5上)在此有三个观察:

1)经文清楚说明寻求的对象,以「不寻求……只寻求……」的格式,说明寻求的对象何等重要,约沙法是一位选对了寻求对象的君王,耶和华是他唯一所寻求的;(2)经文也清楚说明寻求耶和华与得福的因果关系,以「因为」及「所以」这些连接词,说明寻求神便得到耶和华的同在及祂对国家的坚固,有寻求神的因,便有同在的果;(3)经文更清楚说明寻求神的具体行动:遵行耶和华的诫命,以及不效法以色列人的行为。寻求神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能够让寻求者具体实践的信仰,以行动证明这人寻求神的心。

   历代志作者尤其重视约沙法的描述,把他成为寻求神的典范。代下十七6说明他高兴遵行耶和华的道,并且从犹大除掉一切邱坛和木偶,这是约沙法王寻求神具体行动的重点。有些考古学家发现,在以色列地有很多邱坛(high place)的敬拜遗址,说明邱坛敬拜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而约沙法王却提起勇气实践寻求神的神学,把一些盛行的木偶敬拜除去,就算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例如:邱坛工作的祭司)的利益也不怕,因为他相信,只有真心的寻求,热心的实践,才能为国家带来真正的平安。

思想:你有寻求神的热心吗?你有决心除去你生命的木偶吗?笔者昔日大学时代为了除去打机的陋习,决心把游戏光盘打碎并丢弃,从此便没有被打机所控制,你也有这样的决心吗?





Friday, 17 April 2015

第18日: 亚撒仰赖亚兰王、寻求医生

经文:历代志下十六7-14

7 那时,先见哈拿尼来见犹大王亚撒,对他说:「因你仰赖亚兰王,没有仰赖耶和华-─你的神,所以亚兰王的军兵脱离了你的手。
8 古实人、路比人的军队不是甚大吗?战车马兵不是极多吗?只因你仰赖耶和华,祂便将他们交在你手里。
9 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祂心存诚实的人。你这事行得愚昧;此后,你必有争战的事。」
10 亚撒因此恼恨先见,将他囚在监里。那时亚撒也虐待一些人民。
11 亚撒所行的事,自始至终都写在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上。
12 亚撒作王三十九年,他脚上有病,而且甚重。病的时候没有求耶和华,只求医生。
13 他作王四十一年而死,与他列祖同睡,
14 葬在大卫城自己所凿的坟墓里,放在床上,其床堆满各样馨香的香料,就是按做香的作法调和的香料,又为他烧了许多的对象。

  亚撒王有寻求神的早年,却有离弃神的晚年,他面对以色列王巴沙的攻击时(代下十六1),不如他早年时寻求神,却寻求与亚兰王便哈达立约(代下十六3),与别国立约,代表亚撒王不再视神为寻求的对象,却以别国为寻求的对象,因此,耶和华必须派先知呼吁亚撒悔改(代下十六7),说明了历代志作者的神学:因你仰赖亚兰王,没有仰赖耶和华你的神……你这事行得愚昧,此后,你必有争战的事(代下十六7-9)。此处我们再次看见没有寻求神与有争战的因果关系,亚撒寻求的对象错了,他期望因与亚兰结盟而带来平安,但却因此带来争战。面对先知的责备,他没有自卑及悔改,反而把先知下在监里(10节),说明他定意不听耶和华的声音,只愿自己的计划成真。

  代下十六12说明亚撒王晚年时脚上有病,经文说明病的时候没有求耶和华,只求医生,当中求在原文看来便是寻求(darash),再次说明亚撒王病时寻求的对象错误。当然,有病时要看医生,但却必须加上寻求耶和华,似乎历代志作者非常着紧寻求的对象,相信寻求的心态及行动一定要全归耶和华,才能让人确保在神面前得着真正的平安及福气。

思想:你在面对困难及疾病时仍寻求神吗?很多时,我们面对困难及疾病时,往往会忘记神, 仿佛自己是一位没有神的基督徒,口会说自己要多倚靠主,心却离主很远,求主帮助我们,面对生命的逆境时,不要以为自己有本钱可应付,要存谦卑的心寻求神,神必赐下祂真正的平安。

Thursday, 16 April 2015

第17日:亚撒寻求神

经文:历代志下十四2-6;十五1-7                                       

2 亚撒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
3 除掉外邦神的坛和邱坛,打碎柱像,砍下木偶,
4 吩咐犹大人寻求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遵行祂的律法、诫命;
5 又在犹大各城邑除掉邱坛和日像,那时国享太平;
6 又在犹大建造了几座坚固城。国中太平数年,没有战争,因为耶和华赐他平安。

