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5 June 2018

6月30日 願神居首位!願神被高舉!願一切榮耀歸神!

經文:羅馬書 十一 36

36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

十一36的直譯是「因為萬物是源於祂和藉著祂和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在總結這讚美詩時,保羅用極為簡單和有力的宣告,指出:一切世界萬物都是源於祂、藉著祂並歸於祂。從無生有,神創造了天地和我們!因神的托住,我們能繼續有生命氣息!最後,萬物都要向神交帳,我們的靈魂最終也要歸回賜靈的神!(傳十二7)

「源於祂」(from him)提醒我們,神是創造一切萬物之主,是一切萬物的來源;萬物本不存在!我們能存在,能有生命氣息,全是恩典,全是神所賜的!神是自有永有,祂從未欠任何人的債!對萬事萬物,祂只是不斷地施恩和付出!作為受造之物,我們要永永遠遠尊崇祂!人絕不能對神驕傲!人也絕不能不需要神!

「藉著祂」(through him)是指神是萬物的保存者、承托者和維繫者。保羅曾說:「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徒十七28)這句的直譯是「在祂裏面,我們活著、活動和存在!」正統神學指出:「若不是神托住萬有,並不斷承托我們的生命,我們就什麼也不能作,我們就隨時不再存在。」我們的生命氣息和能力是神所賜的!我們能繼續生存,都是恩典!若神願意,今天就能拿走我們的生命!雅各說:「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雅一17)一生不斷感恩,本是理所當然的!人要常常感恩!

「歸於祂」(to him)指我們最終都要向祂交帳,並最終都要歸回到神那裏,或是被嚴厲審判,或是蒙恩享永福!所以,神是萬物和人類的創造之主、維繫之主、統治之主和最終之主。作為人,作為受造之物,我們的一切都是源於神,依靠神和要歸回神。並且,神是自主的、自足的和永恆的。神是初、也是終,神為拯救罪人所定的拯救計劃最終必定成就!真有智慧的人要思想如何向神交帳!

「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這最後一句提醒我們:唯獨榮耀歸神!真正知己知彼的人懂得尊神為大,並將一切榮耀和感恩全歸給神!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說得好:「第一問:人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答:人的主要目的就是榮耀神,永遠以祂為樂。」

人的罪在於以自我為中心,不以神為神。陶恕在《渴慕神》說:「『己』的罪就是以下這些東西:自義、自憐、自信、自滿、自足、自我欣賞、自愛,以及其他一大堆類似的東西。這些罪住在我們裏面深處,是我們天性中的一部分,使我們不會注意到它們的存在,除非神的光照到它們。這些罪性若有更露骨的表現,就成為自尊自傲、自我表現、高抬自己等等,基督教領袖中也有這些罪,真是令人驚異。」唯獨我們認識到自己只是人,學習一生高舉神,常常反思「誰在居首位」,我們才會真的以神為神!陶恕說:「什麼時候我們決心高舉神在我們之上,從世俗的行列中走出來,我們就會發覺自己與世俗的生活很不調和——越是走向成聖之路,就越不調和。」「讓我們用『誰居首位』的問題試驗一下,神在人心中的真正地位,就立刻顯明出來。若人要作一次的選擇,神和錢財、神和人、神和個人志向、神和自己、神和人的愛,每一次神要屈居較次的地位,其他的東西都會被放在神之上。不管他如何否認,在人的一生中,日復一日,他的選擇確實是如此。」「『願你被高舉』,這是成聖經驗中的秘訣。這是一把小小的鑰匙,可以開啟貯滿豐富恩典的大門。這該是人裏面生命的中心,一個追求神的人口唱心和不斷地說:『願你被高舉。』許多小問題便都迎刃而解,他的基督徒生命便再不似以前那樣混雜,並且趨於單純。」

思想:

在我們生命裏,「誰居首位」?「何物居首位」?這決定了人的素質!
太多世人以自己、金錢、權勢、情慾為首位!結果,人類社會變成怎麼樣呢?
更可悲的是,在教會中,不少人雖然有表面的敬拜,但仍然以自己居首位,為教會和家庭帶來何等多的困擾和敗壞!

你願意立志在一切的選擇上,「讓神居首位、被高舉,並將一切榮耀歸神」嗎?

6月29日 人是誰!對比神,我們是何等渺小!

經文:羅馬書 十一 34-35

34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
35誰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

這段突顯了三個「誰?」!提醒我們只是人,神才是神!這承接了九20「人啊,但你是誰?」的提醒:要緊記,我們只是極卑微的人,神才是神,神才能掌管天地。

十一34-35的直譯是「因為誰曾知道主的心思?或誰曾是祂的謀士?或誰曾先給祂,讓祂將來要償還?」這段話,保羅引用了賽四十13和伯四十一11。在這兩處,神都是用反問去責問那些喜歡怪責和質疑神的人。神問要譴責和質疑祂的人:「你比我懂嗎?你是要教導我如何管理萬物嗎?你比我更有能力嗎?你比我先存嗎?我創造天地的時候,你在哪裏?我需要你教我嗎?你比我更有智慧和決心去掌管天地和歷史嗎?世界萬物聽從你嗎?你有權、有能力、有智慧去責備我嗎?」以賽亞提醒我們:「祂與誰商議,誰教導祂,誰將公平的路指示祂,又將知識教訓祂,將通達的道指教祂呢?看哪,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祂舉起眾海島,好像極微之物。」(賽四十14-15)對比神來說,我們只是如微塵般的萬民中極微之一物。我們能對神指指點點嗎?我們對神的態度,合情合理嗎?

