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0 April 2016

4月30日 【相咬相吞,彼此消灭】

经文:廿1-廿一25
钥节:廿1-11


    源自一个婚姻有问题的利未人引发出来的悲剧,竟然将以色列人团结起来。基比亚人的暴行令人心恶痛绝,各支派义愤满腔,齐集攻讨恶人,结果演变成全国内战。


    各人任意而行,只作自己想要的事。首先是受屈的利未人成功聚集各支派的首领之后,重述事情的始末(廿4-6);但他在控诉中,刻意隐瞒部份真相,只强调基比亚人怎样将他的妾强奸致死,却没有提及他因怯懦和自保,将妾拉出去给基比亚匪类的举动(v25),为的是掩饰自己贪生怕死,及其后冷漠无情的过错。接着是便雅悯人因着基比亚的匪类是同族人的缘故,即使后者的行径是可憎可恶,便雅悯人却仍然屈枉公正,包庇恶人(廿12-14)。不但如此,他们竟自高狂傲,招聚同是便雅悯的人,以熟悉自己地利的优势,决定与高举正义的联军对战(廿14-16),酿成日后一连串支派大屠杀的惨剧。犯罪作恶带来深远祸害,姑息养奸只会助纣为虐,最终反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反省事件中个人责任和诚实的品格,对罪行的妥协只会看个人名誉与利益高过上帝,更会破坏群体关系。


     以色列支派结集了四十万大军,来攻打便雅悯近三万精兵,看似必胜无疑。可是在首两次交锋,以高举执行公义的联军却惨败,这催逼他们同心在约柜前寻求耶和华,在哭号、禁食、献祭之下求问,耶和华最终应许他们必定得胜(廿19 -28)。上帝再一次借以色列自以为是的优势,教训他们「听命胜于献祭,态度先于行动」的重要原则。最后联军战胜了,却被恼恨掩盖理智,几乎将便雅悯人灭族。他们为自己的错失痛哭,为便雅悯人延嗣想补救方法,免得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以色列人的哀哭与献祭,重演了波金的事件(二4-5)。那时上帝仍将与以色列所立的约及追讨训示他们,可是这次上帝再没有对以色列人说话了,以色列众长老竟然想出与基比亚匪类相似的行为,就是强抢示罗女子为解决便雅悯继嗣的方法。士师记全书到了结束之际,耶和华言语稀少,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廿一25)。


思想:


士师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可以使用任何一个人。那怕他

是缺点无数,上帝仍可兴起为重用的士师;那怕他滥用天

赋的恩赐,上帝仍可使用那不完美的完成祂的计划。当各

人任意而行之时,上帝仍然掌权,祂仍会差遣人来执行公

义,追讨那流人血的罪,为属祂的子民伸冤,也引导他们

走出黑暗的世代,因祂常顾念我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