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人多益来告诉扫罗说:「大卫到了亚希米勒家。」那时,大卫作这训诲诗,交与伶长。1勇士啊,你为何以作恶自夸?神的慈爱是常存的。2你的舌头邪恶诡诈,好像剃头刀,快利伤人。3你爱恶胜似爱善,又爱说谎,不爱说公义。 (细拉)4诡诈的舌头啊,你爱说一切毁灭的话!5神也要毁灭你,直到永远;他要把你拿去,从你的帐棚中抽出,从活人之地将你拔出。 (细拉)6义人要看见而惧怕,并要笑他,7说:看哪,这就是那不以神为他力量的人,只倚仗他丰富的财物,在邪恶上坚立自己。8至于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榄树;我永永远远倚靠神的慈爱。9我要称谢你,直到永远,因为你行了这事。我也要在你圣民面前仰望你的名;这名本为美好。
本诗的标题所指事件记载于撒上二十二章。多益不单向扫罗告发大卫藏身之处,也在没有其他人肯动手的情况下奉扫罗命把八十五个挪伯城的祭司屠杀;多益为以东人。
五十二篇被定性为「训诲诗(maśkîl)」,不是哀歌。同样的标题见于其他13篇诗篇:第三十二、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五十二至五十五、七十四、七十八、八十八、八十九、和一四二篇。本篇内容主要教导读者要倚赖耶和华的慈爱,不要恃财,更不要以恶言害人。
1-4节描述所批评的对象的恶(所谓「勇士」,译作「强人」更贴切);第5节指出上帝的审判;6-7节借「义人」口以负面语气说出本诗的教训;8-9节诗人以自己的口用正面语气道出人应作之事。全诗以上帝的慈怜(ḥęsęd;五十二1,9,10)为框架,在最后一节,诗人和他的同道人甚至以「圣民(ḥasîdîm;直译为“忠诚的人”,亦见一四九篇1,5)」自称,显示他们既是耶和华的依靠者,也是忠于耶和华的仿效者,与第1节的「强人」对立。 《和合本》在第4节的翻译上不理想,因为3、4两节为平行句,所以第4节应译为:「你爱一切吞噬人的话,又爱诡诈的话/舌头。」
第1节的「勇士」一词明显为嘲讽语。强人往往自以为足,强人经常面对的试探,是无神,是锄别人的弱,扶自己的强。在这种心态下,强人的语言只会用来服事自己,即使令他人受损,只要自己得益,便没有什么禁忌。事实上,强人在语言上的禁忌一般可说是寥寥可数。
在这篇诗篇的语境底下,人的言语不必是谎言、污言秽语、恐吓咒诅,才算是「恶」言。杀人的命令(标题)、出卖人的告密(标题)、诡诈的谋算(五十二2)、作恶后的自夸(五十二1)、言不及义的对话(五十二3),都是恶言,都为耶和华所憎恶。在「强人」这个观念底下,大卫结合了财富和语言这两件利器,暴露了一个事实: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财富,我们如何讲我们的说话,就是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最佳见证。所谓「如何」,并不是技术层面的施为,而是态度和实用层面的表现。主耶稣说我们的财富在哪里,心也在那里(太六21),他的弟弟雅各说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雅三2),一点也没错。
与「强人」相对的是「义人(ṣadîqîm;五十二6)」,是「以神为力量(māʿôz;该翻译为“山寨”,意谓“保护、避难所”;五十二7a)的人」,是「依靠神慈爱的人(五十二8b)」,是上帝的「圣民(五十二9)」。对诗人来说,耶和华自己、耶和华的本性,是祂的子民唯一的权力和保障,也应该是祂的子民追逐的目标。但这些都不是抽象的说法,因为他把自己与「强人」的言行对立。他并不是说:「如果我是他,我一定不会像他一样。」他乃是说:「无论如何光景,我都不走他的路。」我们必须知道,「穷人」无财,但心口还是可以和「强人」同路。所以属上帝的人要「惧怕」强人会面对的审判,也要「笑」强人所作的选择。 「怕」与「笑」是义人的良药。
我的祷告:
慈爱的天父,大卫的训诲并非视「强人」的优势为不可得的酸葡萄,而是教导人把「强人」的道路彻底摒弃,因为祢才是爱我们,向我们守约施慈爱的那一位。我为此衷心感恩。我要学习去怕,我要学习去笑因为祢是上帝。阿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