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徒
二十八1~2、14~15
经文:徒
二十八1-15
保罗和船上所有的人脱险获救后,登上马耳他岛,在岛上停留了三个月(1、11节)。这事件记载于使徒行传的最后一章,即第二十八章。这一章记述保罗连续接触不同的群体:异教徒(1~10节)、基督徒(10~ 15),及犹太人(17~28)。保罗与首两个群体的接触并非布道宣讲,而是得到他们的接纳与款待。路加描述岛上的土人看待他们非常友善(2a节)、岛长部百流欢迎并尽情款待他们三日(7节)、罗马部丢利城的信徒接待保罗和他的同工住了七天(13b、14节),还有一批信徒从罗马走到约三十三哩距离的三馆及四十三哩的比乌市来迎接他们(15a节)。异教徒与信徒对保罗和同工们的热情款待与后来那些犹太人的冷漠态度成了强烈的对比(参17~28节)。这两个群体的积极表现,确实显示出互助互爱的精神,保罗更以行动来散播主耶稣的爱。
路加开首记载土人与保罗之间所发生的事件。 《吕振中》和《英王钦定本》(KJV)将「土人」(βάρβαρος)译作「野蛮」人,其实这个字的意思是用来形容所有只说自己母语的人,甚至有暗示他们是纯朴的村民。这群人不单没有仇视陌生的落难船客,反而对他们十分友善。他们生火煮食时,保罗被一条毒蛇咬住他的手,土人的立时反应认为保罗虽然脱离了海难,天也不容他,让他被毒蛇交死。可是,保罗却是丝毫无损。那时他们像路司得的农民一样,迷信认为保罗是神(6节)。保罗对路司得的农民的举动,立刻以上帝为创造者入手宣讲福音(十四11~18),然而,保罗在这里却没有宣讲信息。其实这只是路加没有记录下来而已,因为路加惯常在长篇记述后,接下来的事件多以较短的手法记载下一件事件(参十四1~7;十七10~12;十九19~18)。再者,保罗在这岛上停留了三个月,他又怎会没有宣讲天国的福音呢?
接续土人的款待和毒蛇咬不死保罗的事件之后,就是岛长部百流的盛宴款待。保罗为岛长患热病和痢疾的父亲按手祷告,治好了他。这件事与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在迦百农治好彼得岳母的热病类似(四38~ 40),只是耶稣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而保罗是要祷告靠着耶稣的名医治疾病。学者龙景匿(Richard
Longenecker)指出部百流的父亲可能是得到马耳他热病,此病是在马尔他、直布罗陀及地中海一带相当普遍的疾病。这病菌生长于山羊奶内,染病的人平均会持续四个月,甚至会拖延到二至三年。保罗医好岛长的岳父,显出福音的大能、解决部百流的切身需要,更回报了他热情的款待。路加指出「从此,岛上其余的病人也来,得了医治」(9节)。
耶稣基督的福音是爱的福音,透过十架上的代死表达上帝对人的爱。这爱可从三方面表达:上帝话语的内容,即圣经(Word)、基督徒的生活与服务(Work),及神迹奇事(Wonder);这三方面最终是指向耶稣基督十架牺牲的爱。前线的宣教工作,在未宣讲上帝的话语之前,多用基督徒的生活与服事表达上帝的爱,更有许多时候要用医病赶鬼彰显上帝的大能与真实。保罗在马耳他岛祷告医病(Wonder)、爱心服事(Work)及宣讲上帝的话(Word)(虽然路加没有记下来)来事奉异教徒。他确实与这些人互助互爱,并且用行动与言语散播主爱!
思想:福音派教会服膺圣经权威,非常重视宣讲上帝的话语(Word),也借着爱心服事社会(Work)来彰显上帝的爱。但我们也不应排除上帝会借着神迹奇事(Wonder)来彰显祂的大爱。但愿我们不被极端灵恩派影响,以致无意中将「水和婴儿也一同的抛了出去」,潜意识撇除了上帝于现今世代也会直接介入作赶鬼医病的神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