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列王纪上十七8-16
8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
9「你起身往西顿的撒勒法去,住在那里;我已吩咐那里的一个寡妇供养你。」
10以利亚就起身往撒勒法去。到了城门,见有一个寡妇在那里捡柴,以利亚呼叫她说:「求你用器皿取点水来给我喝。」
11她去取水的时候,以利亚又呼叫她说:「也求你拿点饼来给我!」
12她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做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
13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做吧!只要先为我做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做饼。
14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
15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
16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藉以利亚所说的话。
(续前文)
基督徒的社会关怀,只能从基本的民生开始。所谓亚哈与以利亚之间的对抗,其实是对寡妇具体的帮助。基督徒的社会关怀不是手段,不可能是为了实践更大的善而不能避免的恶,也不是乌托邦理想国度的追寻,而是,也只能够是具体的帮助。爱的实践。因此,耶和华没有命令以利亚立即与亚哈王会面。或者说,以利亚的目标不是一种圆桌会议式的,不是一条建制上改革。纵然通通都是必要的,却不是基督徒首要的使命。
基督徒的使命,只能建立于与人「登山宝训式」的关系中。「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当然,所谓登山宝训式的社会关怀,叫我们仍然不可忘记「爱仇敌」的实践——严格来说,基督徒没有严格上的敌人,只有需要帮助的人与上帝的权柄。总之,不是在地上建立理想的国度,而是爱邻舍。理想的国度只能在天国实现,基督徒没有妄想自己的关怀能够取代天国的降临,却没有忘记现实中邻舍的真实需要。为此,基督徒是贫穷的。因为它要走进贫穷人之中。没有真正与在贫穷的人在一起,没有经历贫乏,就没有下面改变一切的迦密山大战。
正正与贫穷人在一起,我们在祷告中发现上帝仍然是供应的那一位。「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这句话正吻合「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一切都必加给你们」的道理。正如路德的登山宝训释经,「我们日用的饮食」不流于肚腹之需,更包括一切——健康、五谷丰收、良好的教育、稳定的国家,贤明的国君等等。
因此,在祷告中,在贫穷人的身旁,是基督徒关怀社会的本质。
思想:你愿意付出你自己,更多的爱这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