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 January 2017

第四日 ( 读祷诗篇之四:诗篇第五篇下 )

5:1 5:2   .因 5:3 .早 5:4   .恶 5:5 .凡
5:6 .好 5:7 .我 殿 5:8 .使 5:9 .他 .他 .他 ​​ 5:10   。愿 .愿 .因 5:11 .又 5:12 .耶


大卫是来到耶和华的面前,这是首要的。 「早晨」是场景,是次要的。当然,对大卫和一众以色列人来说,畜牧和农村生活意味着日出之前就被雀鸟、牛羊、和其他小动物所吵醒。在恢复意识与起床之间,也就是检视一天工作之时。人心可以在这个最漆黑的时刻尽力挽留最后一分睡意的离去,恋栈床铺的体贴,也可以在卧榻上凝视还无法完全聚焦的房顶,筹算一日之计。先知弥迦咒诅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筹划恶事,天一亮,他们因手中有能力就去行恶(弥二1,《和修本》)」的人。明显一日之计可善可恶,全悬在一念。


大卫对上帝认真,除了因为祂是神外,更因为祂是耶和华,是那「我就是我」的那一位(《和修本》仍然把上帝给摩西在出三14的自称译成「自有永有」者,殊为不当)。上帝之名表述祂的「独立」、「独行」:在关系上无人能左右祂的决定和旨意。这样的一位上帝,我们能如何向祂祈求呢?


可以知道的是,上帝却经常向以色列人启示他的品性。透过祂给以色列的律法、透过祂向祂的仆人众先知的启示、透过祂和祂的子民的交往,透过自然大观,以色列人可以看出耶和华的品性。作为祂的子民,以色列人有约的义务,反映出他们的上帝的性情:「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神圣的国民(出十九6)」。在这事上大卫一点也不含糊:他的上帝「不是喜悦恶事的神,恶人不能与你同居(五4)」,而且「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恶的。 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五5-6)」。



大卫明白他所面对的上帝是一位圣洁的上帝,所以上帝圣洁的品性就成为他默想的起点和焦点。在他祈求上帝的事情上,上帝的圣洁就成为他求上帝行动的基础。

如果求上帝对人施行惩罚也是一种咒诅的话,大卫和弥迦,以致其他一众先知,都不吝向他们所批评的对象发出咒诅。在第10节大卫祈求上帝「定他们的罪」,也祈祷「愿他们因自己的计谋跌倒;愿你在他们许多的过犯中,把他们逐出,因为他们背叛了你。」大卫的语气并没有什么报复性,因为他所「咒诅」的罪人其实是得罪上帝的人。在众多的哀歌类诗篇篇章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就是说,在这些哀歌中诗人「咒诅」的话总没有演变成为「报复」的说话。换句话说,这些哀歌即使是个人的哀歌,却没有被「个人化」到一个地步,只是某人向神所表达的内心苦毒的申诉。哀歌里所表达的,不单是一个人的事,也是耶和华的事。


哀歌恒常地表达出诗人明白到上帝不会垂听恶人的祈祷,是因为恶人之所以是恶,最终是因为他们在上帝的眼中为恶。这个理解,成为了所有哀歌里头诗人向上帝申诉的基础:因为如果恶人没有得罪上帝,诗人又如何能期望上帝听他的哀求?如此以色列人的哀歌不单是诗人作为受害人诉苦的篇章,也成为诗人默想上帝圣洁的品性的篇章。人的冤仇如非同时候也是对上帝的顶撞,人也就无法求上帝申冤,以致大卫在诗篇五十一篇里求神赦免他的罪孽时,甚至能这样说:「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诗五十一6)。

我的祷告:

公义的上帝,求你让我看见,引导我明白,如何不以祢为我个人报复他人的工具,利用祢成为咒诅我的「仇人」的咒语。让我更明白祢的品性,知道所有的罪都是得罪了祢。阿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