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 April 2016

4月2日 【不肯顺服】

经文:士师记一22-36
钥节:一27-33


     在一章2236节,叙述者循着地理走势,描绘约瑟家及北方各支派在北部的战事,七次「没有赶出」的描述就是北方支派的争战结果(一272829 30313233)。为什么他们没有赶出迦南人呢?因为当他们强盛时,发现可以把难作的苦差交由迦南人完成,「把迦南人成了服苦的人」在各支派中蔚然成风(v28303335)。在眼前得益的诱惑下,他们忘记了对上帝的顺服,就是要赶出迦南人,建立一个属圣洁上帝子民的国度。可是这些给他们看中能为他们「服苦」的迦南人,反成了他们日后「的网罗、机槛、肋上的鞭、眼中的刺」(书廿三13),也应验了约书亚当日的遗言。


    贪图安逸或是不愿付出努力的心态,常常是不愿意顺服上帝的前奏,而且从北部的支派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心态不单有感染性,也会祸国殃民。

第一, 没有尽自己的责任:每个支派都有所属的范围,各有不同,不宜嫉妒别人的优势,上帝看重的是​​支派是否尽力执行已付托的使命。没有赶出迦南人,贪图安逸就是没有尽上当尽的责任;

第二, 历史会存留下来:这些不愿意顺服上帝的支派,名字都被记在士师记中。或许每个支派的失败不算大,但当小失败加起来,所涉及的范围,为日后埋下祸根。


    在第一章完结时,那本来已经赐给以色列的地土,没有完全归属各支派名下;那本来是被灭绝净尽的迦南人,却成了服苦的人居住在其中。更甚的是「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v34)。但更加讽刺的是,本章结束时描述地土的拥有者竟然是迦南人,「亚摩利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坡,从西拉而上。」(v36)不顺服上帝的以色列民,就是那不肯赶出迦南人的支派,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久的拥有。


思想:


「不肯赶出」与「灭绝净尽」之别就是顺服上帝与否;

「自我感觉良好」也许是「不肯赶出」的前奏,小心它也

是不愿顺服上帝的起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