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士师记六1-10
钥节:六7-10
以色列人是善忘的,就好像从来都没有吸收历史的教训一样。
「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句话等同于「拜偶像、事奉诸巴力」的意思(二11,三7),也是表明以色列人已经违背了与耶和华所立的约,随意事奉别的神明。上帝是写下以色列救恩历史的上帝。祂曾利用美索不达米亚王(三8)、摩押王(三12)、夏琐王(四2)来欺压以色列人,但借着俄陀聂、以笏和底波拉的拯救,让他们分别享受了40年、80年、之后又再40年的太平(三11、30、五31)。然而,以色列人的善忘,令他们「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六1)
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的欺压,在极其穷乏之下呼求耶和华(v7),但奇怪的是,上帝不是为他们兴起一位士师,反倒差遗一位像当日从吉甲到波金的使者(二1-5),从历史教训中谴责这些迷失的以色列人,让他们回想自己被欺压的原因:不是因为敌人有多残暴,不是因为环境有多困难,而是以色列人属灵生命上不肯听从耶和华的话(v10)。
「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听,并不只是用耳朵来听,真正明白的听,必然有具体的回应行动来表明。申命记六章4-5节:「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真正听到耶和华是我们独一的主,附带的回应行动就是要专一的爱祂,以忠诚的行为来表明你所听到的话。以色列的失败在于他们只听不做,没有行为的属灵生命是死的。此外,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不是因为属灵层面,而是他们在牲畜及土产上,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v3-5)。以色列人敬拜外邦人的信仰,不但没有丰富的收成,反为他们带来战争与荒芜。
与波金事件相比,两处都有责备的话,但这次宣告之后,上帝没有如波金那样离开那地,留下一群哀哭的子民。反之,祂为呼求拯救的以色列人预备基甸作为士师,这就是上帝的恩典与慈爱。
思想:
聆听带有实际的行动,更表彰人的属灵生命。聆听圣经而
得的信息,你是否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回应行动呢?若是上
帝没有立时带你离开困境,祂仍会对你说话,你会听祂的
话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