「心思」(nous)(mind)可翻譯為「思想、心智」,在和合本有時會翻譯為「心」。作為人,我們怎能知道神一切的心思意念呢?對萬物對將來幾乎是完全無知的人,我們能作神的謀士,能對祂的計劃和作為指指點點嗎?究竟是神造我,或是我們造神?作為人,我們的一切都是神所賜的,神又何曾欠過我們什麼?既然沒有欠過我們什麼,神為何要聽從我們,要按我們吩咐行事,或因欠我們的債而必須對我們施恩呢?神任何對人類的恩情,都是白白的恩典。無論是用日頭去照好人或歹人,或在救恩的事上選哪一個罪人為貴重的器皿,都是神的自由和主權,我們那有權要求神做任何事呢?

若我們肯安靜反思和懺悔,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一生中曾不斷對神指指點點和評頭品足,我們不斷論斷神的作為,自以為是,自以為是聰明,自以為有權、有理、有智慧、有能力去質問、刁難和審判神的作為!我們何曾反思過,我們是否不斷地僭越了「作為人」的位份,不斷地得罪神、讓神傷心和冒犯神,並且不斷地惹祂的忿怒而不自我檢討?人真是罪人!人常常欠了對神應有的敬畏、感恩和信任。若神要與我們斤斤計較,我們的下場會是何等恐怖!若神決定不再施恩給我們,我們必立刻歸於無有!人啊,你有什麼了不起呢?

保羅這段讚歎的詩不單對世人有提醒和責備,讓世人反思,但同時也給信靠神的人有極大的安慰!因為這幾句舊約的話再次提醒我們:神能!神有智慧!神有憐憫!神願意不斷施恩!神在掌權!神深愛世人,必定要完成拯救世人的拯救宏圖!約伯經歷大災難後,有許多鬱悶、痛苦和不明白。在絕望中,他多番質問神,要與神辯論!但神沒有不理睬他,神與他親密對話。神雖然沒有給他所有答案,但神給他最寶貴的,就是神關心他、愛他,並施恩給他。以賽亞隨後也安慰神的百姓,說:「雅各啊,你為何說,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以色列啊,你為何言,我的冤屈 神並不查問?你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27-31)

保羅三問「誰?」之後,人能如何回答?只能回答:「沒有人」!無人能知道神的心,作祂的謀士,或先給神什麼!一個也沒有!無人是神,無人能取代神,無人能奪取神的主權,無人能超越神的智慧。作為人,我們需要一生不斷領受神的恩典,我們只能略明神的智慧!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最大的祝福是父神賜給我們永遠的愛!作為蒙召的僕人,我們只能一生與神同工,一生經歷神奇妙的作為,並一生到處稱頌祂的聖名!因為有神,我們無懼、無怕、無缺!因為有主,我們將來在天家能無疚、無債、無罪、無淚,並有永遠的福樂!在今天,藉著讚美神去支取神各種豐盛的恩典,讓我們重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

思想:
謙卑和讚美不是讓我們變成更無能!
謙卑和讚美讓我們真知道自己是人,神才是神!
謙卑和讚美讓我們懂得每天從神那裏支取一切的力量、智慧和恩典!
謙卑和 讚美讓我們更親近神,更渴慕有基督的心腸,更要成為萬民的祝福!


6月28日 要常常讚歎神的慈愛、智慧和奇妙!

經文:羅馬書 十一 33

33深哉,神的豐富、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

保羅在十一33-36以一首讚美詩來頌讚神何等奇妙的拯救旨意和計劃。這四節可被看為是有三段歌詞和一個總結的讚美詩:在33節,有對神的計劃的三個讚歎;在34-35節,用三個問題去指出人只是人,人不能完全知道神的作為;在36節,強調神是萬有的源頭、依靠和歸宿,並以榮耀頌為結束。穆爾指出,這首詩歌「可能是保羅親手所作,大量取材於舊約聖經的智慧傳統、天啟文學和希臘化猶太人的教導。」這首讚美詩是被十一32的總結「為要叫祂可以憐憫所有的人」所觸發,是九至十一章和一16-十一32的總結。這詩有三重的「三」的組合:一、十一33的三個名詞;二、十一34-35的三個問句;三、「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的三個片語。

十一33的直譯是「噢!深哉!神的豐盛、智慧和知識!何等難測是祂的判斷,並何等難尋是祂的道路!」神的「豐盛、智慧和知識」是對比「先給了他、他的謀士和主的心思」。「噢」作為一個讚歎句的首個字的用法在新約是唯一一次。「噢!深哉!」這讚歎連同「何等難測」和「何等難尋」,就帶出三重的讚歎!正如以賽亞書的 「聖哉!聖哉!聖哉!」一樣,三重的讚歎是向神獻上最高的讚美!

「深哉」(bathos)可以翻譯為「深度」或「深奧」。保羅曾說:「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bathos)也參透了。」(林前二8-10)若沒有神的啟示,神的心意和充滿憐憫、大能和智慧的拯救計劃是世人不可能洞察到的。經歷三章不斷反駁各種對神的指控後,保羅以讚歎結束!

