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 April 2016

4月4日 【下一代的教育】

经文:士师记二6 -三6

        士师记有两个序言:一个是以军事上失败的角度来叙述(一1至二5),另一个是从上帝的角度来呈现以色列民灵性上失败的开始(二6至三6)。这两个序言有相辅相成之效,让读者明白一个重要的属灵原则:拜偶像的以色列背弃了与上帝所立的约,就是导致从军事、社会、道德、治安、族群各层面失败的主因。

        在第二个序言中,约书亚,这位民族领袖再次成为焦点,成为以色列人灵命失败的反差。在二章6-10节中,可以看到对照:有关地土的,约书亚时代的以色列各归自己地业(v6),而约书亚死了也被埋葬归自己的地业(v8 -9);有关灵命的,约书亚时代的以色列事奉耶和华(v7),而约书亚死后的以色列不知道耶和华(v10)。此外,从第7节及第10节有关「事奉」和「知道」这两个动词之后,都是以「耶和华为以色列所行的大事」为呼应。可以理解的是属灵生命上事奉耶和华,以致认识耶和华,祂就在属灵群体中行大事。

     「事奉」在约书亚的遗言中出现了16次(书廿四),是一个关键字;而「事奉」这用词在士师记第二个序言中,也出现了5次(二7、11、13、19、三6)。然而,只有第一次的事奉对象是耶和华,约书亚死后,其他事奉的对象变成了外邦的神明。事奉的对象改变了,下一代的属灵生命又如何呢? 「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v10下)

       约书亚成为以色列人敬重的领袖,不是因为他具有世人羡慕的领袖特质,而是因为他敬畏上帝,以事奉上帝为优先,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事奉者。 「能说不能行」是主耶稣对民众及门徒讲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评语(太廿三3)。那些不能行的空谈者,专长是发号施令,不配成为领袖。

       信仰要求言行合一,对于下一代的属灵教育,应从小由行动教育开始。或许他们的认知发展还未理解到为何如此行,但作为领袖及长辈,应以行动教育他们如何作,附以一些简化的真理教导他们,将属灵信息及教育传递给下一代,避免他们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不知道上帝,也不知道上帝所行的事。

思想:你现在「事奉」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如何反映对上帝的委身?你给下一代的教育又是什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