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徒 二十六19~23
经文:徒 二十五23-二十六32
路加记载保罗接受罗马官员五次的审讯,这次在亚基帕王面前的审讯是著墨最多、篇幅最长的一次。这次审讯场面,除了亚基帕王及其妻百尼基和非斯都、还有军中领袖、贵宾和社会名流都以隆重的仪式鱼贯入场。场面摆布好了,就带犯人保罗出场。然而,这场审讯的主角,真正的人物并非罗马政府的官员和社会名流,而是身上穿着囚犯衣服、双手铐上了铁链,样貌平凡的犯人使徒保罗。
之前,保罗已在非斯都面前自辩过(二十五8~11),现在面对着的亚基帕王和他的妻子百尼基都是犹太人,因此,保罗虽然在罗马的法庭上作证,对象似乎是向犹太人申诉自己的清白。这次是路加第三次提到保罗的悔改经历,他将焦点放在保罗直接领受上帝的呼召,向外邦人作见证和传扬救恩。他被差到犹太人和外邦人中是「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上帝;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17节)。保罗向犹太人及外邦人传道,正是顺服这个呼召,也正是他被犹太人捉拿的原因。
路加的描述非常生动,他透过非斯都和亚基帕王与保罗对话的形式,巧妙地描绘保罗从被审、被动的角色转为主动见证的角色。非斯都认为保罗的学问太大,使他癫狂了(24节),而保罗则大胆的直言他所作的一切都不是偷偷摸摸的(25~26节)。保罗直接挑战亚基帕说:「亚基帕王啊,你信先知吗?我知道你是信的」(27节)。他的问题使亚基帕一时无所适从,并有点尴尬。于是亚基帕像许多政治人物一样,避开问题,只含糊其词的反问保罗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想少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阿?
」(28节)保罗绝不讳言,直接了当的把握机会说:「无论是少劝多劝,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个人。就是今天一切听我的,都要像我一样,只是不要像我有这些锁链」(29节)。
保罗守住他的身份,在任何事上都作上帝忠心的仆人。他作为犹太人,他忠于摩西及众先知;他作为罗马公民,他没有违反罗马政府的法律,亚基帕王和非斯都都证实他没有「犯什么该死该绑的罪」(31b节),而且他「若没有上告于凯撒,就可以释放了」(32b节)。然而,保罗对自己最关切的不是民族的身份,也不是公民的身份,而是天国子民的身份。他作为基督徒就忠于那位在大马色路上与他相遇的耶稣基督。因此,他理直气壮对对亚基帕王说:「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19节)
思想:每一位信主的基督徒都必定有三个身份:民族
的、公民的和天国的。我们应该怎样忠于这三个身份
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