「豐盛」指神有無窮資源和慈愛:神對世人的愛和幫助是何等長闊高深,不可測量。「智慧」指神救恩藍圖的奧妙:雖然以色列人硬著頸項拒絕福音,但神竟然用奇妙的計劃,又救萬民又救以色列人。「知識」是指我們作為人,真不能完全知道神奇妙的揀選旨意。

「判斷」(krima)可翻譯為「決斷」,在其他經文多翻譯為「審判」,但這裏是連於何等難測的神的作為,是指向神的「計劃、企圖和心意」;神一方面審判以色列人的剛硬,但另一方面竟然有更深奧的計劃,要激動他們全家歸主!「道路」(hodos)多用在人走的道路上,但這裏用在神身上,所以多翻譯為「蹤跡」;神奇妙的計劃是人難以追尋的。兩個希臘文字都是複數,代表神整體的藍圖不單深奧和難測,更反映出神的心腸有何等深度的憐憫、慈愛和智慧。既然神的計劃是何等深奧、美善和奇妙,人就不應常常用問責和埋怨的態度對著神!馮蔭坤說:「人類在神面前應當謙卑。」人不能知道神所有的奧秘,我們要對神的性情有充足的信任,在許多我們未能知道的事情上,我們要對神有絕對的信心。奧古斯丁說:「若你問我如何走敬畏神的路,我會告訴你:首要是謙卑,其次是謙卑,第三也是謙卑。」哥得(Godet)形容保羅就像登上神計劃巔峰的登山客,回望一切後,心中充滿最高的讚美和謙卑:「就如一個登山客,爬到阿爾卑斯山的巔峰,使徒回頭默想。腳下的深淵一一暴露在陽光底下,廣大平原和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神對人一切管理的計劃在他面前一一展露,他從內心發出衷心的讚歎和感恩。」所以,有人說:「信心是讚美中最高的行為,而讚美是信心中最高的表達。」當我們對神有完全的信靠,對神必要成就的審判和拯救充滿讚歎,我們就不會懼怕任何惡人和各種磨難。

思想
能認識神和認識神奇妙的藍圖是何等寶貴!
基督徒要珍惜神的話語,並藉著深入了解神、神的心腸和計劃,讓我們可以對神發出充足的信靠和讚美。 對神有充足信心和信任的僕人,才會甘心將自己擺上,甘心作這位「最慈愛的父神、最偉大的舵手、最有智慧的藍圖家、最大能的統帥和最奇妙的大君王」的僕人!
保羅的讚歎給你有什麼提醒?




6月27日 神要憐憫所有人!

經文:羅馬書 十一 30-32

30你們從前不順服神,如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倒蒙了憐憫。
31同樣,他們現在也是不順服,叫他們因著施給你們的憐憫,現在也就蒙憐憫。
32因為神把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中,為的是要憐憫眾人。

承接十一28-29,保羅在十一30-32要帶出神最終的心腸,也是作為九至十一章這三章的總結:神憐憫外邦人,神也有憐憫以色列人,並且神要我們參與施恩給以色列人的事奉,因為神最終的心意是「要憐憫所有人」。

十一30-32的直譯是「因為正如你們從前不順服神,但現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已蒙了憐憫;並照樣,他們現今不順服,好讓因施給你們的憐憫,讓他們現今也可以蒙憐憫。因為神已經圈住了所有的人於不順服中,為要叫祂可以憐憫所有的人。」其中十一30-31兩節裏有不少平行點對比語,特別是將外邦人的「你們」與以色列人的「他們」作對比。現今因外邦人信徒已經離開了不順服,所以外邦人信徒已經蒙了憐憫;但神施給外邦信徒的憐憫,也要產生果效,藉著外邦人的得救所產生的妒忌,神也要一步一步地最終讓以色列人也蒙憐憫。

十一32可說是九至十一章,並甚至是一至十一章的重要總結。首先,羅馬書整體是要指出世人都有罪,都藉著律法被定罪了,就是神將所有人都圈在不順服中——但這只是福音的第一部分;隨後,神要彰顯祂最終的心意,就是要憐憫所有的人。在這節中,「所有的人」(the all)(tous pantas)出現兩次,馮蔭坤看「所有的人」包括「全人類」的兩部分,就是十一30-31所指的「你們(外邦人)」和「他們(以色列人)」。這是用群體的方式去看這「所有的人」,是符合上下文的發展。馮蔭坤指出:「『所有的人』原文有冠詞【tous】,這提示保羅所指的不是每一個個別的人,而是不同組別的人,即是文理所論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所以,十一32絕對不是教導「普救論」。被正統神學看為錯誤的神學的普救論是指無論人信與否,都蒙憐憫,都會得救!相反,保羅在多次重複指出,只有信耶穌,才能得救!

按照希臘字的次序,十一32這節是以「圈住了」一詞為開始,並以「祂將憐憫」一詞為結束。馮蔭坤說:「這兩個動詞分佔句子的首尾位置,強調了神『圈住』的目的是要『憐憫』。」所以,無論是以色列人和希臘(外邦)人,都被神圈住在不順服中,但神卻要憐憫所有的人,藉著耶穌的福音,救恩要臨到以色列人和希臘(外邦)人。所以,神的心意是最終會有不少的外邦人和不少的以色列人得救!馮蔭坤指出,這裏不是教導「個人救恩論」,就是所有個人都得救,而是講「救恩平等論」,就如虞格仁(Nygren)所言:「在人的方面,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只有不順服;在神的方面則有憐憫,同樣對猶太人和外邦人。」這節可以說,是與一16的引言作首尾呼應:「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用一16去解釋十一32就最準確和安全。神要憐憫各民各族,但每一個得救的人都需要親自靠信耶穌才能得救!在啟示錄,約翰有這記載:「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啟十四6)讓我們為福音達到各處未得之民而禱告和奮鬥!

