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羅馬書 十一 30-32
30你們從前不順服神,如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倒蒙了憐憫。
31同樣,他們現在也是不順服,叫他們因著施給你們的憐憫,現在也就蒙憐憫。
32因為神把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中,為的是要憐憫眾人。
承接十一28-29,保羅在十一30-32要帶出神最終的心腸,也是作為九至十一章這三章的總結:神憐憫外邦人,神也有憐憫以色列人,並且神要我們參與施恩給以色列人的事奉,因為神最終的心意是「要憐憫所有人」。
十一30-32的直譯是「因為正如你們從前不順服神,但現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已蒙了憐憫;並照樣,他們現今不順服,好讓因施給你們的憐憫,讓他們現今也可以蒙憐憫。因為神已經圈住了所有的人於不順服中,為要叫祂可以憐憫所有的人。」其中十一30-31兩節裏有不少平行點對比語,特別是將外邦人的「你們」與以色列人的「他們」作對比。現今因外邦人信徒已經離開了不順服,所以外邦人信徒已經蒙了憐憫;但神施給外邦信徒的憐憫,也要產生果效,藉著外邦人的得救所產生的妒忌,神也要一步一步地最終讓以色列人也蒙憐憫。
十一32可說是九至十一章,並甚至是一至十一章的重要總結。首先,羅馬書整體是要指出世人都有罪,都藉著律法被定罪了,就是神將所有人都圈在不順服中——但這只是福音的第一部分;隨後,神要彰顯祂最終的心意,就是要憐憫所有的人。在這節中,「所有的人」(the all)(tous pantas)出現兩次,馮蔭坤看「所有的人」包括「全人類」的兩部分,就是十一30-31所指的「你們(外邦人)」和「他們(以色列人)」。這是用群體的方式去看這「所有的人」,是符合上下文的發展。馮蔭坤指出:「『所有的人』原文有冠詞【tous】,這提示保羅所指的不是每一個個別的人,而是不同組別的人,即是文理所論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所以,十一32絕對不是教導「普救論」。被正統神學看為錯誤的神學的普救論是指無論人信與否,都蒙憐憫,都會得救!相反,保羅在多次重複指出,只有信耶穌,才能得救!
按照希臘字的次序,十一32這節是以「圈住了」一詞為開始,並以「祂將憐憫」一詞為結束。馮蔭坤說:「這兩個動詞分佔句子的首尾位置,強調了神『圈住』的目的是要『憐憫』。」所以,無論是以色列人和希臘(外邦)人,都被神圈住在不順服中,但神卻要憐憫所有的人,藉著耶穌的福音,救恩要臨到以色列人和希臘(外邦)人。所以,神的心意是最終會有不少的外邦人和不少的以色列人得救!馮蔭坤指出,這裏不是教導「個人救恩論」,就是所有個人都得救,而是講「救恩平等論」,就如虞格仁(Nygren)所言:「在人的方面,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只有不順服;在神的方面則有憐憫,同樣對猶太人和外邦人。」這節可以說,是與一16的引言作首尾呼應:「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用一16去解釋十一32就最準確和安全。神要憐憫各民各族,但每一個得救的人都需要親自靠信耶穌才能得救!在啟示錄,約翰有這記載:「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啟十四6)讓我們為福音達到各處未得之民而禱告和奮鬥!
思想 :
世人都有罪,世人都虧缺了神的榮耀,世人都被「不順服」進入我們的心!
彼得說得好:「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讓我們能更效法使徒保羅,絕不以福音為恥! 今天也讓我們特別為世界各地的「未得之民」的族群(unreached people groups)禱告!目前約有二十一億人口仍屬於福音未得之民,未得之民的族群約為六千六百五十九個,其中四千多個族群未有母語聖經,有超過三千百個族群沒有宣教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