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斯帖記七章7-10節
亞哈隨魯得知哈曼是那始作俑者,立時的反應當然是怒火沖天。學者指出亞哈隨魯王的暴怒神髓在譯文中無法表達,但若用希伯來原文高聲朗讀時,就像機關槍掃射的聲音。哈曼的陰謀被揭穿,王即時反應是大怒(7a節),直至哈曼被處決,王的怒氣才平息(10b節)。哈曼可以說是自作自受、得到他應得的懲罰,但王既然聽信讒言,有份參與滅族的陰謀,他又怎能置身事外呢?
這時王離席往後花園去,王在怒氣填膺之際,也需要冷靜下來,集中精神,思想他下一步應如何行動。那時他的腦海中可能浮現幾個問題:他可否因自己所批准的計謀去懲罰哈曼呢?若他懲罰哈曼,是否等於承認自己有份造成這尷尬局面?之前既然已頒下不能更改的法令,現今可用甚麼理由或藉口來撤消它呢?亞哈隨魯實在落在進退兩難的局面,肯定是搜索枯腸,不知如何是好。身邊的群臣謀士也不知所措,一時仍未有任何好的建議去處置哈曼。就在這時候,哈曼愚蠢的舉動,替亞哈隨魯王解決了他的困局。
哈曼見王大怒,知道自己必死無疑;那時他只有幾個選擇:跟隨亞哈隨魯王走到後花園,求王赦罪。但王怒氣仍未消,他必被拒諸門外。他亦可以逃出房外,但這樣作恐怕等於畏罪潛逃,肯定會被緝拿定罪。哈曼此時確實六神無主,最自然的反應是向指證他的以斯帖求情。這時,他的情緒應蓋過了理性,以致他忘記了或甚至顧不得波斯宮庭的規矩,即是除了王或所指定的太監之外,任何人都不得靠近王的后妃,就算有旁人在場,一個男人也必須與后妃保持七步以上的距離。但哈曼情急之下,為了保命,竟然伏在以斯帖斜躺的榻椅上向她求情。哈曼愚蠢的舉措,讓亞哈隨魯得著解脫的藉口。哈曼的舉動確實違反了後宮的禮儀規矩,這等於是公開侮辱王,足以被定罪處死。
這事件的結局確實有點諷刺。哈曼屠殺的計劃顯然是有罪的,但他並非因此惡行而被定罪,反而是因企圖調戲王后而被定罪,以致亞哈隨魯王得以抽身脫罪。這是何等的諷刺!哈曼高傲自恃,因著一位猶太人末底改不肯向他下跪,而要處死對方;但在緊急關頭,卻屈膝在一個猶太人以斯帖面前求饒。更諷刺的是他製造的木架本想用來懸掛末底改,而現在被懸掛的卻是他自己。哈曼可真是自作自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思想:
俗語有云:「害人終害己」。哈曼自食其果、自掘墳墓。罪好像有腳似的,始終會追上我們(參民三十二23b)。求主憐憫,不讓任何苦毒、惡謀在我們的腦海中滋生萌芽,免得自招敗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