思想
世人都有罪,世人都虧缺了神的榮耀,世人都被「不順服」進入我們的心!
彼得說得好:「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讓我們能更效法使徒保羅,絕不以福音為恥! 今天也讓我們特別為世界各地的「未得之民」的族群(unreached people groups)禱告!目前約有二十一億人口仍屬於福音未得之民,未得之民的族群約為六千六百五十九個,其中四千多個族群未有母語聖經,有超過三千百個族群沒有宣教士。


6月26日 神非常愛你!神不會撤回祂的呼召!

經文:羅馬書 十一 28-29

28就福音來說,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就揀選來說,他們因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
29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不會撤回的。

十一28-29的直譯是「按福音來說,為你們的緣故,他們是仇敵;按揀選來說,為列祖的緣故,他們是蒙愛的,因為神的恩賜和呼召是不會後悔的。」十一28-29和十一30-32是兩組接近的平行結構。在十一28-29,保羅是要帶出,不信耶穌的以色列人與神有雙重關係:就福音來說,他們是仇敵;就揀選來說,他們是蒙愛的。「恩賜」應是指向九4-5那八重的福氣,「選召」是指神對以色列的揀選;十一29是要帶出以色列人仍是神與他們立約之民,神最終仍會拯救不少以色列人,引領他們信主。

這兩節帶出九至十一章對以色列人的評語的兩方面的張力。就福音而言,他們因著他們的不信和頑梗而被神棄絕,成為神子民的仇敵。此外,他們逼迫神的子民時,也成了神的仇敵,迎來了神的審判。所以,他們的驕傲和不信成為了他們的「羅網、陷阱、絆腳石和報應」。然而,神並不甘心讓所有的以色列人永遠沉淪,因為神曾對他們的列祖作出過很多要將來要施恩給他們的應許。就這些應許來說,神絕不會收回祂曾給他們的應許,也不會後悔,並要藉著奇妙的恩典,藉著末後的大復興,使許多以色列人得救;所以,就神的揀選和守約來說,以色列人是蒙愛的。穆爾說:「所有猶太人都是『神所愛的』;但是,如保羅清楚表示的,只有對那些在這世代(餘民)和末日時(全以色列)蒙神個別揀選的人來說,這樣的身份才會導致救恩。」這樣,保羅完成了他一個大的辯論和護教,就是「神的話沒有落空」,並且「神沒有棄絕祂的子民」,因神仍會按揀選的主權拯救以色列人!

在歷世歷代,猶太人曾多番多次悖逆神,神也曾用各種懲罰去警戒他們,以使他們回轉,最後更差派主耶穌親自臨到他們當中。但福音書記載了一個可悲的歷史,就是當耶穌面對猶太人領袖的誣告和彼拉多的不公義的審訊後,彼拉多詢問猶太人:「這兩個人,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呢?」他們竟然說:「巴拉巴。」彼拉多再問:「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他們都說:「把他釘十字架!」彼拉多說:「為甚麼呢?他做了甚麼惡事呢?」他們便極力地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當彼拉多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他們甚至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太二十七21-25)就以色列人曾犯下的悖逆和罪惡,他們確是神的仇敵!但神的守約和慈愛是何等奇妙,神竟然藉著保羅的口說:「按揀選來說,為列祖的緣故,他們是蒙愛的。」

神實在是一位守約施慈愛的神,神要拯救以色列人和萬民的揀選計劃是不會撤回的。葛培理說:「神在十字架上證明了祂的愛。當基督被掛在十字架,流血和死亡後,這就是神對世界說:『我愛你!』」司布真說:「神是太美好而不會變成不仁慈!神是太有智慧而不會犯錯誤。當我們看不見祂的恩手時,我們要信任祂的心腸。」不要懷疑神不愛你!不要懷疑神不會守約!因為全能的神超愛你!

思想
有些懷疑是較為合情合理的,但也有充滿「不信」和「任性」的懷疑是源自魔鬼的。
當魔鬼要引誘夏娃墮落,就引誘她先懷疑神,懷疑神的話。
當你落在「困擾或疑惑」的光景時,要深信神的性情,神是慈愛的,是守約的,也是充滿智慧的。不要讓艱難的環境使我們懷疑「神非常愛你」!
要記得:「神超超超愛你」!                                     




6月25日 神愛世人!神愛以色列人!神必守祂的約!

經文:羅馬書 十一 25-27

25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祕,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這奧祕就是有一部分以色列人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
26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一切不虔不敬。」
27「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那時我要除去他們的罪。」

保羅說:「我們縱然不信,祂仍然是信實的,因為祂不能否定自己。」(提後二13)神是信實的,神必守祂的約!「奧秘」是保羅喜歡用的用詞,在這裏是用來形容神拯救的計劃。保羅在這段經文引用了賽五十九20-21來解開這奧秘,就是要讓外邦信徒知道,神確實是守約的神——無論是對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神都是守約的神。神特別針對祂要拯救以色列的餘種的道理,去彰顯祂的守約。雖然以色列人持續在不信中,並現今只有極少數以色列人信主;但神在末後要拯救大量的以色列人,因為祂必守祂曾立下的約。

「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這句的直譯是「外邦人達到豐滿」。神在外邦人中有極大的藍圖和恩典,會有許許多多的外邦人信主。約翰說:「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 9)。但當外邦人信主的數目達到神的計劃時,神要在以色列人實行大奇事,引領大批以色列人信主。

