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 December 2015

第3日:人的筹算,神的计划

读经:徒 十六6~10
经文:徒 十六6~10


6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细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
7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
8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
9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
10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上帝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


    以保罗为首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十六6~十八22)的宣教队伍,接触外邦人的次数明显增多,例如被鬼附的少女(十六16~18)、腓立比的狱卒(十六23~37)、市集的普通市民(十七7)及雅典的哲士(十七18~ 31)等。此外,这次旅程没有会堂里的宣讲及因被控告增加了与罗马官长的接触等(十六1~24、十七18~21,32)。然而,第二次宣教旅程的最突出之处是福音第一次扩展到欧洲大陆。那时代亚洲与欧洲的分隔并不显著,因为全都在罗马帝国的版图之内,像​​是从一个省份到另一省份。但宣教士渡过爱琴海的北面时确实是离开了亚洲,进入了欧洲大地。这个区域性的转变主因就是众所周知的马其顿呼声!


    第二次宣教旅程的目的是要培植及坚固第一次宣教旅程中所建立的教会的信徒。宣教队伍出发后,自然朝向西南方向行走。可是,圣灵禁止他们,不要「他们在亚细亚讲道」(6)。既然西南的路线被封,他们便转向北面,直至他们抵达「每西亚的边界」(7a)。从这里他们尝试向北前行,进入庇推尼,怎料「耶稣的灵却不许」(7b)。究竟圣灵怎样禁止他们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上帝引导方法多样化,祂可能将强烈的意念放在宣教士心里或透过先知直接向他们说话;祂也可以透过外在客观环境,如犹太人暴徒干扰福音工作或中间有人患病而不便继续行程等,来表达祂的心意。无论怎样,宣教士发现西南和向北的路都被阻塞了,惟一剩下敞开的方向是西北,他们顺势到特罗亚。最后,上帝就透过晚间的异象,让保罗的宣队伍清楚知道,祂的计划是要他们渡过爱琴海到马其顿去传福音。这两次消极的「不准」和一次积极的「呼唤」构成了整个人的筹算与上帝的计划的互动。


    人的筹算与上帝的引导并没有矛盾与抵触;上帝赐下智慧,让我们可周详计划,做事有条有理。但我们总要将计划放在祂的手里,并要存开放的心灵,随时让上帝介入改变我们的筹算。宣教历史也常有上帝改变其仆人的计划,例如宣教之父克理威廉(William Carey)计划要去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帝却引导他前往印度﹔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想前往中国,但上帝却差遣他往非洲去﹔耶德逊(Adoniram Judson)想前往印度,但上帝驱使他到缅甸﹔宣道会创办人宣信博士(AB Simpson)、布道家葛培理(Billy Graham)及马鞍峰教会的华理克(Rick Warren)等都想前往中国宣教,但上帝引导他们留在美国,负责本土布道、建立教会及推动宣教事工。我们从这些例子可以学习到上帝的引导并不单是消极的禁止,也有积极的指引。上帝关上了些门,祂也会开另一些门。


    宣教队决定前往马其顿,也非个人的决定,而是群体的决议﹔非单凭个人主观的决定,而是队员之间互相印证的认定。 「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上帝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10)。 「以为」(συμβιβάζοντες)这字有从各方不同的资料推断出来的结论的意思。 《和》翻成「以为」未能表达得清晰,其他中文及英文译本都指出是有「认为」《和修》、「认定」《新》、「推断」《吕》、「推知」《思》、「确认」 (assuredly gathering)(KJV)、「作出结论」(Concluding that) (RSV,NIV, NASB)及「被说服」(being convinced)(NRSV)的意思。他们是有商有量,最后才得到一致的信念,认定上帝呼召他们到马其顿去宣教。


思想:我们的筹算虽然没有人可拦阻(κωλύω)(十一17),上帝却可用各种途径阻挠或禁止( κωλύω) (十六6)。你是否面对人生的抉择,前路不明朗,不知如何是好?别忘记上帝关了一道门,祂必定会开启另一道门,专心依靠上帝,祂必指引你的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