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4 November 2016

第二十五日: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马可福音十一1-11)

11:1  耶 稣 和 门 徒 将 近 耶 路 撒 冷 、 到 了 伯       法 其 和 伯大 尼 、 在 橄 榄 山 那 里 . 耶       稣 就 打 发 两 个 门 徒       、
11:2  对 他 们 说 、 你 们 往 对 面 村 子 里 去 .  一 进 去 的 时 候 、 必 看 见 一 匹 驴 驹 拴  在 那 里 、 是 从 来 没 有 人 骑 过 的 、 可  以 解 开 牵 来 。
11:3  若 有 人 对 你 们 说 、 为 甚 么 作 这 事 .  你 们 就 说 、 主 要 用 他 . 那 人 必 立 时  让 你 们 牵 来 。
11:4  他 们 去 了 、 便 看 见 一 匹 驴 驹 、 拴 在  门 外 街 道 上 、 就 把 牠 解 开 。
11:5  在 那 里 站 着 的 人 、 有 几 个 说 、 你 们       解 驴 驹 作 甚 么 。
11:6  门 徒 照 着 耶 稣 所 说 的 回 答 、 那 些 人       就 任 凭 他 们 牵 去 了 。
11:7  他 们 把 驴 驹 牵 到 耶 稣 那 里 、 把 自 己  的 衣 服 搭 在 上 面 、 耶 稣 就 骑 上 。
11:8  有 许 多 人 、 把 衣 服 铺 在 路 上 、 也 有  人 把 田 间 的 树 枝 砍 下 来 、 铺 在 路 上  。
11:9  前 行 后 随 的 人 、 都 喊 着 说 、 和 散 那  . 〔 和 散 那 原 有 求 救 的 意 思 在 此 乃  是 称 颂 的 话 〕 奉 主 名 来 的 、 是 应 当  称 颂 的 。
11:10 那 将 要 来 的 我 祖 大 卫 之 国 、 是 应 当  称 颂 的 . 高 高 在 上 和 散 那 。

     「主骑驴进耶路撒冷」这一幕是四卷福音书共同的记载,其重要性实在是不言而喻的。马可笔下的这一幕,有几个相当重要的片段:

(1)1节所记下的几个地名:「伯法其」、「伯大尼」和「橄榄山」均与耶路撒冷相当接近,其中,「橄榄山」更是犹太人信仰传统中,上帝介入他们群体的地方(参:亚十四4。透过这样的记载,马可并不仅仅要交待耶稣等人的行程路线,更重要的,乃是越临近耶路撒冷,上帝亦越是介入在其中。

(2)我们应如何理解耶稣命门徒将驴「解开」、「牵来」(2)这一举动?只是,第3节耶稣的一句「主要用牠」,到第6节门徒果真如此向「站着的人」(5)交待,而他们就「任凭他们(门徒)牵去」。有新约学者指出,「主」并不仅仅指向耶稣,更重要是指向「上帝」。

(3)78节描述门徒将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而许多人又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有新约学者指出,这一连串的行动,正好象征着门徒为耶稣「铺垫王座」、百姓「为君王预备道路」。那「前行后随」的人所呼喊的「和撒那」(9)乃是向上帝呼求拯救的意思。群众这呼求源自《诗篇》1182526,只是,这弥赛亚式的盼望与呼求,到底又是否与他们所期盼和等待的弥赛亚相符合呢?
     
    这三方面的记载有何重要性?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荣耀,对比之后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羞辱,也许是另一个福音书作者要我们见到的对比,同时,亦印证了耶稣受洗时天上有声音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一11)所承载的,既是「荣耀」、也是「受苦」之路的描述。只是,当时候到底又有谁会明白耶稣即将要走上十字架呢?


思想:

我们呢?作为耶稣的跟随者,会否好像群众一般,只见到「荣耀」、却没有想过「受苦」呢?耶稣所说「背起十字架」(八34)对我们而言,有甚么重要性呢?我们这「十字架」是甚么?如何能真真正正地背起它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