此段最為人關注的是十一26中的一句:「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這句是用五個希臘字組成的(kai houtos pas Israel sothesetai)。直譯是「『並』 『所以』 『所有』 『以色列』 『將要得救』。」(And so all Israel will be saved.)保羅在加六16曾用「神的以色列民」來形容新約信徒,所以「以色列」這詞可能有四個含義:一、以色列人(民族);二、以色列國;三、神的選民(包括外邦信徒);四、以色列民族中的被揀選的人。學者問三個問題:誰(Who)是「所有以色列」?何時(When)會發生?靠何方法(How)得救?某些學者認為猶太人不用信耶穌也能得救(How),但這不是聖經的教導,也違背保羅在羅馬書的教導。「所有以色列」是指那些將會得救的人(Who),學者約有四個不同的解釋:

「所有以色列」是包括新舊約的信徒,就是所有蒙揀選的人。 以色列民族中所有蒙揀選的人信主得救(不一定有大復興)。 整個以色列國中任何一位以色列成員都信主得救。(將來每一個以色列人都信主得救!) 整個以色列民族有大復興,許多人信主得救;但不是每一個都得救,是整體性的全家得救。(將來不少以色列人信主得救!)
布魯斯說:「『全以色列』在猶太文獻是個常用的字眼,它的意思是『以色列整體而言』,不必是『毫無例外的每一個猶太人』。」穆爾認為這是指「在這世代的末了時,猶太人大規模的悔改歸正。」就是上面第四種的解釋。我的看法是:在末後(When),有大量以色列人信耶穌的大復興(How),有大量的以色列人信主得救(Who),這大復興堪稱為「以色列全家得救」。總結來說,保羅是要我們銘記:神要拯救萬民!神也必守約,將來要大量拯救以色列人!但信耶穌是唯一得救的道路,以色列人也沒有例外。

思想
讓我們今天特別為猶太人的信主禱告!
你有支持努力向猶太人傳福音的機構或宣教士嗎?
為本地的猶太人禱告,求神用本地的基督徒向他們傳福音!
為在以色列地的猶太人禱告,求神讓他們認識耶穌,遇到好的基督徒!
為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禱告,求神用祂奇妙大能引領他們信主!


全球約有一千四百萬猶太人,猶太教有三個主要分支,包括正統派、保守派和改革派。極多的猶太人已經很世俗化。全球猶太人口中只有略高於百分之一為信徒(Messianic Jews),而在以色列國裏,更只有百分之零點二的猶太人(約一萬五千至兩萬人)相信耶穌。

6月24日 神能!神能拯救剛硬的民族!

經文:羅馬書 十一 23-24

23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重新把他們接上去。
24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違反自然地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些原來的枝子豈不更要接在原樹上嗎?

有一首英語的詩歌的標題是「祂能!祂超過單單能!」(He is able, more than able.)無論個人遇到什麼大困局,或是我們很難帶領心靈剛硬的親友信主,甚至我們有負擔向很難信主的未得之民傳福音,我們要銘記:神能!神願意!神要拯救心靈剛硬的人和民族!

十一23-24的直譯是「並且,若他們不是持續在不信中,他們將會被接上,因為神是能接他們上去的。因為若你按本性是野橄欖樹砍出來的,也能逆本性被接上到一棵美好的橄欖樹上,更何況他們,按照本性,不是更可以被接上到他們原來自己的橄欖樹麼?」

承接上文,我們與未信的以色列人的分別在於「信」!所以,保羅警惕我們要長久留在「信」中,並教導我們:若以色列人不是持續留在「不信」中,又若他們肯回頭相信,他們也必然能被神接上去。既然我們這些自小沒有舊約教導,沒有清楚一神觀的外邦人,也能蒙恩被接上去,他們也必能,因為他們只是被接上到原來的橄欖樹上。保羅很清楚知道很多剛硬的同胞非常抗拒福音,但他更相信神的主權和能力,並深信,既然外邦人能信耶穌,他的同胞最終也能信耶穌。作為福音的大使,我們必須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神能!神能拯救剛硬的民族!神能拯救剛硬的同胞!神能拯救剛硬的人!

有神,有耶穌的基督徒必有出路!與神同工的基督徒必能看見最硬土的人和民族能信耶穌!早期教會經過十大逼迫,也有出路。教會在歷史中經歷過多少逼迫、異端、失敗、極權、軟弱,仍有出路。耶穌會很早期的傳教士范禮安(一六零六年死)在澳門時,對著中國多番喊著說:「頑石啊,頑石,你何時會打開!」在一九零零年的義和團之亂時,約有二百四十一位傳教士和兩萬多名信徒遇難被殺。但有臨死的傳教士留下遺言,說:「雖然我們成功逃生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我們早已視死如歸了,若主囑咐我們,當樂意把生命擺上。全體傳教士都同處危難中,倘若我們無一生還,將來一定有更多傳教士來替代我們!」另一傳教士說:「因此,別讓你們心裏憂愁,也不要讓手下垂,更不要膽怯。到了時候,我們在此撒播的種子,一定會結實收成。當這場暴亂平息後,請差派更多的見證人到中國來。」

