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詩篇一百二十九篇1-4節
1 (上行之詩) 說吧,以色列:「從我幼年以來,人屢次苦害我;
2從我幼年以來,人屢次苦害我,卻沒有勝過我。
3扶犁的人在我背上扶犁而耕,耕的犁溝很長。」
4耶和華是公義的,他砍斷了惡人的繩索。
5願恨惡錫安的都蒙羞退後!
6願他們像房頂上的草,一發芽就枯乾,
7收割的不夠用手抓一把,捆禾的也不夠抱滿懷。
8過路的也不說:「願耶和華所賜的福歸與你們!我們奉耶和華的名給你們祝福!」
《詩篇》一百二十九篇1-4節基本上是「感恩詩」的格式:回顧昔日的困苦,今日就要稱謝耶和華神的公義,然後就是感謝神的拯救。只是,再讀下去,第5-8節卻彷彿給予我們一種強烈的「復仇」感覺,甚至是越來越苦毒的(直到第8節更表達「過路的人也不說……」)。我們應如何理解此詩?
讓我們首先從1-4節說起。 翻開舊約的歷史,我們會看到以色列人自從出埃及,到建立起自己的家園,一直以來其實都遭受到周圍列國的欺凌和壓迫:埃及、亞瑪力、非利士、巴比倫、亞述等等,這並非一時三刻的事情,而是長期而又屢次的攻擊。當第2節詩人說:「從幼年以來,敵人就屢次苦害我」的時候,詩人的目的正是要將我們的眼光調校到以色列人最早期的經歷裡──昔日在埃及為奴的日子;這正是詩人所指「以色列的幼年」。那麼,「為奴」的日子是如何的呢?
《出埃及記》第一章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出一7)當以色列人滿以為能夠在埃及落地生根、快快樂樂過日子之際,《出埃及記》一章8-14節卻告訴我們「埃及新王虐待以色列人」;如何虐待呢?
派督工的轄制他們(11節) 加重擔苦害他們(11節) 嚴嚴的待以色列人,使他們覺得命苦(13-14節)甚至《出埃及記》第五章記載,法老吩咐督工和官長,不可以照常將草給予百姓做磚,要他們自行去撿,不過每日做磚的數目卻不可以少。
由此看來,以色列民的人生確實是困難重重的!
《詩篇》一百二十九篇這幾節經文,讓我們看到的這一幅圖像其實是非常血腥、暴力和痛楚的──敵人拿著犁具、套著耕田的牛,然後呢?在以色列的背上開始劃上一條又一條的犁溝;每一條的傷口都是又深又長、將皮膚和背脊的肉撕破,並且這個敵人的犁具不是「一下」就算了,而是來來回回好像農夫耕田一樣。大概我們可以想像:這是流血的、也是痛苦的,更是從來沒有歇息過的摧殘;原來昔日以色列民的經歷是如此的沉痛。
思 想 :回望過去,我們所經歷的也許同樣是血淚交織的;安靜下來,到底是甚麼使我們能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們力量的源頭在哪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