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 April 2017

第四日:桌下的小狗

经文:马太福音十五21-28 


     今日经文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迦南的妇人,她因为女儿被鬼附,来求耶稣医治。故事之中,有两段相关的对话。首先,门徒因为这妇人的呼喊,要求耶稣打发她。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对有需要的人无情的响应。但若他们不理会这妇人的需要,他们绝对可以自己赶这妇人离开;然而他们却来求耶稣打发她,意思可能是希望耶稣可以尽快解决这妇人的问题,免得她继续不断地跟在他们后面呼喊。

耶稣面对他们这样的要求,不是先处理问题,而是要他们明白这行动的意义。在马太第十章,耶稣差遣门徒出去传道时,指他们是要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反映着耶稣在这阶段的使命。耶稣在响应之中重新提出这个限制,要他们明白这限制的性质,在什么情况之下可以,甚至是应该,突破这个限制。

另一段对话,是这迦南妇人与耶稣的对答。耶稣基督在回应这迦南妇人的求助时,说了一句表面上很不客气的话,好像是骂这外邦的迦南妇人为狗。但当我们细心看这节经文的用字时,就会发现耶稣所表达的,不是一个侮蔑的意思。在希腊文之中,有两个被翻译作「狗」的字,其中一个是指一般在街外的狗,被视为凶恶的、不洁的。这字用在人身上,是有侮蔑性及敌对性的。但耶稣在这里所用的,是另一个字,比较正确的翻译,是《和修版》及《新译本》所采用的「小狗」,这并不一定是指这狗的身形,而是表达亲密性,是家中养的狗,是宠物。所以耶稣所指出的,是先后次序的问题,而不是敌友的分别。耶稣的说话,也是给门徒听的,让他们知道,外邦人分享拯救的恩典,不是可不可以,而是先后次序。

这妇人的响应,表示她是明白耶稣的意思,而且她更进一步地指出,虽然存在这先后的次序,但因为儿女们的浪费,又或者是食物的供应太丰富,现在这在桌子下的小狗应该已经开始享用这些掉下来的碎渣儿。

在马太福音之中,这两种剩余的意义都似乎存在。在一方面,我们看到耶稣基督的能力与恩典的丰富,以致祂的供应,远超人所需,五饼二鱼的神迹是一个清楚的明证。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当时的犹太人,一般都没有完全接纳耶稣,甚至那些犹太人的领袖,更否定耶稣是弥赛亚的身份,要除灭祂。无论是哪个原因,结果都是一样,外邦人在耶稣的工作之中,可以分享到祂的恩典。

思想:

我们如何回应耶稣基督所带来丰盛的恩典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