戴德生有一名句:「神的工作通常有三個步驟:從『不可能』,到『困難重重』,最後——『成了』。」內地會新加坡總部有橫匾寫著:“Have Faith in God!” 「信靠上帝!」我自己很敬佩建道神學院的早期的院長翟輔民牧師。他是建道在廣西梧州時期的創辦人之一,也是在一九一一年將越南福音之門打開的傳教士。晚年時,他仍要還福音的血債,將餘下的十七年光陰奉獻給印尼許多貧窮的少數民族。當日本侵略印尼時,他被抓進集中營,最後死在印尼的集中營中。今天他所建立的印尼教會,人數多達三十萬,宗派裏有十二所神學院,約有三千間教會。神學院裏神學生來自許多民族,其中也有來自原是食人族的民族。


戴德生說:「神用的所有屬靈巨人都曾是軟弱的人!他們能為神做了偉大的事情,是因為他們認定神是與他們同在的。」基督徒一大特權,就是承認自己的懼怕、無能為力、驚慌軟弱。傳道人一大特權,就是承認自己沒有答案,沒有出路,沒有力量。傳道者的出路不在自己,傳道者的出路在於神。神能!神能拯救剛硬的心!神能拯救剛硬的民族!

思想
既然神能,神能拯救剛硬的心,你今天能列出一些至今仍剛硬未信主的親友的名字嗎?
你願意在未來一段時間,為他們的信主懇切禱告嗎?
此外,神有否將一些民族或群體的信主需要放在你心中?
神能!神能拯救剛硬的心!神能拯救剛硬的民族!
你願意立志與神同工嗎?


6月23日 要一生活在神的慈愛裏!

經文:羅馬書 十一 21-22

21神既然不顧惜原來的枝子,豈會顧惜你?
22可見,神又恩慈又嚴厲:對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對你是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裏,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

十一21-22的直譯是「因為若神過去沒有寬容原來自然的枝子,他也不會寬容你。所以,要留意神的恩慈和嚴厲:對跌倒的人,嚴厲;對你,恩慈,只要你繼續留在祂的恩慈裏;否則,你將也會被砍下來。」保羅警惕外邦信徒不要離開「信」,要留在神的恩慈裏,並用神曾對以色列的「嚴厲」去警戒我們:若我們離開信仰,我們也會被砍下來。

十一22-23都出現「長久」(epimeno)一詞,可翻譯為「繼續留在」或「繼續住在」。這詞在羅馬書出現3次。在六1,保羅譴責那些以為得救後,可以「繼續留在」罪裏的觀念!信主後,就應該出黑暗入光明,離惡入善,要常在主裏面。蒙神喜悅的基督徒,必須有一個素質,就是「常常住在」基督裏!這也是主耶穌和早期使徒都非常關注的教導!

保羅的關注,就如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五章的教導一樣:你們要常在我裏面!我們要常在主裏面!近代的基督徒喜歡多聽關於神的憐憫和饒恕的真理,但往往忽略聖經裏許多嚴厲、警戒和聖潔要求的經文。有些人甚至教導歪理:「信主後,就算放縱情慾,離開信仰,也不用懼怕,因為神的恩典夠用。」這些歪理是保羅所厭惡和激烈反對的,也是他在羅馬書多番多次譴責的。一如耶穌,保羅常常教導人要持守在敬虔和信仰裏。在羅二4 ,保羅就曾譴責自以為是的人:「還是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神的恩慈不是讓我們放縱自己,而是要我們謹慎自守,讓我們長存敬畏的心,讓我們離罪行善,讓我們緊緊依靠主,讓我們一生信主、一生屬主,一生事主。

有些人錯解「一次得救,永遠得救」這神學標語而教導歪理!當我在美國留學時,有錯解這方面真理的牧者,在一個佈道會中,竟然對慕道的朋友說:「若你今天信耶穌,明天離開神,也不要懼怕。只要今天決志,就必得救。明天拜佛,也不要怕,也不會失去救恩。」當時我為他作廣東話的傳譯,我就譯不下去。我問:聖經那裏有這種教導?後來,我閱讀到這派歪理的一個說法:「縱然一位信徒因為各種實際的原因成為非信徒,他的救恩也不受影響。」「即使人離開信仰,神的愛是這麼偉大,那人也不會失去救恩,不會從神的手流失。」這種縱容人任意妄為離開信仰的教導是極其錯誤的,是歷代正統神學所反對的。主耶穌嚴告我們:「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62)希伯來書說:「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裏就不喜歡他。」( 38)

耶穌教導我們在教會裏有稗子和麥子,有山羊和綿羊。對那些曾空有外表的信仰,但心裏沒有根,隨意離開信仰的人,耶穌曾這樣形容他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路八13)主耶穌多番警告信徒:信徒不能離開祂。「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裏燒了。」(約十五5-6)希伯來書警戒我們:「你們不要被那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來十三9)「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我們「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來十二28-29)神的保守是要保守我們在祂的裏面,在恩典中,而不是保守我們離開信仰,更不是保守我們放縱邪惡!
每一個信徒要問:你現在是仍留在神的恩慈裏嗎?若你縱容自己,你想經歷神的嚴厲嗎?

思想
你有聽過這種「就算放縱自己,也必然得救」的歪理嗎?
若你看見有人掛著「基督徒」的名字,卻在實際上任意妄為,也不是真心信耶穌,你會喜歡這些人嗎?神的名是否因此而被褻瀆?你想神將會如何對待他們呢?

要謹記,神的恩典是要讓我們不斷追求成聖,是要讓我們常在主裏面!

6月22日 不可自高,要常在主裏面!

