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士师记六33 -七25
钥节:七1-4
基甸是一个胆小的人,从被呼召那刻开始,他列举了自己不能解决米甸人为患的理由。然而上帝呼召他也肯定他,也容许他试验祂的真实。从六至七章几个发生在晚上的重要情节,更格外显出他的胆小。他在夜间砍下巴力祭坛(六27),在夜间试验上帝(六38、40),在夜间下到米甸营里(七9),一点大将之风也没有。即使有了士师的标记「耶和华的灵」(六34),他仍四出筹集出战的人(六34-35),还是觉得缺乏充分的把握和安全感(六36-40)。士师记者作者似乎刻意借着「哈律」(七1)及「胆怯」(七3)这两个同音却意义不同的相关语,呈现出被仇敌包围的情况,当耶和华呼吁惧怕胆怯的人可离开时,三分之二人选择离去。事实是纵使基甸信心不足,但耶和华仍然表明「人还是过多」。
「人还是过多」是什么意思呢?让基甸和读者意外的是,上帝竟然用饮水的方式来决定出战的人选!上帝不但不在乎人数的多寡,祂更不在乎以色列人能否作战,免得以色列人向祂自夸,说是自己的手救了他们(七2下)。 「人还是过多」要表达的是:上帝不需要冗员,祂不需要依照人的方式来作战;上帝不是呼召志愿军,祂自己有用人的标准。能否加入耶和华的军队,不是因为人的行为或决心,而是有没有明白上帝的旨意,更不是靠外添的武器。上帝曾借以笏的两刃剑,奇招打败摩押王(三12-20);上帝也可用赶牛的木棍借珊迦打败非利士人;上帝更可用木做的橛子,借雅亿的手钉死夏琐王;以至从来都没有出现那基甸的刀,也能杀败米甸人。上帝使用的武器层出不穷!因为,胜利本来就属于耶和华。
基甸最终都明白「耶和华与你同在」的意思,就是耶和华才是真正动刀者。他要配合的工作,就是带领以色列人追赶米甸人,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杀掉米甸人的将领(七23-25),拯救以色列人成为真正「大能的勇士」(六12 )。
思想:
我们都有自己的失败和软弱,也会像基甸一样胆小,不愿意承担。然而,箴十六9提醒我们:「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上帝是得胜的上帝,抓紧「耶和华与你同在」的应许,让你也能成为「大能的勇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