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8 December 2015

第9日:满城偶像,心里着急

读经:徒 十七16~20
经文:徒 十七16-34


路加较详尽记载了保罗的三篇福音信息,一篇是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向犹太人宣讲(十三13~43)、另一篇的对象是草根阶层的路司得农民(十四8~20),而最后一篇是向雅典的知识分子宣讲(十七16~34)。对着三个不同的群体,保罗按照对象的思想型态,将适切的福音信息传给他们。


雅典的福音工作,效果似乎比前面的帖撒罗尼迦及庇哩亚较为逊色,有些人嘲笑身体复活的教义、有些人疑惑不定(32),当中只「有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官丢尼修,并一个妇人,名叫大马哩,还有别人一同信从。」(34)雅典的工作完毕,保罗就前往哥林多,他对哥林多人不用委婉的言语,只直接传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参林一18~15)。保罗在策略上的改变,是否表明他在雅典迎合那些知识分子,跟他们讨论哲理,招致寥寥可数的结果,而痛定思痛,决心不用高言大智,只简单地传讲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道理?


    若果福音工作单从结果来衡量果效,却没有留意到群众的心田是否开放;若果福音工作单重视收割庄稼,而忽略了撒种的阶段,那么雅典的事件可以说是失败的。然而,我们要明白雅典的受众其实是一群离收割阶段颇远的群体。若我们看保罗这次的宣讲是松土、撒种的性质,那么,雅典的事奉,并不能说是一件挫败的经历!


    雅典人是学术水平甚高而又善于辩论,雅典的群众是多元的。他们中间有以彼古罗(或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的学者(18)。以彼古罗是自然神论的追随者,他们认为神对这个宇宙世界漠不关心;他们相信宿命论,认为人生是由机缘巧合而成,人死后没有审判,也没有复活。斯多亚派却是泛神论者,他们相信物质永恒,注重个人的自治功能和责任,却否认将来审判和复活的事。除了这两派学者,还有一批迷信偶像,受高深哲理影响的外来客(21)


    保罗见到这个满城偶像的城市,他心里焦急,主动与他们辩论。保罗虽然没有逐字、逐节引用圣经,信息内容却是乎合圣经真理。他指出神的超越性;祂是创造主及万物的主宰,因此祂不能困在人手所造的庙宇之中(24~25)。保罗亦强调神的内住性,祂维持宇宙的运作(26),而人是源于一位祖先,是神所造的,神赋予人渴慕追求祂的心(27)。最后,他指出基督复活的事实及人类最终会面临审判的日子(31)。简言之,保罗提到神是创造者、是维持者,更是审判者。可是,他说到这里就没有机会给他详述耶稣基督的救恩。但布道既是一个过程,我们就只能按这个阶段可作的来衡量福音果效的得失。


    保罗的布道信息是经过精心设计,从受众的需要入手。对犹太人,他就追述犹太人的历史,引用《旧约》,指出耶稣就是他们所期待的弥赛亚;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路司得人,他用具体的言语和例子,如雨及五谷等他们日常所关注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认识神本质是爱和祂供应世人一切所需要。保罗与雅典人接触,看到满城偶像,心里焦急,但他仍要忍耐先从对方的处境入身,他先肯定他们的文化,尽力用他们所熟悉的诗词来反映他们敬拜偶像的虚无。因此,我们也要学像保罗按听众的需要来精心设计引入福音信息。


思想:我们无论是向个人或群体传福音,均需要先对受众作深入的研究,例如受众的背景、切身需要及文化思想背景等,从而考量传福音的策略及方式来传讲福音。神的子民要善用任何可以完成大使命的工具,叫多人得福音的好处。你是否有足够的训练向不同类型的人传讲救恩信息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