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羅馬書 九 19-21
19這樣,你會對我說:「那麼,他為甚麼還指責人呢?有誰能抗拒他的旨意呢?」
20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頂嘴呢?受造之物豈會對造他的說:「你為甚麼把我造成這樣呢?」
21難道陶匠沒有權從一團泥裏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
在九19-29,保羅處理一個嚴厲的指控:既然神定旨誰就恩待誰,神定旨誰就剛硬誰,為什麼神仍「怪責」人呢?有人指控說:「既然神有揀選人的主權,而人又不能抗拒神的旨意,神要成就的又一定會實現,那麼神為什麼還要向人『問責』呢?」保羅有三個重要回應。這裏是第一點:陶匠有權,神也有權,從同一團泥土中造出不同的器皿!(九19-21)
九19-21的直譯是「這樣,你將會對我說:『那麼,祂仍怪責呢?因為誰曾抵擋祂的旨意呢?』人啊,但你是誰?你是向神爭辯!被塑造之物不會對塑造他的說:『為什麼你這樣造了我?』難道一位陶匠沒有用黏土的權柄,從同一團泥土中,造一個器皿作貴重的和一個作不貴重的嗎?」當中「被塑造之物不會對塑造他的說」這句是引自賽二十九16。那裏說:「你們把事顛倒了,豈可看窯匠如泥嗎?被製作的物豈可論製作物的說:『他沒有製作我?』」
保羅用了三個對比:人與神;受造物與造物主;泥土與陶匠。保羅藉著這三個連串的對比指出:神有權在同一團泥土中,按照祂的白白施恩的主權揀選他們,並按照祂公義的審判沒有拯救其他罪人。斯托得說得好,當人與神頂嘴時,人往往「把事情顛倒了」:「他們不但不把神當作神,更企圖把角色互換,把窯匠變成器皿,器皿變為窯匠。」
保羅提醒我們:「神才是神,我們只是人」!當思想揀選、苦罪源頭和預定論等艱深的神學時,我們要接納我們只是人,我們不能管理神的作為!「為什麼」神揀選某人,而不揀選某人?對這些,我們有好奇,但神不必解答!實際上,當神作這些選擇時,我們在哪裏?我們仍未存在哩!在約伯記,約伯很不明白神作事的因由;但當神向他顯現時,神沒有直接回答他,卻挑戰他:「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嗎?」神不斷發問:我造世界的時候,你在哪裏?你比我更懂得管理世界萬物嗎?你比我更能掌管天地萬物嗎?最後,約伯只能謙卑地說:「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讓神作神!」(Let God be God!)是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一個核心信念。正統神學家提醒我們:神是良善、公義、全能和充滿智慧的,所以神所選擇、所計劃和所做的事情,是充滿智慧和美善的。縱然我們對很多事情有不明白,但我們不要懷疑神的美善心腸,也不要因怨毒而而遠離神。
「我們是同一團泥」這觀念提醒我們,我們本都是不配的罪人。若神不揀選人,不差派基督來拯救我們,不派福音使者來傳福音,我們也不能怪責神,因為世人都是罪人;神不揀選我們是公平,神揀選我們是恩典!當我們有不懂的時候,讓我們謙卑下來,信靠神!彭柯麗(Corrie ten Boom)一家在納粹時代的雷文斯布魯克(Ravensbruck)集中營幾乎全部被折磨到死,最後只剩下她一人。二戰後,神感動她向曾作納粹軍的人,傳講「神的饒恕」,有一位曾折磨她的前獄卒走到她面前,說:「我曾是那裏的獄卒。我曾是那裏的獄卒。我知道上帝已赦免了我在那裏做過的一切罪惡,但我仍希望可以聽到妳親口對我說!」當她很勉強伸手與這人握手時,一股暖流湧進內心,她的眼淚湧出。「我饒恕你,弟兄!我全心全意地饒恕你。」她哭著說。彭柯麗有一句名句:「不要懼怕將未知的未來交託給我們認識的神!」
思想 :
當我們多默想人的罪時,我們就更能明白到:審判人時,神顯得公正;施恩給人時,神充滿憐憫!掌管天地的主權在神,如何拯救罪人的主權也在神!
讓神作神!讓人作人!每天愛神愛人傳福音,這就是我們的本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