經文:羅馬書 十一 17-20

17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枝接上去,同享橄欖根的肥汁,
18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該知道不是你托著根,而是根托著你。
19你會說,那些枝子被折下來是為了使我接上去。
20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戰戰兢兢。

詩篇有一名言是關乎橄欖樹的:「至於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欖樹;我永永遠遠倚靠神的慈愛。」(詩五十二8) 惡人以作惡自誇,但義人永永遠遠倚靠神的慈愛!橄欖樹外型不雄壯,但卻是猶太人看為極為珍貴的樹木。橄欖樹的壽命很長,世界最古老的橄欖樹之一(Olive Tree of Vouves)的壽命超過三千年。不少橄欖樹曾經歷過火災,卻仍能重生。收橄欖的一個方法,就是請工人擊打橄欖樹,讓長在高處的橄欖墮下。橄欖樹沒有佳形美貌讓我們羨慕,但卻能長年累月結出價值珍貴的橄欖,可用作煮食和膏立君王及祭司的膏油。以色列人非常重視橄欖樹,國徽是用橄欖枝圍繞燈臺。橄欖枝也象徵和平。

保羅引用「野橄欖枝」接上要栽種的橄欖樹的比喻,曾被某些學者批判。由於現今流行的栽種方法,通常是反過來的,把要栽種的「橄欖枝」接上「野橄欖樹」。因此,部分學者批判保羅,看保羅是個可憐無知的城市人,對此一竅不通。但有深入研究保羅的藍西博士深入了解中東民風後,指出當地有 「使衰落的橄欖樹重新結果 」的特殊方法:通常刺激不再結實之橄欖樹的辦法,是接上野橄欖的嫰枝,讓嫰枝吸收樹的汁液,這樹就會重新結果。

回到保羅的比喻。因為以色列人的不信,這些舊枝子就被折下來,讓外邦人的信徒能與神連結;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能蒙恩,是因為神曾對以色列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應許說:「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創二十二18)既然我們能分享這福氣,是這「根」,是神對以色列人的應許讓我們也得福,我們就更不應看不起「舊枝子」以色列人。保羅警戒作為「野橄欖枝」的外邦人信徒,切切不可驕傲,我們能信主全是出於神的恩典。

十一20的直譯是「對的!在不信中,他們曾被折下來;並且你已經在信中站立!你就不要想得高,要帶著敬畏。」以色列人的失敗在於「不信」!基督徒能站立是因為我們的「信」。明白這道理後,讓我們不要想自己想得太高,卻要守住這「信」,對神常常帶著敬畏的心,謹守自己常在主裏面。我們不應看不起以色列人,卻應努力引領他們信主。

真正的信是一生的信,是對神不離不棄的信,是常存「敬畏」的心的信!真正信主的人,不會帶著驕傲,而是會帶著敬畏的心,一生緊緊跟隨主。真正的信不是沒有果子的信,而是常常連基督,多結果子的信!真正的信讓我們最終能與神永恆同在!奧古斯丁有一流行語:「信是去相信你未曾看見的;這信的獎賞是讓你能看見你所信的。」想起建道神學院的校歌《要忠心》:「要忠心!忠心!縱別人變節退後;無論何景況,你要站主旁,願主常見你忠心。」願我們能時常代表着主耶穌,一生一世都信主到底,都盡忠到底。

思想
恩典不是要我們自高自大!恩典不是要我們看不起人!
恩典是要我們更愛主,更有基督的心腸,更愛鄰舍!
你有否認識一些人,空有蒙恩的外在,卻在內心一點也不像我們恩主?
你想:神喜悅這些人嗎?
你願意成為不怕磨難,至死忠心的僕人嗎?




6月21日 神必成就福音大收割!神拯救世界的計劃必會成就!

經文:羅馬書 十一 15-16

15如果他們被丟棄,世界因而得以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就是從死人中復生嗎?
16所獻的新麵若聖潔,整個麵團都聖潔了;樹根若聖潔,樹枝也聖潔了。

十一15-16的直譯是「因為若果他們的被拋棄引來世界的和好,他們的被接納豈不引來死人復生?若初熟之物是聖潔,全團也是;若樹根是聖潔,樹枝也是。」「初熟之物」的比喻是引自民十五17-21,摩西要求以色列民「用初熟的麥子磨麵,做餅當舉祭奉獻」,奉獻給神。在利二十三14,聖經說:「無論是餅,是烘的子粒,是新穗子,你們都不可吃,直等到把你們獻給神的供物帶來的那一天才可以吃。」當我們將初熟的獻給神後,其他留下的也間接得著祝福,這樣我們就能一起享受大豐收了。因此,我們要對自己的福音服侍充滿信心,神能用看似卑微的「初熟的麥子」,一步一步成就祂拯救世人的藍圖!

不少學者認為,保羅是用初熟之物的例子,去描寫神要成就的大豐收的藍圖。首先是少量的猶太人基督徒得救和外邦信徒得救,他們就如初熟之物呈獻給神。神的祝福不單臨到初熟之物,並要帶來將來的大豐收。按照這種藍圖式的釋經角度,這段經文帶出神拯救計劃的幾個過程:一、基督的來臨和從死裏復活;二、在早期教會有部分猶太人信主;三、因不少猶太人拒絕福音,引來了他們的「被拋棄」,但福音卻被傳給外邦人;四、這些早期信徒就如初熟之物,是神所喜悅的;五、神的心意是要將福氣臨到全團,臨到大樹中各條樹枝,意指將有更多民眾信主;六、最後以色列人會有「被接納」的日子,以色列人會大量信主;七、他們的全家歸主會引來了末後的福音大收割,並最終的死人復活。

