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1 September 2018

9月17日 設宴款待王和哈曼


經文:以斯帖記五章1-8


第四章就在懸疑未決的緊張氣氛中結束。第五章的劇情是敘述以斯帖如何破壞哈曼的計劃,但直至第五章結束時,我們仍然未知道事情是否能得到圓滿解決。事實就是這樣,每個人對自己所作的決定,都未必能得到如願以償的結果。照樣,以斯帖決定冒生命的危險去覲見王,她那時也不知結果將會是怎樣。可是,最重要的是以斯帖願意主動行出了第一步。這一幕有兩個場景:第一個是在王宮的內院(1-4),第二個是以斯帖的宴席(5-8)


以斯帖穿上朝服,打扮得嫵媚動人,就趁亞哈隨魯王上朝的時候去見他。若非趁王在宮中,她這樣擅闖王宮,必會被寶座後面手持斧頭的侍臣捉拿。她必需找到合適的角度,進人王的視線範圍,讓王可以看到她站在殿門前。當以斯帖覲見王的時候,她無法得知王當時在做甚麼,王是否忙於政務?是否有其他妃嬪在他身邊?是否有政要正在與他議政?王當天的心情如何等等?以斯帖只是主動尋找適切的位置,使王在寶座上可以看見她站在院中。


王出乎意料地伸出手中的金杖,讓以斯帖觸模;觸摸金杖是象徵接受王並感謝王施恩惠。王知道以斯帖未經傳召就進宮覲見,必定有事相求或相告。由於以斯帖曾通風報信,救過王脫離刺殺的危機(參二21-23),可能王以為以斯帖又聽到另一個威脅王性命的陰謀,特要前來相告。王為要讓王后以斯帖安心,大方地展現一國之君的風範,就願意賜給她一半的江山(3c6c)。我們不必照字面來了解,因為這句話幾乎成為古代王室的慣用語,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新約時期的希律王安提帕身上(參可六22-23)


以斯帖沒有立刻將哈曼的陰謀和盤托出,她反而邀請王和哈曼來赴她的宴席。這裏正顯示出以斯帖的智慧,因為在滿朝文武百官面前抒發內心的感受並非適當的時機,在較輕鬆和非正式的場合提出要求,才是最適當的時機。於是,以斯帖邀請王和哈曼一齊赴宴,而哈曼對被邀請一事也不會有任何戒心,因為他剛被提升,成為與王平起平坐的心腹(1015),同被邀請也頗為合乎情理。


王在宴席裏喝得心情暢快,又再次答允給予以斯帖任何要求的事物。此時此際應是時候向王提出要求吧!可是,以斯帖卻欲言又止。《和修本》的翻譯,最能捉摸到對話中欲言又止的神韻。「以斯帖回答說:『我所要的、我所求的,嗯......。』」(7)以斯帖沒有立刻提出要求,反而邀請王和哈曼再赴另一場宴席。這是否因為她害怕,無法作出決定?是她認為時機未夠成熟,要讓哈曼錯誤的自信心膨脹,待他冷不提防時,才暴露他的真相?抑或以斯帖仍未確定王的應允是否真心真意,要等王答允再赴宴席才能確實?她這樣拖延,難道不怕這位喜怒無常的王可能心情有變而改變初衷嗎?


我們對以上的種種問題只能臆測,卻無法知道真正的原因。以斯帖拖延的策略可能是經過三天三夜禁食禱告,而從神那裡得來的智慧,待時機成熟時才揭露哈曼的陰謀和自己的猶太人身分。



思想: 

雅各提醒我們說:「你們中間缺少智慧的,該求那厚賜與眾

人又不斥責人的神,神必賜給他」(雅一5)。求主給我們智

慧,像以斯帖一樣,在成熟的時機說合宜的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