第十五章
1 神的灵感动俄德的儿子亚撒利雅。
2 他出来迎接亚撒,对他说:「亚撒和犹大、便雅悯众人哪,要听我说:你们若顺从耶和华,耶和华必与你们同在;你们若寻求他,就必寻见;你们若离弃他,他必离弃你们。
3 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没有训诲的祭司,也没有律法,已经好久了;
4 但他们在急难的时候归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寻求祂,祂就被他们寻见。
5 那时,出入的人不得平安,列国的居民都遭大乱;
6 这国攻击那国,这城攻击那城,互相破坏,因为神用各样灾难扰乱他们。
7 现在你们要刚强,不要手软,因你们所行的必得赏赐。」

     历代志作者用了亚撒的叙事,说明了寻求神与平静的关系。代下十四2-6说明亚撒吩咐犹大人寻求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遵行他的律法(4节),历代志的寻求主要有两个意思:(1)寻求的对象是以色列列祖的神,这是列祖的神,是以色列民长期所寻求的那一位;(2)寻求的具体行动是遵行祂的律法。之后6节说明了寻求神的结果:国中太平数年,没有战争,带出寻求与平静的因果关系,有很多学者相信这是历代志作者的实时报应观,当犹大人寻求神时,便实时有平安,否则便实时有战争。

    神的灵感动先知亚撒利雅鼓励亚撒王,历代志作者详细描述了他所说的话(代下十五2-7),带出历代志的因果报应观:你们若寻求祂,就必寻见;你们若离弃祂,祂必离弃你们……寻求祂,祂就被他们寻见……现在你们要刚强,不要手软。在此处,我们再次看见寻求神的重要,亚撒利雅为亚撒王带来神的应许,相信只要寻求神,神必会被寻见,否则便会被弃,而亚撒王必须在危难当中以刚强的心相信这应许必会实现,神必按照自己的应许成就。

    很多学者看见亚撒利雅那寻求神的神学来自代下七14当中的应许,就是在大卫的盟约之下,任何寻求神的人必会蒙赦免及医治,这样因果报应的神学却再次被亚撒利雅说明出来,目的是鼓励亚撒再次记念神对大卫的应许,以刚强的心相信神的应许来面对危难。

思想:这样的因果报应观虽简单,但却往往被人忽视,我们喜欢复杂的解决方法,喜欢所谓有深度的解释,喜欢用自己的计划来面对所有危机,我们会认为寻求神是太天真的想法,不合时代的需要,是初信者的信仰,与我们所谓成熟的基督徒无关。但此经文再次提醒我们,任何简单的道理,若果不实践,便等于不知道这真理,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请相信神必会按照自己的应许带来拯救,为我们在困难中带来盼望,你相信吗?


Wednesday, 15 April 2015

第16日:亚比雅在阵上吶喊

经文:历代志下十三13-18

13 耶罗波安却在犹大人的后头设伏兵。这样,以色列人在犹大人的前头,伏兵在犹大人的后头。
14 犹大人回头观看,见前后都有敌兵,就呼求耶和华,祭司也吹号。
15 于是犹大人吶喊;犹大人吶喊的时候,神就使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败在亚比雅与犹大人面前。
16 以色列人在犹大人面前逃跑,神将他们交在犹大人手里。
17 亚比雅和他的军兵大大杀戮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仆倒死亡的精兵有五十万。
18 那时,以色列人被制伏了,犹大人得胜,是因倚靠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罗波安死后由亚比雅接任作犹大王,当时南国与北国争战,亚比雅率领挑选的兵四十万摆阵,都是勇敢的战士;耶罗波安也挑选大能的勇士八十万,对亚比雅摆阵(代下十三3),在实力上,南国的亚比雅比较弱,到底亚比雅如何面对此争战呢?

    历代志作者详细描述亚比雅在争战所说的一番话(代下十三4-12),是列王纪没有记载的,学者相信这是历代志作者所加插的演说,为要表达出他的礼祭观,相信合乎律法的礼祭能为犹大国平息争战,带来和平与安静,而12节说明:率领我们的是神,我们这里也有神的祭司拿号向你们吹出大声(原文字根为rua’)。以色列人哪!不要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此节说明率领争战的是以色列列祖的神,特别说明有祭司拿号吹出大声,祭司吹号主要是宣告神的同在,而吹出大声是天使赞美的声音(伯三十八7),神的同在与赞美是不能分开的。

     13节起描述了争战的情况,14节描述犹大人在阵上呼求耶和华,祭司也吹号,并且也吶喊(原文字根为rua’, 15节),吶喊此字与吹出大声(12节)是同一字根,带出他们在阵上赞美,并且呼求耶和华,耶和华便使他们得胜,可见争战的成败不在乎军事的力量,而在乎礼祭中的敬拜与赞美,并且神同在的宣告,因此,赞美能带来争战的得胜,为不安的人生带来平安与安静。

思想:你近来面对重大的挑战吗?我们面对挑战,往往会忘记呼求神,以自己的资源及方法来面对,我们的信仰与我们的生活连不上关系,过一个世俗化的基督徒生活,仿佛生命没有神一样。历代志挑战我们要以呼求神及赞美神为面对困难时的首要态度,求主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