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弗六10-20,兼讀21-24
我們不擬解說21至24節的祝福和問安部分,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值得討論的課題,卻對個人靈修的幫助不太大。為了將聖經讀全,請你將這4節都讀了。事實上,10至20節是我們這五天讀的段落,應該很熟識了。
在最後一段,我們集中思考「作剛強的人」這個主題。前面第17天我們曾談過〈剛強與愛心〉這個題目,所以今天是有所重覆了。不過,重覆的可是保羅,而不是我啊。
「最後,你們要靠着主,依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六10)這裏和合本的翻譯保羅說這是他「末了的話」。「末了」並非指前面未曾提過,要留待最後才說的話,而是他認為最最重要,故在結束前得重覆再提的話。他在第三章14與16節,就是談教義最後一段,已作過相同的呼籲,並且帶著極豐富的感情,情辭迫切地說:「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要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使你們內心的力量剛強起來。」
他在三16說求父神藉著聖靈使我們剛強;在六10則說我們得靠主基督成為剛強。我們看到,父、子、聖靈,三一神都在其中了。保羅的祈禱是,藉著神的幫助,使以弗所信徒得以剛強起來。
我們要做剛強的人,惟有剛強的信徒才能踐行福音使命,才能在生活裏活出福音的見證。
現代人的意志薄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香港社會這十多年氣氛低沈,人們或是終日唉聲歎氣,怨天尤人;或是充滿戾氣,到處尋找替罪羔羊。有些想不開的,更選擇以死來迴避困難,自殺數字甚高。許多社會評論都指出,如今的情況其實不是最艱困的,至少遠較五、六十年代時為佳,即與周邊地區比較亦不太壞;但是,經歷數十年的承平日子以後,香港人面對逆境承受壓力的能力大為減低,他們的情緒受外在環境全面牽制,根本騰不出心靈空間,抖擻精神,處應困難。
意志薄弱的問題,在基督徒中間亦不例外。事實上,教會文化隨時代潮流轉變,愈來愈感官化與市場化,講究牽動受眾即時的情緒反應,不再重視深度的思想交流。基督信仰奠立在感情的基礎上,以感覺來傳遞信仰,感覺就是信息,信徒跟隨感覺走。信徒慣用感覺和經驗來證明信仰,有感覺就是真實,沒有感覺的話,就是真實也是無關痛癢的,至少我接收不到,它便與我無關。
我無意貶低感覺的價值,也不擬將感覺與意志相對立,但是,若沒有堅實的理性知識和強韌的意志支撐,再濃烈的感情還是無法持之以恆、延之久遠的。我們若期望一個牢固的信仰,信仰若是能夠承載我們的生命,協助我們渡過高低起伏的日子,就必須知、情、意三結合,建造在穩固的知識和意志的基礎上。
成為一個剛強的人,鍛鍊剛強的意志,便可以更有效的順服神。愈有堅強意志,愈能順服神,這可是一個弔詭的說法。
按照常理,我們總以為順服就是放棄個人的意志,這與堅強意志是難以兼容的;意志不那麼堅強的人,較容易放下個人意志順服神,而意志堅強的人,總是與神相抗。但真相恰好相反: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貫徹始終地放下意志,順服神;意志薄弱的人,無法真箇順服神。
為甚麼會有這樣矛盾的情況?原因很簡單,放下個人意志的行動,本身便需要強大的意志力,沒有堅強意志的人,根本做不到順服的要求。因為構成順服最大的攔阻,不是個人的意志,而是肉體與感受。「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羅八7)惟有個人的意志能克勝肉體,使之首先順服個人意志,然後再順服個人以外更大的意志。「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
軍隊便是這個情況:軍人訓練的一個重點,是鍛鍊他們有強大的意志,刻苦耐勞,不畏困難,不懼危險;但軍隊卻又是最講究服從命令的地方,所謂軍令如山,令出必從,根本不容人有抗辯的餘地。屬靈的軍隊也一樣,保羅正是在訓示信徒穿上神所賜的軍裝,做忠勇戰士的時候,才要求他們「靠著主,倚靠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但願我們能夠成為剛強的人,在這個世代堅守信仰,實踐召命,作主精兵。
思想:
你覺得自己的意志力足夠嗎?你能約束自己的心,將所領受的真理付諸實踐嗎?你生命裏最為脆弱的地方在哪裏?
想想這個月所讀過的以弗所書,你最大的得著是甚麼?你會因明白神的話而預期有怎樣的改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