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马太福音二十1-16
葡萄园主人的比喻,主要是带出公平回报的问题。早上就开始工作的工人,经过全日的努力辛劳,竟然与那在傍晚才进葡萄园,工作不够一小时的工人得到相同的回报,很明显是不公平的。
从最后进葡萄园的工人的角度,这不公平是恩典。这在他们与园主的对话之中表现出来,这对话使读者正视这些工人的需要。表面上,他们是整天在闲站,没有工作,没有努力。但他们的回答,却显出他们的无奈。他们不是懒惰,而是没有人给他们工作。他们整天站在市上,是希望得到工作,赚取一天生活所需的一钱银子。
耶稣基督讲这个比喻,不是要对当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作出评论,而是响应上文之中所指出的,人得救不是靠自己努力,而是靠神的恩典。在这样的前题之下,人的努力好像变成没有作用。在这段经文的结论,耶稣将祂对门徒的挑战更直接地带出来,要他们思想他们对神恩典的响应:「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么?」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中,这个先后的挑战基本上是指犹太人与外邦人。犹太人认为自己是天国的当然继承者,甚至有人以为自己是唯一继承者。若有其他人想要得到天国的福气,就必须先归化犹太教,接受割礼,借着遵守律法以表明自己像犹太人一样盼望那将要来到的天国。但耶稣基督的福音,却是让每一个人,不论他本来的种族,都可以因信而与天国有份。因此这个清早进葡萄园的工人所代表的犹太人,会对这些整天闲站,只是在最后一刻才进来的工人所代表的外邦人得到同等待遇,感到不公平,甚至是如这葡萄园主人所说,是红了眼。
耶稣基督讲这个比喻,不是单针对当时的犹太人,也是对所有的信徒作出提醒。葡萄园主人的行动,代表着神的心意,也暗示了祂对教会的期望。祂要我们看见,这些仍然站在教会外面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福音,而可能是一直都没有人给他们机会。在这比喻的故事之中,在市上闲站的,与没有机会受雇的,表现是同样的,他们的结果都是在那里闲站。同样,未曾有机会听闻福音,与那心硬拒绝福音的人,都是在教会之外。我们要按着天父的心肠,让他们可以有机会接受福音。
思想:
我们是否会因为自己信主的日子多了,以致对新信的人缺乏忍耐,甚至对新的一代信徒有轻视的态度?每一代都必须慢慢变成在后的,不是主动地建立新的一代,就是自然地被淘汰。我们如何使在后的可以走前,自己成为新一代背后的支持者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