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徒 二十五6~12
经文:徒二十五1-22
腓力斯(Felix)因残酷镇压犹太人和叙利亚人的冲
突,被召回罗马;尼禄王在犹太人的要求下将他革职,并
委派波求腓斯都(Festus)接任。腓斯都看来比前任及其他
的巡抚都较为公正和温和,但任期却非常短暂。这位新任
巡抚没有浪费时间,抵达耶路撒冷就学习熟习犹太人的事
务,并立刻要去处理犹太人对保罗的指控。他没有听从犹
太领袖的请求,将保罗迁到耶路撒冷受审;他坚持将保罗
留在该撒利亚接受审讯,并邀请犹太人领袖跟他前往该撒
利亚进行审讯事宜(3~5节)。但他为要讨好犹太人,也特
意咨询保罗的意见,看他愿否往耶路撒冷接受审讯(10
节)。
这群宗教领袖一直都没有放过保罗,两年时间过去
了,趁新的巡抚履新,就立刻旧事重提,再次要审讯保
罗。保罗经过两年时间的考量,也必定清楚知道在犹太人
身上是没有可能得到公正的审讯及得到无罪释放的宣告
的。他深知只有循罗马法律才可以得到较为公平合理的待
遇。一方面,犹太宗教领袖咬住保罗不放,另一方面,非
斯都巡抚刚上任,也不想得罪那些宗教领袖,如此胶着的
状态,保罗也深知这是没完没了的。因此,他唯一的出路
是使用罗马公民的权利,「上告于凯撒」(11c节)。
原来当罗马公民认为在省级法院得不到公平审讯,他
可以直接上诉到该撒那里去。只有那些在现场被捉拿的杀
人犯、海盗或土匪,才失去上诉凯撒的权利。保罗既然没
有犯上宗教和社会性的罪恶,自然乎合资格,可以上诉凯
撒。他这样的决定,就在超乎他想像的情况下,开始踏上
了他往罗马的第一步。
保罗的上诉使非斯都陷在困难里,这是因为任何向凯
撒上诉的人,巡抚都要送上一份关于该案及关乎被告的罪
状的书面报告。非斯都的问题是,他们所争拗的「不过是
有几样辩论,为他们自己敬鬼上帝的事,又为一个人名叫
耶稣,是已经死了,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
19节)。因
此,他便要召开会议来弄清楚应列明的理由。非斯都的难
题却因亚基帕王的拜访,得到了及时的帮助。亚基帕王是
十二章里希律亚基帕一世的儿子,当年父亲暴毙时,他只
有十七岁。罗马皇帝革老丢只封他为巴勒斯坦北部一个细
小又不重要的省份迦基士(Chalcis)为王,并给予他两个
特权:一是看守圣殿,二是委任大祭司。因此,亚基帕颇
熟悉犹太人的律法和习俗。这次因新巡抚履新,他前来拜
访是要拉拢关系,顺带帮助非斯都处理了书面控诉的难
题。
自从保罗心里定意要往罗马看看(十九21)及在夜间得到上帝承诺他必定会在耶路撒冷及罗马为祂作见证(二三11)后,相隔已最少有两年的时间了。路加记载这些审讯,为的是要证明上帝的信实,祂要成就的事,没有人可以难阻。保罗在此时要求上诉凯撒,刚好配合了上帝的心意。上帝的心意与人的行动常常交织互动,彼此配合成全。摩西面对红海时上帝要他静默不作声,看上帝为他们争战、约书亚接替摩西时,上帝要求他刚强壮胆。静默等候与听命行动、神的工作与人的责任,两者互动配搭成就了上帝的计划。
思想:我们一生都在学习拿捏何时交托、何时应该采取行动的功课。求主给我们聆听的耳朵及行动的脚,不走在上帝的前面,也不堕后太远,不超前,也不堕后,而是紧紧
的每步跟随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