有人作一個比喻:「神的計劃就如一套好的電影;裏面有各種好事和壞事,但最終會成就美好的大團圓結局。」以西結書有非常有名的例子。以西結能看見的,是平原上遍滿骸骨,並且是極其枯乾的;但當神的時候到了,神要賜骸骨氣息:「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結三十七10)

我們的主是那位「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主,祂給祂的僕人「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在教會經歷磨煉的日子,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忍受患難,要至死忠心,但我們要深信,主必得勝,並要賜祂忠心的僕人與祂在祂寶座上與祂同坐(啟二至三章)。在面對大患難和挑戰時,人的眼光往往停留在能看見的黑暗、艱難和逼迫上,但保羅教導我們要學習用永恆的眼光去明白神的心意,要深信神必不斷「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在骸骨中興起極大的軍隊」。願我們甘心為神成為一個忠心的小齒輪、小配件、小畫筆和小僕人!並願我們能一生信靠天父,這位最慈愛的父親、最偉大的舵手、最有智慧的藍圖家、最大能的統帥、最奇妙的大君王!

思想
你相信神會不斷「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在骸骨中興起極大的軍隊」嗎?
今天的教導給你什麼提醒和安慰?

你願意為神成為神拯救藍圖中的一個忠心的小僕嗎?

6月20日 總要救些人!總要救些同胞!

經文:羅馬書 十一 13-14

13我對你們外邦人說,正因為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我敬重我的職分,
14希望可以激起我骨肉之親的嫉妒,好救他們一些人。

真正敬重傳福音職分的僕人,會一生付上代價去傳福音!保羅如是,歷代忠心的僕人也如是!基督教來華的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於一八零七年九月四日到達澳門。一八一零年,太太為他生了第一個兒子約翰,但兒子出生後就夭折。澳門的華人起初不容許他把兒子安葬,最終才讓他兒子在北邊一個小山丘上入土。過了幾年,太太帶了另外兩位兒女回英國休養,在一八二零年才再回到澳門。不久後,她懷上第四位孩子,卻在一八二一年六月十日,因病而致與胎兒俱亡。來華第二位的傳教士米憐有一名言:「一個人想學好中文,必須具有銅的軀體、鐵的肺腑、橡樹的頭、彈簧的手、麻鷹的眼、使徒的心、天使一樣的記憶和瑪土撒拉的壽數!」華人教會第一位牧師梁發在一八一六年十一月三日接受米憐的施洗。到一八五四年,已經年邁的梁發身體不佳,兒子梁進德勸爸爸不要多勞,梁發說:「我信主已四十年,外國弟兄尚且不遠萬里而來傳福音給中國人,我是中國人,怎忍放棄不為?到最後一分鐘我也要傳福音給人。」

13-14這兩節的直譯是「對你們外邦人,我說:既然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我榮耀我的職分;為的是要我的骨肉(肉體)嫉妒,並要從他們中間救些人。」真正敬重自己基督徒和神僕的職分的人,就會一生付上代價盡力傳福音,盡力救些人。保羅強調:我重視我的職分,我要努力救同胞,總要救些人。保羅有強烈愛同胞和愛靈魂得救的心。

「我骨肉之親」這片語的原文直譯是「我的肉體」(my flesh)。保羅在這裏用「肉體」是對九3作首尾呼應。在九3,保羅說:「按照肉體,以色列人是我的兄弟,我的親戚。」「我的肉體」這表達表露出保羅是何等愛自己的同胞!同胞的痛,就是自己的痛!保羅想激起「同胞的嫉妒」,讓同胞對福音產生好奇心!因此,保羅就更積極向外邦人傳福音,讓同胞受刺激,被神感動,產生好奇和追求,最終或能信主得救。

自己常常被許多傳教士無私地深愛中國人的心所感動。幾十年前,台灣彰化有貧窮孩子周金耀因意外受傷,腿部嚴重受傷,以致灰心到想自殺。英國傳教士的蘭連瑪玉師母於心不忍,勉強不情願的丈夫蘭大衛,在自己腿上割下四條一寸乘三寸的皮去拯救金耀。這「切膚之愛」常常激勵我。她有一名言:「如果割我的皮膚給金耀,可以治好他的病,又有甚麼不可呢?耶穌基督為了愛世人的緣故,都甘心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而我們是宣教醫師,我們為了醫好金耀而割一些皮給他,又算得了甚麼呢?」在彰化,他們夫婦留下兩大信念:「上帝愛人」和「要照顧貧困病人」!他們的兒子蘭大弼生在台灣,一生服侍台灣百姓,建彰化醫院,並設立四大宗旨:「醫療、傳福音、幫助窮人、教導」。他晚年罹患失智症,與人聊天時只能講出「台灣」二字,臨終前說:「不要忘記貧窮的人」!他們的見證感動許多人,興起了不少「信仰世家,醫生世家」!我們也會這樣愛同胞嗎?

不少以色列人逼迫保羅,保羅卻是一生以愛回應,一生掛念同胞的得救!我們又如何呢?我們真的敬重我們的職分嗎?我們在同胞和其他民族得救的聖工裏付上了多少代價呢?

思想
你願意割「四條一寸乘三寸的皮」給一位貧窮的病人嗎?
今天,你願意多為在不同地方的宣教士禱告嗎?並在支援他們的聖工上有份嗎?
與不同的同胞相處時,有時候是喜樂的,但也有不同意見和矛盾的時候。你是否也有一生愛同胞和一生渴慕同胞得救的努力和心腸呢?

在向同胞傳福音的聖工上,你有份參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